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聲也構成詐騙罪?警惕「手機口」犯罪!

2024-05-24     吉林日報

「不出聲也構成詐騙罪?」5月23日,在吉林省集安市職業教育中心,一場針對新型電信詐騙手段「手機口」的法治課拉開帷幕。

當前,各類電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其中新型電詐「手機口」成為青少年群體的潛在威脅。因此,通化邊境管理支隊團結邊境派出所民警積極深入轄區中學開展「『手機口』電信詐騙」專題授課。

「『手機口』詐騙是詐騙分子在境外利用國內的手機實現語音中轉,再利用國內手機號直接對話被害人實施詐騙,從而掩飾詐騙電話的歸屬地,讓被害人放鬆警惕。」法治課堂上,民警邀請2名同學分別扮演被害人和手機語音中轉的未成年人,通過情景模擬方式,呈現出不法分子在實施詐騙過程中的常見手法和典型特點,讓同學們在情景中親身感受「手機口」詐騙全過程,提升識騙防騙應對能力和甄別能力。

「通過此次學習,我認識到了電信詐騙的可怕之處。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將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爭做反詐宣傳員,讓大家增強反詐意識。」集安市職業教育中心2023級創新一班學生張明嬌說。

課堂上,民警還結合近期接處警案例,以案說法講解青少年誤入騙局、成為「幫凶」的真實案件,引導廣大學生警惕「手機口」詐騙 莫當電詐「工具人」,同時在使用手機從事社交、遊戲、支付等活動中,要保持警惕,杜絕充值「上頭」、貪圖便宜、透露信息等情況。

據悉,年初以來,該支隊所屬邊境派出所針對多種電信詐騙形式,開展反詐宣傳120餘次,發揮法治副校長進校園解讀反詐知識50餘場,以案件為原型自主編排法治情景劇2部,印發反詐宣傳資料3.3萬餘份,勸住電詐預警人員5人,接處警詐騙案件10餘起,通過宣防一體築牢邊境社會治安「主防」陣地。

「今天我們來到轄區學校,通過情景模擬、以案說法的形式為同學們講解新型詐騙手段的識別方法和現實危害,進一步提升同學們樹立識騙、防騙能力和意識 。」該所民警金成日說。

【警方提示】幫助詐騙分子架設呼轉設備、提供通信線路、撥打轉接電話等均涉嫌違法犯罪。此類「手機口」詐騙案件中,在校青少年學生不在少數。家長、老師要加強對未成年學生群體的正確引導,防範「手機口」詐騙,切勿讓孩子為了蠅頭小利淪為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詐騙犯罪的「工具人」。

同時,一定要警惕接聽陌生來電,不論是境內外歸屬地電話號碼,都有可能是詐騙分子危險來電,切莫輕信他人,更切忌在線轉帳支付款項給陌生帳號,以免上當受騙。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維晨 實習生 焦夢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81c2d5e85ad4d1e4f6fa91e3054cc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