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噪音問題日漸凸顯

2020-02-16   技術力量


每年3月的1天,寧靜的氣氛籠罩著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這是當地的「靜居日」,標誌著印度教的新年來臨,企業關門,街道暢通,海灘空曠,甚至航空旅行和運輸也會停止。

2017年3月,海洋學家利用這一罕見的安寧時刻將六個水聽器放入海水中,並花了幾天時間來評估海洋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的感覺,他們清楚地聽到了蝦的響聲,以及魚漸漸發出咕嚕聲變成了夜間合唱。

人們將海洋想像為寧靜的海洋,但大海從來就不是自然保護主義者稱之為的寂靜世界。數據表明,在34200種魚類中,大多數都能聽到其聲。健康的珊瑚礁聽起來像玉米的爆裂,風暴和地震也會增加海洋的聲響了。

但在過去70年中,海洋的工業化產生了足夠的喧鬧聲,使得聽到海洋其它聲音變得困難。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製造的噪音對各種海洋生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可能縮短其壽命。

海洋生物本身還得要獨自應對大自然的聲響衝擊。2011年襲擊日本的9.0級地震後,科學家在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附近記錄到了230分貝的聲響,這相當於土星V型火箭發出的轟響,它可能是海水下錄製到的最大聲的自然事件。 2017年,艾爾颶風登陸後以75英里/小時的速度襲擊了美國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灣的水聽器記錄到背景噪音增加了30分貝,這比暴風雨前測得噪音值大八倍。

即使在平靜的海面,聽覺環境也已在許多地方被嘈雜的聲音所取代。 航運仍然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在1950年至2007年之間,航運產生的噪音增加了3分貝(強度增加了一倍)。聲在水中的傳播的距離比在空氣中傳播的還遠,因此,海洋當中很少有地方能逃脫喧囂。

華盛頓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海洋聲學家雷克斯·安德魯說:「如果您在大洋中部有一部水聽器,那聽起來就像您在高速公路附近聽到的一樣。您不會聽到個別船隻的聲音,而是持續不斷的吼聲。」

那只是冰山一角。向海底射擊以定位石油和天然氣的地震氣槍的氣動爆炸比噴氣機還響亮,它產生的聲音可以傳播到4023公里遠。挖泥船的輸出高達160分貝的噪音,持續數小時之久。 在巴厘島的「靜居日」研究期間,一架放置在機場附近的控制麥克風發現飛機在恢復飛行時,在波浪下的聲響增加了6至10分貝。

所有聲響將以多種方式影響海洋生物。它使海洋生物交流,尋找和定位自己的所依賴的頻率變得非常混亂:超過200分貝的短暫而強烈的音爆會傷害它們的聽力,而持續不斷的海運聲響會改變其行為。

鯨類動物表現出最明顯的反應。它們可能突然下潛或上升,或者游泳很遠的距離以逃離聲納影響。有些鯨類物種甚至將自己擱淺。

之前的一項研究證實,在1960年至2004年之間有121頭喙鯨擱淺。在60年前聲納流行之前,此類事件很少見。屍檢顯示出血,耳朵,大腦和腎臟受損。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擱淺的鯨魚體內血液中有氮氣氣泡的跡象,這表明這些動物患有減壓病,這是一種由於高壓環境後減壓不當,體內原已溶解的氣體超過了過飽和界限,在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除了海洋哺乳動物以外,許多魚類研究表明,噪音會削弱魚類的聽覺能力,這對於狩獵,交配和避免捕食者至關重要。較小的海洋生物也面臨風險。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海岸,研究人員發現發射地震氣槍後,在長達一英里的試驗區內收集到的死亡浮遊動物數量是開始前的兩到三倍,這表明巨響可以破壞海洋食物網底部的生物。

科學家對海洋慢性噪聲的影響了解較少,其中大部分來自運輸。更糟糕的是,由於缺少模型,科學家無法完全評估問題。 1950年代的美國海軍唱片僅提供快照。

水聽器的數據顯示,在美國911恐怖襲擊之後,美國一度關閉了國內機場和航運港口,加拿大芬迪灣的噪音降低了6分貝。該地區北大西洋右鯨的糞便樣本顯示,與壓力有關的激素的代謝產物也減少了,這些激素可能阻礙生長,損害心臟並損害免疫系統。這表明,人類發出的噪音可能會損害海洋動物們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