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有人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耐心是什麼?」大家對耐心得說法都有所不同,但又基本相同。「長期堅持,不怕麻煩」「可以等價於寂寞,等價于堅持,等價於折磨」「是一種性格,難能可貴,也是一種好品質」
我認為耐心是人們很多性格中的一種,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從小培的,有耐心的人才能持之以恆。
我聽過很多家長都說我家孩子從小就是什麼什麼性格,或者說這孩子的性格完全隨了他爸/他媽,包括我也聽過我長輩對我說過很多次這種話,說我的性格完全遺傳了我媽,性子冷淡又很倔。但是我並不認為我的性格是遺傳的,而是受生活環境、原生家庭以及父母的影響才形成的,因為我媽性格冷淡話少,我們之間不怎麼交流,所以才養成了我現在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根據從小的生活環境以及家長的引導慢慢養成的,每個寶寶出生的時候都像是一張白紙,畫上什麼就是什麼,所以需要家長老師以及社會的正確引導,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麼怎麼才能看出自己的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是否有耐心,又需要如何培養孩子的耐心呢?今天我就根據我的個人經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其實孩子缺乏耐心表現是非常明顯的,從生活中很多小事都能看出來孩子的耐心和性格,那麼缺乏耐心的孩子都有什麼表現呢?例如:
1、脾氣非常暴躁,容易生氣
這一點是非常明顯的,缺乏耐心的孩子,在做事情時,有不順自己心意的事就會變得非常急躁、生氣、甚至是罵人或者摔東西,這樣的孩子很難融入新的環境,而且這樣的性格可能會導致孩子人緣不好,很難得到滿足。
2、對父母非常的依賴
沒有耐性的孩子,很難學會自己成長,遇到什麼事情或者是一點小困難的時候,非常的容易放棄,然後去尋求父母的幫助。如果每次鬧著找父母幫忙,都會得到父母的幫助,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非常嚴重的依賴性,在遇到難題時,不動腦子,首先就會尋求父母的幫助。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遇到什麼嚴重的事情時,可能會非常沒有責任感,非常的懦弱。
3、做事情三心二意
缺乏耐心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注意力都不怎麼集中,做什麼事三分鐘熱度,一會玩玩具,一會看電視,一會又看書,包括寫作業的時候也是拖拖拉拉,總是分心,根本不能專注的去做一件事情,這樣的孩子多半都很難專注的去做一件事情,也很難在哪一個領域上有所成就。
4、抗壓能力和抗挫能力差
孩子在缺乏耐心得情況下,遇到問題時,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毅力,很難靜下心去思考鑽研,想辦法解決問題,有一點壓力之後,就會受不了壓力而自暴自棄,選擇放棄。時間長了,孩子會受不了壓力和挫折,非常的容易崩潰痛哭,對孩子非常的不利。
耐心從來都不是生來就有的,都是需要後天培養的,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孩子的生活環境以及周圍的一些很多因素都有關係,需要家長老師耐心的引導。父母的不良生活習慣以及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和說話方式,都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讓孩子缺乏耐心。總的來說,孩子缺乏耐心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生活環境的影響
孩子的生活環境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孩子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原生家庭環境也不好,父母關係不和諧,經常吵架,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時間長了孩子的脾氣多半也比較暴躁,變得沒有耐心學習。
2、家長過分的溺愛
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現在很多孩子還都是獨生子,所以父母以及家中長輩都非常的寵愛孩,
要什麼給什麼。但是家人的這種溺愛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的不利的,會讓孩子形成依賴的心理,認為自己遇到什麼事情解決不了也沒關係,反正有父母長輩幫忙解決。慢慢的,孩子做事的時候只會越來越沒有耐心,到最後乾脆遇事就找人幫助,或者放棄。
3、家長過多干涉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過度的關心自己的孩子,孩子幹什麼都要干涉,一心想讓孩子按著自己期待的樣子去發展,卻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變得非常的沒有主見,也沒有耐心,比如你問他什麼問題的時候,他根本就不會去思考,就說隨便、都行、你看吧。這些情況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些問題,很多家長都是這樣的,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都有可能養成孩子沒有耐心得習慣。
1、家長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最親的人,也是應該是孩子最嚴厲的老師。孩子自出生起,像是一張白紙,潔白無瑕,非常的純潔,什麼也不懂,家長教什麼做什麼,他就學什麼,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的大的。所以要想讓孩子有耐心,首先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也要有耐心,經常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缺乏耐心、脾氣暴躁,那麼孩子就會沒有耐心,並且性格非常的衝動。
2、一定要學會放手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非常的寵愛,有時候過分的寵愛就會變成溺愛,導致孩子都很大了,還是生活不能自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都不會,這樣只會害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學會適當的放手,比如從最基本的做起,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學習,然後慢慢的讓孩子學會自己洗襪子,或者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以及學會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慢慢的逐漸的鍛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耐心得去做事情。
3、家長的教育理念要達到一致
不管家庭成員之間關係怎麼樣怎麼樣,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一定要達到觀點一致,統一觀念,不能爸爸一個觀點,媽媽一個觀點,爺爺奶奶又來溺愛,這樣很難把孩子教好,所以一定要統一觀念來教育孩子,給孩子立一些規矩,例如合理定點的作息時間,按時的吃飯,什麼時候該寫作業,什麼時候可以玩耍,這樣長期堅持下來,會讓孩子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好了,孩子的耐心自然也會越來越好。
4、遊戲鍛鍊,磨鍊孩子的耐力
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而且很多遊戲和玩具都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磨鍊孩子的耐心,所以家長可以通過適當的遊戲鍛鍊來磨鍊孩子的耐力。例如:男孩子可以搭積木、拼模型、立雞蛋等遊戲;女孩子可以給芭比娃娃(穿衣、梳頭、穿鞋)、拼圖、穿珠子(培養動手能力)等一些遊戲。這些都可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培養孩子的細心、耐心還有動手能力。
5、學會等待
要想讓孩子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是最好的辦法,在等待的過程中,孩子的耐心也就慢慢的磨鍊出來了。現在很多家長,孩子要什麼,就帶孩子去買了,這樣得到的太快,只會讓孩子不懂珍惜,沒有耐心,當下一次要什麼得不到的時候,就會非常的暴躁任性。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等待,讓他知道很多東西不是張嘴要就可以得到的,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做一些事情當作交換條件,比如想要做什麼先認真的給爸媽讀完一個小故事或者完成一個拼圖遊戲之類的事情,還可以在孩子出去玩的時候,讓孩子排隊,並且告訴孩子為什麼排隊,讓孩子在等待中鍛鍊自己的耐心。
培養孩子的耐心是十分重要的,擁有良好的耐性和字控能力,會給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帶來非常大的幫助。沒有耐心的人就會比較暴躁易怒,不小夥伴們的喜歡,並且遇到事情容易退縮,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耐心。但是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情,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一步一步慢慢培養,給孩子做一個好的引導,讓孩子改掉自己半途而廢的壞習慣,慢慢成為一個有耐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