聽說生活重回正軌有幾個跡象:
1.年前下的快遞單開始發貨了。
2.盜竊案、詐騙電話開始出現了。
3.不怎麼吃面的南方人為了打發時間在家做油條蛋糕麵皮快把超市裡的麵粉買光了!
今天打開盒馬、blt、紅旗超市線上APP、小程序,麵粉都沒了。范兒姐單位附近的紅旗實體店也沒惹~
防疫時期,朋友圈沒有了往日的豐富精彩,轉發疫情新聞、曬家裡的娃及貓狗、擺拍陽台偶爾的太陽... 還有一個大軍:曬廚藝!
@Ronnie_aroro
都市麗人開始關心「肉咋這麼貴」,酷蓋蹲到凌晨12點為了搶盒馬的菜,家族群變成了廚藝分享交流群,下廚房 APP崩了不止一次!恰逢全國人民的飯點。
當全情投入的料理製作完畢,當然要好好拍一張發條盆友圈!至於味道
沒錯!是隔離!讓不管以前自己做不做飯、會不會做飯、愛不愛做飯,足不出戶的各位,都不得不 廚藝技能被迫滿點
涼皮、包子、奶茶、電飯鍋蛋糕
朋友圈的人都會了
從前有些家庭的冰箱只放酒水飲料,如今不得不向生活低頭,囤滿蔬菜和肉。
圖劇微博@沙拉麻將
非常時期,終於明白爹媽說「飯你可以不做,但你一定要會」
但,你願意做飯,你有菜嗎?
上好鬧鐘打開盒馬,拿出搶限量AJ的架勢,搶肉搶蔬菜搶配送小哥哥!曾經有錢是富,如今有菜是福。
終於搶到了心儀的食材,圍上圍裙頓感自信心爆棚,「我一定是平平無奇的做飯小天才!」
都說做涼皮簡單,怎麼相關搜索是「涼皮失敗原因」?肯定是不及我這般天賦異稟之人~(不過還是順手點收藏吧
快手、抖音上很火的 @陝西老喬 的涼皮官方製作攻略
電飯鍋蛋糕在盆友圈也很火,小紅書上的教程看上去也不難,但理論和實操總是存在一些差距,第26次製作,依然以失敗告終...
圖據網絡
以前覺得「等辭職了就去小區門口賣包子」,誰能想到!和面!醒面!捏包子的形狀!都!好!難!啊!
圖據網絡
蛋、奶、麵粉:中華小當家廚藝必備三件套,油條做不好就做個口罩吧~(仔細看,「口罩」上還寫了「武漢加油」!)
@kv
在經歷了無數次「別人做的 VS 我做的」 沒有對比沒有傷害之後,煮個速食也翻車,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圖據網絡
對廚房的探索,廚藝的鑽研就此結束了嗎?沒有!宅在家中做飯可以耗費好多時間哦~
圖據網絡
越挫越勇
國民廚藝迎來了大幅度提升
無數次越挫越勇,我們並未就此罷休!相反,國民廚藝迎來了大幅度的提升,不會做飯的學會了做飯,原本愛做飯的有了更多時間解鎖新菜。
當普通人的生活慢下來,我們似乎多了陪伴的時間,家中廚房的煙火氣,或許是這場疫情期間最溫暖的事之一。
原本愛做飯的你
1
「雲辦公+承包家裡三餐=打兩份工」
——Ronnie_aroro
Ronnie 喜歡做菜,「倉鼠人格」的她,隨時都會讓家裡冰箱「撲秋漫掀」。突如其來的疫情,感受到了來自「倉鼠的勝利」,「我們家啥子都有。」
只是每天早上8點起床,要雲辦公處理工作,還要負責和老公的一日三餐,「總覺得現在的自己打了兩份工!」
2
「你不覺得給喜歡勒人做飯很幸福?」
——咕嚕粑粑
說這句雞皮疙瘩起一身的話的,是位男同學!因為老婆不會做飯,他一直在被迫學習成長中。
疫情期間,他是傳說中的「去菜市場的大多是男生」,悶鍋牛蛙、火鍋兔兒、涼拌秋葵......想方設法買各種食材,研究各種菜譜。
3
「有朋友看到朋友圈都想來我家吃飯」
——小11
年前小11發了張整理冰箱的照片,結果變成了一條朋友們點餐的朋友圈。「朋友來我家都習慣先微信點餐說要吃啥,感覺我像個開私房菜的。」
小11做西餐、甜品比較多,疫情期間每天都在變著花樣出,饞哭朋友圈裡出不了門的手殘黨。最近又看了《潮流合伙人》吳亦凡、潘瑋柏的咖喱烏冬面,小11打算研究一番。
感興趣的可以去小11小紅書(945490459)找教程,也都是隨手食材DIY,比如用手抓餅做爆漿髒髒包?!
4
「作為四川人每周必須安排一頓火鍋」
——刊貝兒
刊貝兒跟著小紅薯、抖音學做蛋糕,但每周必須給自己安排一頓火鍋!
去超市買花椒、干海椒用油煎一遍再加入大骨湯就是底料,土豆藕苕粉靈魂三絕該有都有。「普洱茶必須喝,不然火氣太大了。」
5
「我們有了好多時間來解鎖新品」
——蘇蘇
蘇蘇家裡有兩個廚房,她和她老公都是超愛做飯的人。蘇蘇主打西餐,她老公主打中餐,偶爾兩人合作,趁著宅家,解鎖了很多新菜品。
講究營養搭配,講解擺盤精美,簡簡單單的魚香肉絲、看起來很厲害的三杯雞,每一餐都儀式感滿分,最幸福的大概就是他倆的娃!(還缺孩子嗎?
不做飯的你
1
「沒有擀麵棒我就用酒瓶子」
——盧盧girl
幾乎不做飯的盧盧,看朋友圈大家都在做,那就做個成都人摯愛的甜水麵~
打開微信視頻,閨蜜在線指導。沒想到第一步就很打腦殼,「家裡沒有擀麵棒!我就找了個酒瓶瓶兒!」至於做出來的味道,還闊以~
2
「誰能想到我的寒假在學做飯呢?」
——小熊
大學生小熊的寒假生活,在其媽媽的指導下成功掌握了「受歡迎男孩的加分項」之一:做菜。
涼皮是初階教程,海鮮米粉、花菜裡脊,完全可以斷言會做飯的小熊今後的女票有好幸福!
3
「一個月以前我還什麼都不會」
——何新新
一個月以前還什麼都不會的何新新,宅家除了倒騰自己的主業修照片,其餘的時間大多在研究做飯。
現在自己燉的湯感覺比媽媽燉的還要好喝。但做飯也真的很難,「每天晚上12點在盒馬搶菜、搶運送小哥...最難搶的是蔬菜!」 也許若干年後擺起這段經歷,何娘可以擺多久~
4
「《寄生蟲》得獎那天,我做了碗
牛肉雜醬面」
——Rifan
疫情前期,Rifan很少出門,三餐靠父母投食。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他決定去超市買牛肉和火雞面,想學著做一碗電影中趙茹珍吃得津津有味的牛肉雜醬面。倒騰家裡鍋碗瓢盆半天,竟意想不到的好吃。「明天試試煎個牛排!」
5
「這道菜邊做可以邊吃雞」
——凡老弟
相比前面那些精美的菜肴,「外來回蓉務工」的凡老弟慘了點。
又懶又怕麻煩的他,從老家帶回來的香腸臘肉給自己做了一碗豪華版的泡麵,「這碗面可以分時段做,間隙可以站旁邊吃雞。」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這些或簡單或複雜的美味,在這場疫情中為生死與別離、傷痛與嘆息落淚後,也看到山河遼闊,人間煙火依舊。大家依然在很用心努力的生活鴨!真好~
害!也許不愛做飯的我們,久而久之會受夠鍋碗瓢盆,讓泡麵回歸
anyway,給集美推薦了幾款做飯 APP
另外這幾位教做飯的美食博主也超棒:@美食作家王剛、@Amanda的小廚房、@馬壯實、@愛做飯的芋頭SAMA、@輕食堂豬僑,微博就可以搜到~
圖據網絡
今天也是廚藝滿滿的一天
評論區說說宅家的你學會做飯了嗎?
有什麼拿手菜和獨家竅門?
年三十那天,湖北荊州@黃勤 家裡的年夜飯
編輯 | isa、習小小
感謝大廚們的美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dtQcXAB3uTiws8Kv5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