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零食,最大的問題除了食品是否健康衛生之外,很容易造成總體的飲食過量,孩子就會容易積食,正餐沒有胃口。同時,很多零食的高糖、高鹽,甚至一些香精等添加劑,對孩子的脾胃腸道損傷很大,如果影響正常三餐的攝入,營養結構就會有問題。所以,家長給孩子吃零食,還是要有所講究。
零食一般都是一些含糖、含油脂的東西,吃在嘴裡會比較香甜,所以幾乎每個寶寶都喜歡吃,但是要切記寶寶的生長那些零食是不能滿足的,而且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如果經常吃零食,他會吃不下飯,久而久之,就會影響生長發育。要糾正寶寶吃零食的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父母拿出耐心,循循誘導。
要保證主食可口。不要妄想寶寶會放棄美味的零食而選擇寡淡無味的主食。所以做飯前適當徵求寶寶的意見,多準備幾樣寶寶愛吃的食品。
不要經常買零食給孩子吃
購買的零食,最大的問題就是防腐劑、添加劑、糖分和鹽分含量過高。對於孩子,這些攝入都是非常有害的。包括酸奶,酸奶是偏寒涼的,糖分的含量也很高,天天喝,對孩子並不好。商店售賣的零食大多會通過顏色、形狀、味道來吸引孩子,很多一打開,就是濃濃的各種香精的味道,基本上孩子吃一次或者看一眼就會愛上了,我不建議家長經常購買。包括進口的零食。
零食要禁,也無須全禁。每天給寶寶固定零食,以免寶寶總是惦記。但要注意吃飯前不要讓寶寶吃零食、喝飲料,讓他有一定的飢餓感,堅持等到吃飯。
讓寶寶專心吃飯。進餐中不要給寶寶提問題或講其他事情,這樣會分散寶寶的注意力,最好簡單地講一下飯菜的營養,刺激寶寶的食慾。
培養孩子的「誠信」精神
孩子的飲食,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節制,現在很少有被「餓」著的小孩,很多都是被「撐」著的。「小兒見物即愛,豈能節之,節之者父母也」,節制孩子,任務在父母,但是父母基本都推卸責任,說孩子一定要,不給買就哭鬧!那麼這種行為大多也是家長慣出來的。在孩子一開始接觸零食的時候,就要有所約定,比如只吃1個,那吃完就不能再給第2個,家長要堅定,不需要粗暴,不要罵孩子。
最不可取的,就是約定了吃1個,孩子吃完哭鬧著要,家長一開始很生氣,責罵說不給,但是孩子一直鬧,家長最後還是妥協了,這樣的結果是孩子就會知道一哭鬧就會有,不斷的要,很快就會吃更多零食了。這樣家庭孩子不停哭鬧,家長不停責罵,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這樣的氛圍也不適合孩子成長。
懂得挑選適合的零食
完全杜絕孩子吃零食是可能的,特別孩子大一點後,周圍的小朋友都在吃,大家出遊也會帶一些零食分享,如果別人有,孩子沒有,孩子心理其實會特別渴望,或者覺得自卑。給孩子適當吃零食,首先要學會挑選健康的零食。比如水果、乾果、自己做的一些糕點、小饅頭、小玉米等等。
結合節氣和孩子的體質特點,還有孩子最近的健康情況,有一些對應的選擇,這樣是最好的。比如現在秋季,可以給孩子吃一點核桃干、杏仁果,出門遊玩帶一些柚子、棗子,日常有些脾虛的可以吃點茯苓糕,氣滯的吃點九制陳皮,選擇一些健康的食品,還能有食療的功效。
寶寶能吃哪些零食
零食是指主食以外的糖果、點心、飲料、水果等。合理控制寶寶的零食,但並不是說所有的零食都要絕對禁止。一些水果或是一些比較健康的小點心,可以適當給寶寶吃一點來解饞。
水果:水果是寶寶喜歡吃也能夠吃的食物。水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易被人體吸收;水果中的有機酸可促進消化,增進食慾;水果中含有果膠,有預防便秘的作用;此外,水果還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
穀類食物: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穀類食物製成的食品,易於消化,可適量攝入。如鬆軟的麵包、蛋糕、脆餅乾等可作為寶寶的午後加餐。
堅果類:如花生、瓜子、開心果、榛子、核桃等,含有人體需要的一些脂肪酸、B族維生素、微量元素鋅等,這些都是寶寶長身體時需要的營養素。挑選時要注意選擇少鹽非油炸的。
蛋類、豆製品、牛奶、酸奶:含有豐富的鈣和蛋白質,有益生長。
此外,媽媽可以自制一些小零食,如烤一些小餅乾或小糕點、榨一杯果汁、烤一個紅薯等給寶寶當零食。自製的優勢是可以選擇健康安全的食材,控制糖和油脂的加入,可以不添加防腐劑和色素等,既營養又美味。
要注意的是,寶寶的胃容量很小,消化能力有限,吃零食的時間最好放在兩次正餐中間。注意不能不停地給寶寶吃零食,因為寶寶口中老是塞滿食物容易發生齲齒,尤其是含糖食品,會影響食慾和營養的吸收。
吃零食的時間和分量都要控制
三餐之間,外出遊玩累了,可以吃一點零食,如果影響到正常的飲食,那麼就要杜絕。比如下午三四點,就可以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很多孩子,幼兒園三點左右有下午茶,家長四點多去接孩子放學,又給孩子買零食吃,五六點又要吃晚餐了,晚餐又是大魚大肉,這樣的飲食安排就很不妥當,孩子很容易就會積食。
總的來說,零食不是不能吃,但是還是要以消化好為前提,同時要節制孩子,培養孩子自己節制,另外最重要的是選擇綠色有益的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