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一部《新聞女王》,讓內娛熱搜與TVB劇集久別重逢。
劇里的新聞女主播們,輪番登上各個社交媒體的熱搜高位,無論是不讓小奶狗留到晚上11點的文慧心(佘詩曼 飾),還是40秒讓男友完成求婚儀式且將朋友和家人擱置在一旁就奔赴工作的張家妍(李施嬅 飾),以及同樣野心勃勃的許詩晴(高海寧 飾)、徐曉薇(何依婷 飾)等其他女主播們,讓久久徘徊在古偶、甜寵里內娛觀眾們眼前一亮。
「你連狗咬人都想像不了,人咬狗的世界不適合你,找個男人嫁了吧。」
「一個努力的庸才怎麼都追不上一個努力的天才。」
「如果兩個人下一盤棋只會有爭鬥,但是有第三個人就會有政治。」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
《新聞女王》帶著它的爽感和金句將港劇再次拉回到人們視線。
「TVB情懷」再次拉滿的同時,全員搞事業的職場「宮斗」劇,以及「颯爽」又獨立、清醒的職業港女群像直接將觀眾從對大女主、女性群像劇,甚至不懸浮的職場劇的期待拉到實處。
劇情節奏快、爽感十足自是吸引觀眾的內容之一,再加上TVB慣有高質量職場劇的製作基礎,讓《新聞女王》在內容上收到了正向的反饋。
與此同時,符合角色性格和故事線發展、或直白或值得琢磨的台詞,以及每集片頭有關新聞業、傳媒業等經典語錄的點題,也讓《新聞女王》金句頻出,成為網友們贊同、熱議,且引發傳播效應的點,引得不少觀眾直呼「:TVB劇的超前三觀,領先我們20年」,甚至與引起熱議的金句「打卡留念」。
從某種程度,《新聞女王》除了職場女性群像的成功塑造之外,更是讓前不久內娛慎行的「金句體」劇集找到了最值得揣摩的學習樣本,劇集裡的「金句體」,不是喊口號,更不是為了金句而金句的創作上的本末倒置。
踩在「爽點」之上
「二十一世紀最歹毒的罵人方式:趁早找個男人嫁了吧。」
不少人在看過《新聞女王》後發出了如上評論。這一句台詞也成為《新聞女王》播出後第一個出圈金句,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觀眾發出截圖,證明自己與金句「打卡成功」。
要說觀眾對於《新聞女王》台詞的把玩,被提到姓名的不在少數。
文慧心在激勵葉晨重振士氣時,說出的「老爸沒辦法選,老公是你自己選的」;阿傑與文慧心在車行里討論零件要不要換時說,「反正有人給錢,能換就換。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不能換」;許詩晴在爭取工作時,那一句「我沒什麼輸的」,以及在被人懷疑時,她說道:「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就算我跟他真有什麼,又怎麼樣,到底是他吃我,還是我吃他,誰說得准」;還有,文慧心的「做這行誰不搶,搶獨家、搶頭條、搶畫面、搶人」「我在哪裡,哪裡就是直播間」等霸氣發言,都成為不少網友寫進本子的金句台詞。
除了台詞之外,《新聞女王》還在每集片頭加入一句來自於經典著作或名人語錄的題記。
比如摘自於阿蘭·德波頓《新聞的騷動》中的「『真實』有許多不同版本,新聞沒有能力記錄所有,只能聚焦某一處,塑造出選擇性的『真實』」,摘自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之種種》的「誤聽的真相,比謊言更糟糕」,出自馬克·吐溫的「當真理還在穿鞋時,謊言已走遍半個世界」……在與當集或新聞、傳媒行業相關的內容點題之外,也用最精華、凝鍊的語句,給觀眾以直接的視覺和內容的衝擊。這些也成為網友們記錄、熱議的另一個金句來源。
宣傳顯然也沒有放過金句之一著力點。《新聞女王》官微、TVB官方微博等官方社媒也在社交平台上以金句集合為內容,作為劇集宣傳的一大內容,而引起網友的正向評論。
對於感情和職場的解讀、對於專業的剖析,霸氣發言或你來我往的爭論,《新聞女王》的金句踩在了網友的「爽」點上。
但《新聞女王》「爽」的又不僅僅只有金句,或者說,金句只是《新聞女王》被稱之為「爽」的載體之一。
《新聞女王》的「爽」還在於近乎於「宮斗」的職場博弈,以及把野心寫進言語、寫在臉上的全員搞事業的設置。
被文慧心從新人帶起的梁景仁(馬國明 飾),成為了那個與文慧心爭奪位置和話語權的那一位,什麼派「內應」,什麼在直播時明晃晃地搞可能會導致工作失誤的小動作,種種鬥爭行為,都被擺在了明面上,這樣的你來我往一集都要來上個好幾次。即使面對已經形成的兩強對立局面,方太太為了達到平衡和制衡,又試圖扶起張家妍作為另一勢力,以打牌策略、包包款式喻職場與不同角色在職場中的作用,也頗為玩味。
而40秒完成求婚,在男友問工作重要還是自己重要時,回答「你說呢」的張家妍;清楚、懂得利用自己優勢,抓住一切機會證明自己,感情只是自己一種手段的許詩晴……一個個颯爽女性角色的故事線,也都讓《新聞女王》的這一職場的水面波浪不斷。
「宮斗」的「爽」被放進了職場劇的框架中,而觀眾期待看到的女性事業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打怪升級也在《新聞女王》中有了一定的兌現。而如公交車爆炸事件、起火大爆炸事件等等衝擊感官的場面設置,現場報道與演播室直播的不確定性,相互挖坑最後誰輸誰贏的反轉,種種情節,也讓整部劇都走在了快節奏上。
雖然劇集的結尾周引發了不少爭議,但綜合下來,《新聞女王》全方位踩在了觀眾的「爽」點上。
角色是金句的底盤
但讓這些「爽」點能夠擊中觀眾的,甚至是哪怕僅僅是讓觀眾能與這些金句產生共鳴的,大抵還是離不開角色的立體塑造。
專業、強大甚至有些強勢、總給人運籌帷幄感覺的文慧心,起初也只是一個為了獲得消息拼過酒、熬過夜、蹲過點的菜鳥,因為一場意外和前男友以受傷為代價的付出,才打開了成為「女王」的道路。以工作和新聞為優先,說著「只要新聞沒報完,就不能放棄」,面對男友求婚時,只著急趕緊出發去新聞現場的張家妍,有過被感情傷過的難過,卻從不失對於新聞的初心。抓住一切機會,甚至採取的手段為人詬病的許詩晴,想成為主播的最大原因是想讓自己失智的父親能夠在電視上認出自己。為了獲得主播之位,雖然是文慧心團隊的核心成員,卻不惜成為梁景仁「內應」的徐曉薇,也有一個窘迫的家庭……
第十四集,方太太將文慧心比作高貴、長青、穩重、好搭的包,「有它在衣帽間,我最放心」;她以「譁眾取寵、不適合我們風格」的包隱喻許詩晴,表示「只要用對場合,偶爾用一次會覺得很搶眼」;她以男士包隱喻梁景仁,「男女無所謂,最重要好看、好用。有時候我們太女人,需要平衡一下不同的觀點和角度,用男裝點綴一下,好看」;而過時的包則代表著飛爺,即使知道他馬馬虎虎,但講的是情懷,用久了有感情;敢拼的張家妍則像休閒包,雖然跟衣服不搭,但總要有;劉艷這樣的新人就像新款包,不貴,給點甜頭說不定日後獨當一面自己也能吃到甜頭……
雖然這場對話更像是方太太對文慧心的「職場功課」輔導,但以包喻人,三言兩語將幾個角色的特點和性格點明開來。
這些立體群像的塑造又讓這些「爽」點多了些合理性,而削弱了為了價值或者金句、熱點傳播而創作的本末倒置。
立體的人物支撐合理的台詞和故事線,才讓「爽」點不是為了「爽」而爽。
這也或許是不少內娛「金句體」劇集缺失的部分。
或許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找到宣傳的抓手,抓住觀眾的共情點,過去不少劇集都沉迷於「金句」製造,但換湯不換藥的人設和劇情設置,缺少合理故事線和立體角色的刻畫,讓「金句」與劇集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況,因此「金句」也沒有產生過強的「子彈效果」,也沒有對劇集本身產生過多的加持。
觀眾對於《新聞女王》的「爽」「還得是TVB」等評論,以及對於金句的品味,也在說明,金句應該是角色、故事線支撐的產物。這或許應該是「金句體」劇集恰當的創作邏輯。
自然,《新聞女王》關於女性角色塑造、金句輸出的創作品質在20年前的TVB就已經功力彰顯。而在內娛的磁場之下,也正是因為懸浮的職場、沒有進步的兩性觀等問題橫亘在各大古偶現言之中,觀眾才重新從這套「酒瓶裝新酒」的TVB劇集裡找到了慰藉感,這部劇也讓堅持港劇創新這一垂類近十年的優酷迎來了口碑和播放量的雙豐收。
《新聞女王》也讓TVB看到了如何收割內娛的一套巧妙模式,批量化的《新聞女王》正在路上,而內娛劇集走到現在,也該是時候明確一下,無論男女主角角色,思想也都該往前走,符合當下價值觀的塑造該如何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