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股調整 是否已結束?

2024-06-24   第一財經

[ 倫交所(LSEG)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繼前一周拋售215.4億美元後,上周美股基金遭遇減持83.7億美元,其中大盤股基金凈流出達到48.8億美元。與此同時,貨幣基金凈賣出額達到210億美元,也顯示風險偏好有所降溫。 ]

上周道指一掃6月以來的低迷,而人工智慧總龍頭英偉達在登頂市值榜後的股價波動不僅拖累科技板塊,也引發了外界對行業前景和估值合理性的評估,部分資金也表現出獲利了結的意願。

未來一周,隨著美光科技財報和個人消費支出(PCE)數據公布,市場波動率風險仍不可忽視。

9月降息懸念猶存

上周美國公布的主要經濟數據喜憂參半。作為消費支出的重要風向標,全美5月零售額僅增長0.1%,4月數據下修至負數,表明美國民眾感受到了持續的通脹和高利率的影響,迫使家庭優先考慮必需品,並削減可自由支配的支出。

作為重要的前瞻指標,5月咨商會領先經濟指數下滑至101.2,連續第三個月回落,主要是受新訂單下降、消費者對未來商業狀況的疲軟以及建築許可證下降的推動。由於供應趨緊推高房價和抵押貸款利率居高不下,本月以來房地產市場數據持續面臨壓力。

然而6月標普全球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大幅反彈可能暗示二季度末商業活動回暖態勢。本月綜合PMI升至26個月新高,同時企業報告物價壓力有所緩解,實現經濟軟著陸的希望重燃。

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經濟整體依然保持韌性,零售額的變動方向使實際消費者支出有望在第二季度逐步放緩,相比之下,服務業支出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中長期美債收益率窄幅波動,與利率預期關聯密切的2年期美債和基準10年期美債過去一周上漲近5個基點。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美聯儲9月降息的機率徘徊於60%左右,市場仍在觀望年內降息兩次的前景。加拿大帝國銀行(CIBC)和凱投宏觀上周發布報告預計,美聯儲可能會在9月開啟寬鬆周期。

美聯儲官員也在上周的講話中頻頻強調基於數據依賴的政策立場。美聯儲理事庫格勒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有可能在2024年晚些時候降息,但在此之前還需要進一步的證據來證明通脹的改善仍在繼續。里奇蒙聯儲主席巴爾金表示,他對基於新數據的政策決策持開放態度。

施瓦茨對第一財經表示,反通脹趨勢似乎已經回歸正軌,即將公布的5月PCE數據將非常關鍵。他認為,如果指標延續此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表現,再加上9月會議前數份物價報告的支撐,屆時降息將會是大機率事件。不過施瓦茨強調,勞動力市場的走向將成為關鍵的影響因素。

資金離場關注波動性風險

上周美股市場風格有所變化,周期性板塊為代表的道指創近兩個月最大周漲幅,人工智慧熱潮背後的科技股則呈現沖高回落的走勢。

5月以來,新一輪行情主要是由英偉達和相關科技權重股推動的。美銀最新基金經理調查顯示,做多科技股的交易已連續15個月保持最擁擠交易的地位。

然而,在英偉達登頂全球市值榜後,公司股價兩天蒸發逾2000億美元,英偉達CEO黃仁勛等高管減持、外界對估值合理性的質疑、期權到期交割等因素加劇了股價波動,並引發相關板塊面臨拋售壓力。

John Hancock investment Management聯席首席投資策略師羅蘭德(Emily Roland)表示:「科技股繼續成為焦點。我不記得有哪一隻股票在市場上如此有影響力,這(英偉達)真的是決定市場走向的關鍵驅動力。」他認為,儘管尚不清楚人工智慧推動的反彈是否已達到極限。即使是規模足以左右市場的英偉達,也有跡象表明其上升勢頭可能正在放緩。

資金流向顯示,美聯儲政策的不確定性讓投資者選擇避險。倫交所(LSEG)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繼前一周拋售215.4億美元後,上周美股基金遭遇減持83.7億美元,其中大盤股基金凈流出達到48.8億美元。與此同時,貨幣基金凈賣出額達到210億美元,也顯示風險偏好有所降溫。

嘉信理財在市場展望中寫道,科技股技術指標惡化暗示近期的漲幅需要一些整固。英偉達的調整背後,相對強弱指標RSI達到了嚴重超買區間,隨後股價出現了日內7%的巨震。當然現在判斷科技漲勢是否結束還為時尚早,但一些因素可能成為催化劑,比如投資者信心出現動搖,追高買入的資金選擇止損。

嘉信理財認為,未來一周的看點在於科技股調整是否結束,如果繼續走弱,是否會出現資金向市場其他表現不佳領域的輪動,近期能源和金融板塊有資金介入的信號。報告稱,美光科技的業績有望決定人工智慧熱潮能否捲土重來,而通脹指標PCE的表現也將影響市場的風險偏好,波動性依然是潛在的壓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