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雖然年幼,但他們也會像成人一樣,有傷心、焦慮、緊張、煩躁、疲勞、委屈等不良情緒。大人把哭泣當作宣洩情緒的方法,但是我們卻美其名曰以「關心」阻止了孩子的哭泣。「男子漢竟然哭,羞羞」,「只要你別哭,想吃什麼都給你買」,「你再哭,看我不揍你」……很多家庭都害怕孩子哭泣,或以威脅、或以嘲諷、或以哄勸等方式千方百計讓孩子停止哭泣。
我們很多家長似乎都有了一個這樣的共識——孩子哭泣是不好的!但事實上,孩子哭泣不是壞事。為什麼呢?眼淚含抗菌和抗病毒製劑,能殺滅幼兒眼裡的一些細菌,能讓某些眼疾自愈;並且眼淚還是潤滑劑,防止孩子眼睛乾澀,讓孩子擁有明亮的雙眸。孩子還能通過哭泣宣洩內心的不愉快情緒,所以請不要阻止孩子哭泣。
1、父母請別再否定孩子的情緒
父母一味阻止孩子哭泣的後果,相當於否定了孩子的情緒,最終給了孩子們這樣的暗示:
爸媽不喜歡我害怕、委屈、焦慮等情緒,這些都是不好的行為,爸媽喜歡的是乖巧的自己,否則爸媽就不喜歡我了,所以我有負面情緒時要壓抑、忍住甚至隱藏住。與此同時,父母在孩子心裡也變得不可信賴,孩子也不再願意跟父母完全分享內心感受,漸漸地親子關係就會疏遠。
2、父母自己調整情緒
「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認為,孩子的哭鬧會讓父母處於一種特別狀態,讓許多家長懷疑他們為人父母的能力,所以父母會對孩子的哭泣緊張、排斥、反感。所以接納孩子情緒的前提要父母自我調整情緒。
只有父母調整好情緒,合理控制,才不會去打罵、吼孩子,這樣才有可能讓孩子的情緒得到緩解。
3、輕擁孩子,讓他們發泄
孩子哭泣時,不要打斷也不要呵斥,嘗試著就像對待一個好朋友一樣,你只需留在他們身邊,輕擁著孩子,讓他們盡情地哭泣,不要急於發表意見,你只需讓他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媽媽始終關心你的感受。待孩子發泄完就自動會停止哭泣,而不需要別人的呵斥或中斷。
如果面對的是孩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表現出來的哭泣呢?同樣也可以讓他們靜靜地哭完,但不要對孩子的某些無理要求妥協,堅決Say No,讓孩子知道,我理解你的要求,但是媽媽也有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