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主演的《光榮時代》已開播多日,與評價不一的劇情相比,劇中多數演員的表現都受到觀眾好評。
扮演「鄭朝陽」的張譯自不必說,能正能諧,對敵時的機智應變,與自己人相處時的插科逗趣,都讓這位反特刑偵英雄的人設因多面化而豐滿;而劇中「桃園」組織的首腦,代號「鳳凰」的「鄭朝山」,心機重、城府深、行事狠辣,但袒露在外人面前的,卻又是一副溫文爾雅的君子風貌。
他們在劇中既是兄弟,又是對手,兩人之間的情感線與立場線相互融合交錯,越是兄弟情深,越是讓人為「鄭朝陽」擔憂。
同樣讓人擔憂的還有「宗向方」。
「宗向方」在劇集開篇便已出場,在「鄭朝陽」身份暴露時,他第一時間趕過去通報消息,讓「鄭朝陽」得以安全脫身。之後,在追捕「萬林生」時,「宗向方」與「鄭朝陽」重逢,並被「鄭朝陽」吸收編隊,成了公安隊伍中的一員。
兩人不僅是同學、舊同事,加上「宗向方」曾經救過自己,「鄭朝陽」對其非常信任。但以「上帝視角」追劇的觀眾,卻發現「宗向方」的身份可疑。隨著劇情推進,「宗向方」真實身份揭開——他即是「桃園」組織的骨幹人物「老三」。
如果「宗向方」只是潛伏的敵方特務,一心用詭計、搞破壞,「擔憂」一詞就該重疊用到張譯的「鄭朝陽」身上。
但是,他不是。
開篇「宗向方」救「鄭朝陽」這一處設定,不僅伏下了兩個人日後重逢的契機,同時也展現了「宗向方」的「白」,即是這個人物重情義的一面。
他自己跟「鄭朝陽」說的「頭腦一熱」、「救完就後悔」看似調侃,但其實該是他的真實內心——同學加同事的長時間相處,讓他早已經將「鄭朝陽」當作了兄弟、朋友,所以得知他有危險,下意識就會施以援手,這就是「頭腦一熱」;但是兩人陣營不同,救了敵人將自己置於險地,好似又不值得,所以才會「救完就後悔」。
當「宗向方」與「鄭朝陽」再次成為同事後,原本就有的情感基礎,加上新環境中與周邊人的融洽相處,讓「宗向方」內心的天平逐漸傾斜。
「鳳凰」發出「覺醒呼喚」後,「宗向方」沒有第一時間回應;與「桃園」組織的其他成員再見,得知他們「綁架、爆炸、突襲」連環計劃後,「宗向方」脫口而出的是「你們」,這說明他下意識中已經將自己從「桃園」中劃了出來。
但是,這一階段的他還不能下決心脫離「桃園」,也不敢向「鄭朝陽」坦誠公開,處於一種猶豫、掙扎的矛盾狀態。
這種狀態下,他還會聽「桃園」的安排,也會繼續向「鄭朝陽」這一邊隱瞞。介於敵我、黑白之間的「宗向方」,如同一腳在暗夜,一腳在黎明,向哪一方偏移都會對局勢造成明顯的影響。
他會怎麼選?編劇又會如何安排他的結局?成為觀眾對這個人物的關注重點。
扮演「宗向方」的王驍與張譯一樣,都是小眼睛演技派。他的表演自然不浮誇,台詞功力也很深厚,波瀾不動的沉穩之中,人物的情緒、內心便得到了細膩的展現。
與張譯同年的王驍在演藝之路上,比他還要「大器晚成」。張譯因為《士兵突擊》走紅的時候,王驍才剛剛進入演藝圈。
因為母親是王馥荔,父親是舞台劇導演,親戚中也有不少是演藝圈中人,王驍自小對於表演就有濃厚的興趣。只不過,因為父母的反對,他早年在國外留學、工作,從事的都是跟表演毫無關係的三維動畫製作和工商管理。
但是「表演夢」,卻始終在王驍的心底。
2004年,26歲的王驍辭職回國,轉行進入了演藝圈。
從第一部電視劇《血緣》開始,王驍這位「星二代」不依靠家庭背景,從小角色開始打基礎鍛鍊演技,連續出演了10多部影視劇,直到因《盛夏晚晴天》中的「謝創」被觀眾熟識。
外在輕佻嘴貧,但做事能力卻很高,是「喬津帆」的好兄弟兼好助手。看著有點「花」,但對著喜歡的人時又秒慫。
「謝創」之後,王驍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扮演的「司命星君」又幫他的事業添了一大把柴。
作為「天庭八卦團」的主力,王驍的「司命星君」頗有點「冷麵笑匠」的味道,成了劇中的笑點擔當。
這個角色,還繼續延續到了《三生三世枕上書》中。
這一次,他在《光榮時代》中扮演的「宗向方」 ,因為人物身份、立場原因,相對會有較多的內心戲,比之前的角色更有複雜性。而從目前的觀眾反饋來看,王驍此次的表現依然出彩。
有演藝背景卻低調,憑自身能力開道,演技出色、台詞功底深厚,王驍這樣的「星二代」不嫌多,演藝圈可以再來「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