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機都看不下去了

2022-01-13     老斯基財經

原標題:ATM機都看不下去了

有的人已經死了,可他還活著。

俄國作家果戈里有部代表作叫《死魂靈》,主要講了這樣一件事情。

一個投機倒把的商人,假冒成六等文官,先後到五個地主家,專門「收購」已經死去但尚未註銷戶口的農奴。

這些死去的農奴會被當成活人,抵押給監管委員會,騙取大筆押金。

這套商業模式要成立,離不開兩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一是系統上的漏洞,讓死去的農奴仍然能有可以利用的價值;

二是生意上的共識,上門收購死魂靈不會被賣方當神經病。

小說里,這兩個條件本身並沒有多大阻力。

在當時,俄國兩次人口調查的間隔時間是十年,按登記人口向地主徵收人頭稅。在兩次調查期間,即便農奴死了,法律上仍被看作活人。

而在主人公收購死人的過程中,地主們不僅沒有感到荒唐,甚至還會激烈地討價還價。

在鵝城搞二次分配改革的專家張牧之說過:

死人有時候比活人有用。

2021年2月1日深夜,湖南省衡南縣一家銀行的業務報警系統,突然警鈴大作。

事情的起因,是有人在自動取款機上連續使用多張銀行卡,致使取款機長時間運行,觸發了系統報警。

後調查發現,來取款的是衡南縣人社局農保中心征繳股股長陽某,那天晚上,他隨身攜帶了

612張社保卡

被發現時,陽股長已經取出現金15萬多元。

至此,牽涉多名幹部的衡南社保基金案才開始浮出水面。

陽股長的手段,是通過勾結一些鄉鎮勞務站負責人,收集死亡人員的社保卡,利用信息更新滯後,系統仍繼續向卡上發放社保資金的漏洞,違規套取卡上的社保資金。

在斂財這方面,陽股長像個產品經理,跑通模式後,還懂得深度挖潛。

他把同單位的發放股幹部廖某某拉了進來,幫助激活暫停的社保卡,以便套取資金。資金規模增大後,陽某又腐蝕了該中心的伍主任,讓他在每個月的養老金髮放審批中「開綠燈」。

此外,這個團伙還通過調高發放標準、前移發放時間等形式,套取更多資金。

整個過程從2015年底開始,持續到2021年1月,陽某先後收集死亡人員社保卡

900多張

前後共計套取並貪污養老金1700多萬元,僅陽某一人就分得1500多萬元。

弄了這麼大的案子,上下打點也就花了200多萬,人家這買賣,多會做啊。

在《死魂靈》的小說里,19世紀的俄國還架著馬車,點著油燈,主人公謀劃的醜事最終敗露,落荒而逃。

可在信息系統高度發達的當下,陽股長一夥兒卻成功利用「死魂靈」套取了1700萬。

這不禁讓人懷疑,大文豪果戈里,是不是穿越了200年來借鑑了靈感。

當然,偉大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傳世,不一定在於其構思巧妙、文采斐然,而是探討了人性這個永恆的主題。

不信,你在搜尋引擎中搜索「現實版死魂靈」,就會發現「利用死人賺錢」的事情這麼多年來並不是件新鮮事。

2012年,雲南玉溪華寧縣冒領死人退休金案件宣判,社保局養老保險股一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篡改9名已死亡退休人員身份信息,騙取社保基金67萬餘元。

2017年8月,河北省吳橋縣冒領社保資金案發,人社局工作人員邱某利用職務之便,將多名已故退休工在檔案中「復活」,套取407萬社保資金。

從19世紀的小說,到21世紀的現實,「死魂靈」不斷出現的背後有一個共通的地方:

無論一套系統構建得有多麼完善,人性,永遠是系統中最薄弱的一環。

在時代當下,我們以為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自信已經構建了一套足夠精密的籠子。

可用軟體的是人,用不用,怎麼用,歸根結底,是人說了算。

畢竟讓一個系統失效,成本就200多萬。

在中紀委的通報中除了案情,還特別提到,負有監管職責的相關職能部門長期疏於管理,層層失職、失守。

這可能是「湖南千萬社保基金案」中最戲劇化的情節,幾隻官倉碩鼠橫行超過5年之久,系統上下的預警機制始終默不作聲。

最終響起警鈴的,反而是一台自動取款機。

可能是,連人工智慧都看不下去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cac73e9fe2d861cd89832a84dfde9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