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二戰時期的輕機槍最多只有20發子彈?

2023-12-19     三目史官

原標題:為啥二戰時期的輕機槍最多只有20發子彈?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對於戰爭,先進的武器可謂是打勝仗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二戰時期,為了方便士兵作戰,對於輕武器的研發更是費勁了腦力。對於二戰所使用的的軍事裝備比較了解的人可能會知道,中國軍隊在二戰期間使用最多的機槍是捷克ZB-26輕機槍,該機槍雖然屬於輕機槍之列,相對重機槍重量有所減少,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當時機槍的彈夾只能裝載20發子彈,持續戰鬥力一般。其實縱觀二戰時期各參戰國,使用的輕機槍都最多只有20發子彈。

其實的原因是因為,對於步兵來說,太重的裝備不僅會增加士兵的負擔,也會拖慢軍隊行進的步伐,所以減輕裝備的重量是十分有必要的。就拿美國的M1918白朗寧輕機槍來說,僅有20發容量的彈匣已經讓機槍的重量近乎達到了10公斤,這樣的重量對於步兵來說已經是非常的重了。並且20發的輕機槍已經能夠滿足了輕機槍的作戰要求了,增加更多的容量也沒有太大的必要。

其實也有輕機槍彈匣的容量達到了30發,比如在二戰時期作為大英國協國家軍隊支柱的布倫式布倫式輕機槍的容量就被增加到30發,但是該機槍的供彈具很大,攜帶起來非常的不方便。還有前蘇聯主設計的DP輕機槍,彈容量足足有47發。其彈匣的體積更是比布倫式輕機槍的更大,攜帶起來更是不方便。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20發彈匣的輕機槍一是為了控制重量,減輕士兵負擔。二是大容量彈匣的輕機槍的彈匣或者供彈具的體積會增加,攜帶起來也不是很方便。所以二戰時期的輕機槍的彈匣最多只有20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8feaf5f6411933041b2fbe58ed5fb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