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報告:印度高等教育正在走向高等教育大眾化

2019-12-02     睜眼看教育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 institution)最近發布了一份關於印度高等教育的報告,這份名為《印度復興高等教育》(reviving high education in India)的研究報告認為印度正處於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階段,目前印度高等教育的總體入學率已經達到26.3%,已經接近印度政府制定的在2020年入學率30%的目標。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之中,一般認為高等教育入學率不足15%為精英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入學率為15%-50%,則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入學率超過50%則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布魯金斯學會是美國的知名教育智庫,很多對於教育的報告還是有值得閱讀的價值。

美國人或者歐洲人在談論印度的教育的時候,最喜歡對比的數據就是中國的教育數據,我也對印度的高等教育關注許久,發現知名學者中無論是阿特巴赫還是西蒙·馬金森等都喜歡對比中國和印度的高等教育,雖然我們國人對印度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並不是很了解,甚至也不太關心印度的教育狀況,但是用印度的一切和中國相衡量是西方學者最喜歡的比較法,或許比較更能夠說明問題。

報告中說印度擁有51649所高等教育機構,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系統之一,從2001年至2016年,印度的高等教育系統增加了 2690萬學生,目前印度高等教育中有學生3570萬學生,按照規模來說,僅次於中國的4180萬。


在談及入學率方面,該報告認為雖然印度目前的高等教育入學率26.3%低於全平均水平的36.7%,但是與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23.5%相比來說,還是令人滿意的,這也是這些美國機構一貫的安慰大法。

實際上,印度高等教育發展下一步的問題就是如何加大投入,印度在高等教育之中制定了風風火火的精英大學計劃,但是效果不如人意。目前印度高等教育入學率隨著私立大學的增多而提升,但是加重的是學生的負擔,對於投入和產出的比率也是較低的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印度的大學的目前攻讀研究生學位的數量比重仍然不大,除少數精英機構外,印度大多數大學都沒有研究中心或部門。在所有大學中,只有34.9%的大學開設了研究生課程,而只有2.5%的大學開設了博士學位課程,印度學生越來越多地在國外求學。根據2016年的估計,大約278383名印度學生在其他國家接受高等教育,是2005-2006年度的兩倍。在國外學習的印度學生占印度總入學人數的1%。但是,很明顯,大多數出國的印度學生都在攻讀研究生。


報告還說,印度每百萬居民中有216.2名研究人員,而中國為1200名,美國為4300名,韓國為7100名。高密度的研究人員與一個國家的教育質量及其對行業以及經濟的好處有著直接的關係。印度大學缺乏研究的氛圍,或者說沒有科研論文的績效文化,這和中國有很大的區別。好的一方面就是精英教育機構重視教學,由於工作量大,教師大部分時間都專門用於教學。不利之處就是學位論文發表少,科研實力沒有顯露,大學的國際排名也難以上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TciyG4BMH2_cNUgXq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