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搞笑!M113裝甲車奔赴烏克蘭,戰場計程車恐成「奪命計程車」

2022-05-05     佐羅軍事

原標題:太搞笑!M113裝甲車奔赴烏克蘭,戰場計程車恐成「奪命計程車」

太搞笑!M113裝甲車奔赴烏克蘭,戰場計程車恐成「奪命計程車」

據參考消息網援引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消息5月3日報道稱,隨著總統拜登一聲令下,隸屬於國民警衛隊,素有「戰場計程車」之稱的200輛M113系列裝甲輸送車將啟程奔赴烏克蘭。

M113系列裝甲輸送於上世紀60年代進入美軍中服役,如今已年過6旬,儘管憑藉著結構簡單、使用可靠、適應性強等特點從而廣受各方好評,但隨著快速嬗變的戰爭形態,因此也註定其終將成為遠去的歷史。

M113系列裝甲輸送車,承包商系美國FMC(即食品機械與化學品)公司,研製工作始於1956年,1960年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並服役於美軍中,且在此後近半個世紀的服役生涯中,結合美軍實戰需求,FMC公司還以此為基礎推出多個改進版本,如A1、A2、A3等等,由此凸顯出其不俗的發展潛力。

M113的車全長4.86米(A2型以後因加長車體,因此提升至5.30米)、寬2.67米、高2.50米、戰鬥全重10.4噸(後續發展型以此遞增,如A1型11.1噸、A2型11.3噸、A3型12.2噸等)。其車體由鋁合金材料製成,採用箱形設計,駕駛室位於車體左前部,動力艙位於右側,車體中央則為車長位置。

載員艙位於車體後部,採用隔板設計,左右兩側各設置有5座摺疊式座椅,除兩名車組乘員外,載員可達11人,因未設計有射擊孔,故而使得載員無法在車上作戰。武器系統方面,該車在車長位置的全周旋轉式指揮塔上,裝備有一挺12.7毫米M2型機槍,備彈2000發。動力系統方面,採用克萊斯勒公司生產的75M型V-8水冷4衝程8缸汽油機,最大輸出功率達209馬力,配合通用汽車公司阿里遜分公司生產的TX-200傳動裝置。

由於動力系統比較合理,使得該車的最大速度達64千米/小時、水上最大速度則達5.6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321千米。其前後及頂部裝甲厚度達38毫米、側面裝甲達25.4毫米,能保護車組乘員免受敵方7.62毫米機槍及彈藥破片的傷害。

該車在列裝美軍戰鬥序列後不久,旋即迎來首次改進工作,據悉是因美陸軍高層在1959年6月下達指令稱,所屬戰鬥車輛動力系統應從當前的汽油機換裝為柴油機。由此,M113裝甲輸送車動力系統便從75M型V-8水冷4衝程8缸汽油機改為通用汽車公司生產的GM6V53型水冷2衝程6缸柴油機,其最大輸出功率為215馬力,此外,傳動裝置則更換為阿里遜分公司生產的TX-100-1全自動型。

該車改進以後的最大時速也由此前的64公里/小時提升至67公里/小時,最大行程躍升至483公里。除提升機動性外,該車還因換裝柴油發動機,由此可簡化後勤供應燃料品種,進而降低車內著火的可能性,其型號則為M113A1型。

M113A2型改進工作始於1978年,FMC公司基於A1型在越南戰爭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及一線士兵在使用過程中的槽點從而著手升級,主要有集中在冷卻、懸掛、燃料等方面。冷卻系統上,A2型換裝新型散熱器及冷卻風扇,且顛倒兩者位置,以此改善因冷卻系統工作不足從而帶來的發動機過熱問題。懸掛系統上,A2型採用高強度鋼製扭槓以及改進型減振器,從而使得該車的越野性能及乘坐舒適性較之前者得到大幅度提高。

燃料系統上,A2型在車尾兩側甲板上,布置有兩個容量達360升的外置柴油箱,且採用裝甲防護,此舉在增加車內空間的基礎上,又減少了車內著火的危險性。此外則是A2型首次加裝三防裝置,但卻並不是美軍標準設備,而是根據其實際需求生產配裝。

1987年,FMC公司又根據美軍在新環境下的作戰需求與突出威脅,在M113A2型基礎上,通過對動力系統及防護方面的改進,由此推出A3型。動力系統方面,A3型採用GM6V53T型水冷2衝程6缸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輸出功率提升到275馬力。此外便是傳動裝置換裝為阿里遜分公司研製的X-200-4型液力機械傳動裝置,該裝置減少對懸掛系統的衝擊負荷,提高了動力傳動系統的效率,從而節省了功率與燃料。

防護方面,為保護車內乘員,A3型在車內加裝「凱夫拉」防爆襯層。在車體前部及兩側,則加裝P900型附加裝甲裝置,通過螺栓固定在車體表面,以此起到間隙裝甲的作用。在車體底部則加裝鋼板,以此增加該車對地雷的防護性,同樣在全周旋轉式指揮塔上,也採用了裝甲防盾及護罩等,以此提高車組乘員在使用武器攻擊或觀察戰場情況時的生存性。

該車自上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除深受美軍青睞外,還出口至義大利、加拿大、德國、以色列、丹麥、韓國、巴西、索馬利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等40多個國家與地區,變形車則多達數十種,僅以美國為例,就利用該車先後發展出通信指揮車、搶救牽引車、飛彈發射車、偵察車、煙幕施放牛、自行迫擊炮、自行高射炮、救護車等20餘種。

M113的生產總量更是多達7.8萬餘輛,7.4餘輛由美國FMC公司生產,剩餘的4500輛則由義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代勞。2006年,美陸軍作出停止採購該型裝甲輸送車的決定,兩年後,又啟動該型裝甲輸送車的逐步退出現役的工作,至於替代者,美軍則選擇由BAE系統公司生產的AMPV系列裝甲車。

對於烏克蘭來說,他們所能接收到的M113系列裝甲輸送車,大致型號應為A1及A2型,至於A3型,則是想都不用想,畢竟這型裝甲車還在美軍中繼續使用,擔負著平息暴亂、綜治維穩等任務。

M113抵達烏克蘭戰場後,A1及A2型裝甲輸送車所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自身火力不足或泥濘不堪的地形條件。反倒是其自身孱弱的防護水平如何在高烈度交戰環境中,安然無恙地將烏軍士兵輸送到預定區域並安全返回。A3型得益於防護水平的提高,使得其能在伊拉克戰場上抵禦敵方12.7毫米機槍、RPG-7型火箭筒及路邊炸彈的攻擊,但反觀前兩型則不具備這種能力。

當然美軍也可在其車體上加掛裝甲裝置,但時間緊,任務重,因此美軍也不會這麼做,這樣一來,就使得烏軍士兵的生存性不可避免地呈大幅度下降態勢。

可以設想一下,該型裝甲輸送車向預定區域行駛過程中,突然遭到俄軍的伏擊,且不論坦克主炮、反坦克飛彈這種武器。僅以俄軍士兵手中的PRG系列火箭筒,以及BMP-2步兵戰車上所裝備30毫米機關炮,就能使其化作一團煙火,因此也只能祝烏軍士兵好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c229d535b56105c8ca82ac7f4d2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