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紅樓夢》出現的扇子大賞

2020-01-17   小銀子壁紙

《紅樓夢》無疑是一部不朽名著,其中所涉及的奢華雅致生活至今令我們驚嘆,而扇子,在我們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隨著朝代的更替幾經沿革變換,形態各異,種類繁多,古往今來與人們結下不解之緣。

中國有數不清的文化遺產和千年文明,扇子既有生活實用價值,又有藝術觀賞價值,發展至今蘊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除了元妃省親與元妃賜扇,《紅樓夢》中關於扇子的情節還有很多,例如,寶釵借扇機以雙敲、襲人送扇恰聽到賈寶玉的表白。僅以前80回為例,從第1回起便寫到扇子,這部小說共有40多處直接寫到扇子。1987年央視版《紅樓夢》中的扇子更是多姿多彩。

今天就讓我們聊一聊87版《紅樓夢》里那些扇子吧。


1、儀仗扇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87版紅樓夢中的儀仗扇。


據晉人崔豹《古今注》里記載,扇子在我國源遠流長,扇子由舜帝發明的。最初用葦葉編制,叫五明扇。這也是扇子最初的形式,到了魏晉時期成為皇帝的專用。

最早的扇子可不是用來扇風的,而是帝王儀仗隊中的標配道具。一對長柄大扇,由侍者手執,為帝王或王后障風蔽日,後來成為一種儀仗,所以又叫「儀仗扇」。

在皇帝日常生活中,「儀仗扇」使用非常頻繁,但凡巡遊、狩獵、朝參、宴會、謁陵等大型活動都有「儀仗扇」與之相伴,旨在烘托皇家氣派,加強皇帝集權,意喻皇權神授、至高無上。儀仗扇在唐代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元妃省親讓我們充分領略到了什麼是皇家威儀:有曲柄七鳳金黃傘,還有對對龍旌鳳翣,雉羽夔頭和雉尾之扇即儀仗用扇,又名「障扇」。最初在王室外出的時候,侍從舉著巨型的扇子來遮擋塵土和陽光,但是漸漸地功能性被儀式感取代,用於顯示皇家的氣派和威嚴。



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元春後面的兩位宮女在舉著「儀仗扇」侍奉左右。


儀仗扇是古代障塵遮日用具。流行於中國多數地區。開始時是作為貴族或帝王的儀仗之作用,後來演變成民間的一種在婚嫁時才使用的儀仗用具。


2、團扇

中國古代扇子的種類非常多,形狀也不固定,扇子的種類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團扇、摺扇、絹宮扇、泥金扇、黑紙扇、檀香扇等等。

接著是出現在黛玉手中的團扇~


團扇,我國古代一種素麵白色,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似圓月,以竹木為架,用薄絲絹糊成的納涼工具。因用潔白細絹製成,又稱「絹扇」。

漢代以後,絲織業開始發展,出現了「紈扇」,面料除了用絹外,也可用綾、羅、紗等絲織品。團扇產生時以圓形為主,這可見於西漢時女作家班婕妤《團扇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故稱『團扇』。

團扇亦稱「宮扇」,因形似圓月,且宮中多用之,故稱宮扇。元妃在端午節給賈寶玉的賞賜中也有「上等宮扇兩柄」。端午節賞賜宮扇看似平常,但獨寶玉與寶釵相同,細微末節之處表達了元春對寶釵的欣賞,暗含了「金玉良緣」之意。

黛玉手中出現過的六角形絹宮扇,上面繡著精緻的白玉蘭花。

魏晉南北朝以後,團扇的形制於方形、圓形之外, 又演變出多角多邊的扇面設計,如橢圓、六角、梅花、梧桐、芭蕉形等形狀。


漢代至北宋,是團扇的盛行時期。古代的團扇,大多製作精美,以繪畫、刺繡、緙絲、抽紗、燙花作扇面裝飾,常畫有山水樓台、草蟲花鳥,繡有各色美麗圖案。

《紅樓夢》里形形色色的女子,在團扇的掩映之下,顯得更具風儀。


扇柄用材有湘妃竹、棕竹、梅錄竹、楠木、紅木和牙骨等,貴重的配有寶石扇墜,是閨閣女子的常用之物。

團圓的紈扇,以「合歡」名之,本是愛情的象徵。不幸的是,團扇自始就與一個失意的才女關聯在一起,那就是班婕妤,漢成帝的失寵妃子,她最著名的詩作便是《怨歌行》,又名《團扇詩》。詩中,借團扇作賦,表達傷感和悲涼。

於是,團扇在後世的文化語境中,近乎成了寂寥女性的表征。

更由於唐人王建《調笑令》中的名句「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而產生了「並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稱。

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

寶釵的一個經典情節便是寶釵撲蝶文中寫道 「忽見面前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將欲過河去了。引的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邊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這一段描寫豐富了寶釵的人物形象,但因曹公文中從未細寫寶釵所持為團扇還是摺扇,故歷成為人們歷來爭議的點。

單從美感和文學性的角度來看,團扇似乎更符合薛寶釵這位「蘅蕪君」溫潤瑩巧的女性形象,劇中寶釵手持團扇追撲彩蝶,一動一靜盡顯活潑與嬌憨。

87版《紅樓夢》中十二釵手中都曾出現過團扇,搖曳去暑,含羞半遮。再配上柔柔柳絲,纖纖芳影,盈盈淺笑間自有韻味。

三姝手中均有紈扇一柄,上繡牡丹、月季等花。


3、摺扇

看看名利場晴雯撕扇,撕的就是摺扇~

晴雯大笑著撕扯寶玉的扇子,展現出的是另一種肆無忌憚的美

摺扇興起,晚於團扇,始於宋代。

摺扇一名"摺疊扇",又名"聚頭扇"。摺扇收則摺疊,用則撒開,故又稱"撒扇"。

摺扇產生時間雖較遲,其重要性卻極大。它攜帶方便,出入懷袖,扇面書畫、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寵物,所以又有"懷袖雅物"的別號。

寶玉手中的摺扇

宋代以後,摺扇漸漸流行。真正風行是在明清時期,明永樂帝命宮中工匠大量仿造,摺扇一時成為時尚,明清時代十分盛行。

在扇面題字作畫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融合了竹文化,雕刻文化,書畫藝術為一身,為中國書畫史開闢了嶄新的一頁。

扇面有細灑金、(雨金)、雪金、格巾、發簪、老礬面、泥金面等這些扇面都成為書畫家的用武之地,揮毫潑墨為後人留下珍貴的墨寶。海棠詩社後,寶玉因喜愛幾首白海棠詩,自己用小楷寫在隨身攜帶的扇子上,拿在手中「看著便易」。

古扇由於其製作精良,成為收藏者的珍寶,以致有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石呆子就是這麼一個人,分明窮得飯都沒得吃了,卻珍藏著二十把古扇,而且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作扇骨的好扇。

其實賈赦之所以對石呆子的二十把摺扇欲罷不能,並非只因其材質考究,更因為「皆是古人寫畫真跡」,「原是不能再有的」。幾把扇子的小事,弄得一個無辜良民傾家蕩產,赦老爺不以為意,足見其貪婪的本性。這裡同時也展現著多樣的人物個性與殘酷的社會現實。

這時的摺扇不只是扇子,更是社交之物,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也是形象的配飾。不僅是文人,不僅是男性使用摺扇。女性也有獨有的摺扇規格,稱作坤扇。坤扇其實屬於文人扇的一種,只是長度偏短。也可做戲曲偏用。

4、蒲葵扇

歷來中國被譽為"制扇王國"。

《紅樓夢》原著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錯里錯以錯勸哥哥》:「王夫人正坐在涼榻上搖著芭蕉扇子。」

這裡的芭蕉扇其實是蒲葵扇。夏天天熱,古人講究禮儀,不像今天的我們,夏天來了能穿多少穿多少,露胳膊露腿的。他們是連半袖都不能穿的。故而人人扇子不離身。

蒲葵產於中國南方,是常綠高大的喬木,葉大如扇。以蒲葵葉制扇應該起源甚早,清代北京也流行芭蕉扇,得碩亭《草珠一串》:「三伏炎蒸暑氣饒,如山朵朵火雲燒。虧他行者偷來扇,個個芭蕉手上搖。」詩後有小註:「如今此扇盛行,無貴無賤俱用。」

王夫人用蒲扇符合王夫人內斂,不張揚的性格特徵。「無貴無賤」四個字可以移注於王夫人所用的芭蕉扇,體現了王夫人居家生活的隨意。


5、檀香扇

黛玉手中的檀香扇,風雅韻致,更添書卷氣息。


以檀香木製扇是我國首創。玲瓏雅致的檀香扇,可稱得上是扇中之王了。

檀香扇是蘇州的一大特產,用檀香木製成的各式摺扇和其他形狀的扇。

蘇扇是蘇州特產,以雅致精巧,富有藝術特色而著稱,歷史悠久,國外馳名。包括摺扇、檀香扇和絹宮扇三大類,統稱為「蘇州雅扇」。


明清以來,蘇扇主要在蘇州及周邊地區廣泛流傳。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製成,其木質堅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為勝。有天然香味,輕輕搖,馨香四溢。為中國四大名扇之一。

寶釵的定妝照中也曾出現過檀香扇扇骨。


中國扇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蘊含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扇文化之深厚和種類之多,寥寥一篇文章實在難以說清。

87版《紅樓夢》有多用心我們都知道,扇子在紅樓夢中出現過多次,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東西。87版紅樓夢劇組以扇子為媒介豐富人物性格,光黛玉一人對應的扇子就不下10件之多。滿滿的誠意之作,令人欣賞。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

小銀子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