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燃燒殆盡的結局——在了解人類的「自私」之後

2022-03-22     小凡娛影

原標題:如何避免燃燒殆盡的結局——在了解人類的「自私」之後

人生就是一場緩慢的燃燒,這不僅僅是一個比喻。

從我們人類走出東非大裂谷的那一刻起,印在我們基因里的冒險精神,就在不斷地促使我們去征服、去控制。

人類的文明,越來越發達,享樂已經到達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境地。終於,我們還是看到了惡果——全球變暖、海水酸化、土地沙化、漁業崩潰,大型野生動物數量銳減,氣候變得越來越極端,而人們後知後覺,都不知道這樣的享樂還能維持多少年。

是時候該反思反思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們已經習慣了鋼筋水泥,忘記了田園山野。對於一個曾經依靠雙腿奔跑,只能靠林中果子植物以及小型動物生存的人類來說,我們早已經迷失在了回家的路上。是時候看清自己,擁抱良知了。

1.《自私的人類》

英國作家尼古拉斯·P.莫尼創作了這本《自私的人類:人類如何避免自我毀滅》。他模仿理察·道金斯的科普名著《自私的基因》,創作了這本同樣生動傳神又富有內涵的《自私的人類》。

橫向看來,自私的基因,已經刻在了人們的骨子裡,不同的地方,只在於每位作者對於人類遠景的看法,有所差異。

在我看來,尼古拉斯·P.莫尼他才是一個真正的樂觀主義者,因為,不考慮悲觀極限的樂觀,總是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做最壞的打算,思考最糟糕的結局,我們才能夠坦然面對得失,並去儘可能地挽救自己。

尼古拉斯·P.莫尼不說,我們也都會知道的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人類,如果繼續任性下去,最終將不可避免地,會陷入到自我毀滅的境地。

是啊,終究,我們還是不能接受自己的毀滅。我們創造了這麼多,必然還想要創造更多、享受更多,惠及不止於千秋萬代。

既然初心都一致,其實,剩下的事情已經很明了。就像尼古拉斯·P.莫尼在序言中所說的那樣,我們需要公正地看待大自然,並學著對人類以外的動物抱持更仁慈的態度。

因為,它們的命運,關乎我們的未來。

2.十個「G」,通覽人類史

尼古拉斯·P.莫尼在《自私的人類》一書中,共創作了十個章節,每個章節,都以一個首字母為G的單詞開頭。他向我們簡明地介紹了人類自誕生以來的所有歷史。這歷史,是廣義層面上的歷史,是我們生物學層面上的演變,也是我們科學發展里程碑式的記錄。

這是一本科普讀物,卻又和我們平常讀到的枯燥的科普很不相同。相比於其他,尼古拉斯·P.莫尼秉承著深切的人文關懷,他讓我們看到人類未來的發展,依然擁有著無數的可能性。

但一切的關鍵正在於,我們需要認清自己,才能學著改變自己。進而,造福地球,造福自己。

從Globe,Genesis,Guts,Genes,Gestation,再到Genius,Graves,Greatness,Greenhouse,最後,再到感恩(Grace)。這樣的寫作形式,不管是從內容,還是從結構上,都是堪稱完美的存在。每一個部分,都語言精當、文辭優美。

在人文科普中,《自私的人類》是一個標杆。是值得我們反覆學習的範本。從內容上來看,尼古拉斯·P.莫尼正是因為對人類愛之深,責之切,才會如此計謀深遠。

3.行動起來,哪怕只能拖延時間

但凡清醒,我們就知道,沒有任何物質,能夠在宇宙中永存。如果我們人類必將滅亡,如果這就是我們最終的宿命,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尼古拉斯·P.莫尼的《自私的人類》,承接的正是這樣一個話題。我們沒有辦法變得更好的前提下,難道我們就不努力了嗎?

我們已經造成了很多難以挽回的後果,難道我們就此歇息,只等著命運最終的裁判嗎?

人性固然有其自私的一面,但更多的人,其實是擁有智慧,知道自己其實並不一定非要活得那麼具有破壞力的。我們可以好好地愛護其他的生物,我們可以儘可能地善待環境,我們可以改善我們的飲水,我們的空氣,只要我們敢於犧牲一定的利益——那將換來更大的利益。

就像這本書的翻譯喻柏雅所言,任何重要的科學或社會議題,都不應該止步於清談。莫尼的《自私的人類》,他真正想要讀者去做的,絕不僅僅是反思,還有行動,還有實踐。

也只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談論我們的未來,這未來,取決於我們每一個微不足道的現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3b91718af1a71bc9c99402b46bbfe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