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下,年輕人正在迷戀新式閱讀

2023-11-08   視覺志

原標題:快節奏下,年輕人正在迷戀新式閱讀

這段時間,關於「閱讀危機」的討論又席捲了網際網路。

時代的步伐走得太快,很少有人願意沉下心去品味一本好書了。

人們更傾向於「用更短的時間得到更多的信息」,但對於這種強信息輸入化的閱讀,教授劉擎有句話說得讓人深省:「在豐富當中,變得匱乏了」

我們接收相對同質化的內容,逐漸喪失了多元解讀和深度理解的能力,不自覺地窄化眼界甚至固步自封。

而新式電子閱讀的出現,無疑是在與閱讀危機做抵抗,它填補了碎片化閱讀帶來的空白,也為數字時代的閱讀體驗給出了一種新的選擇。

如今,總是能在社交平台,看到有人在分享自己的閱讀打卡。

圖源:小紅書網友

無論是墨水屏還是摺疊機型的出現,都讓新式電子閱讀再次回歸到年輕人的生活。

而電子閱讀,究竟是如何從一種選擇成為一種趨勢?

他們給出了新的解答。

在閱讀中,發現世界

@阿躍 對什麼事兒都抱有天然的好奇,從小就養成了在書里找答案的習慣。

但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閱讀」反而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他不愛和室友們聚在一起打遊戲、刷視頻,時間長了身邊難免出現各種聲音,說他「裝」罵他「飄」。

其實阿躍並非傳統定義的書呆子,他籃球打得好,關於社會熱點也能侃侃而談。

但為了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另類」,他嘗試著融入室友們的日常娛樂。

可阿躍就是提不起半點興趣,只覺得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阿躍曾經也懊惱,為什麼讀書成了一種羞恥?

「當我開始拒絕一些無效社交的邀約,當我學會和自己的愛好和解,我才感受到了一種輕鬆。」

如今,他早已不懼怕這些指指點點,「要允許別人成為別人」。

而這種內心的沉靜,正是閱讀帶來的。

什麼類型的書阿躍都會去看,從人類起源到宇宙能量,從網文精選到出版好書。

家裡一整面牆都擺滿了阿躍淘來的書,但紙質書不夠輕巧,隨身帶著看還是不太方便。

身邊有同好向他推薦用手機軟體看電子書,他下意識地拒絕,在阿躍的印象里,總感覺網絡上的電子書品類有限。

後來他耐不住朋友的勸說,嘗試了華為閱讀,才發現了一個新天地。

「現在就好像把我家的大書櫃每天帶在身邊一樣,『遙遙領先』真的是什麼方面都遙遙領先啊。」

華為閱讀上不僅整合了頭部出版社資源,就連爆款網文都會收錄,阿躍看過的、沒看過的幾乎都能在其中找到。

無論是大量富餘的時間還是碎片化時間,阿躍都愛捧著手機看書,他不再拘泥於身邊的聲音,反而更專注於自我的探索。

——尋找世界,也是尋找更好的自我。

在閱讀中,了解自己

@夢夢 25了,她對自己的未來還是很迷茫。

她一個人在大城市漂著,做著一份不上不下的工作,每天像是螺絲釘一樣運轉著。

身邊有人專注考各種證,有人利用空閒的時間挖掘自己的愛好,生活過得豐富,靈魂也豐盈而自在。

夢夢羨慕他們,覺得沒有一技之長的自己,一輩子也只能被困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內。

「現在明明是我人生中的黃金時間,我卻一點兒方向都沒有。」

夢夢有些不甘心,但又實在迷茫,她不知道自己應該往哪裡走。

她上網查了些關於自我提升的攻略,都說「閱讀是提升自己的好方式」。

她決定立刻行動起來,但是夢夢沒有自己非常感興趣的方向,她只好跟風買了網絡上推薦的爆火書籍。

可書拿到手,翻了沒兩頁讀不下去了。「費了錢不說,自己還沒堅持下去」,夢夢開始對自己產生了質疑。

在朋友的推薦下,夢夢接觸到華為閱讀,裡面的試讀功能讓她更快速地分辨自己的閱讀喜好。

遇到不喜歡的就通過書單推薦選擇其他的類型,不僅節約時間和金錢,還能讓選擇更加清晰。

夢夢喜歡看精品書頻道,裡面的每一本書籍都是經過編輯團隊層層嚴選。

她喜歡精品書漂亮的排版和奇妙的特效,也喜歡可以定製的閱讀背景和字體。

比如看仙俠奇幻的大IP網文,她會把閱讀的底色設置成古風的低飽和色系,再選擇一種遒勁飄然的特色字體。

每一處細節都能感受到電子閱讀的魅力,得以讓夢夢更好地暢遊在書籍之中。

現在的夢夢無論走到哪兒,都會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半年時間她就讀完了十幾本好書。

儘管她還是那個大城市裡的小螺絲釘,但通過半年多的持續閱讀她能感受到內心的豐盈,那是一種打心底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了解自己,是漫長一生的課題,這事兒急不來。

在閱讀中,找回自己

「要收拾玩具、給家具消毒、做寶寶輔食,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兒等著我,說實話挺崩潰的。」

@小羽 當了媽以後,完全把自己搞丟了。

每天都被寶寶的哭聲吵醒,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要衝去哄孩子。

在成為媽媽之前,小羽和所有女孩一樣,愛追劇、愛逛街、愛看小說。

只是後來,她的時間全部都壓在了照顧寶寶這件事兒上,騰不出一點空閒給自己。

有天晚上,小羽費了好大力氣把孩子哄睡著,躺在床上玩老公前幾天紀念日送給自己的華為Mate X5。

偶然中點開了手機自帶的華為閱讀,她被裡面豐富的內容吸引了。

「當我開始在固定的時間讓自己去做以前最喜歡的事兒,就會發現從前的那個小女孩的靈動力量好像又回到了我的體內。」

於是每晚用手機看一會兒精選小說就成了小羽喘息的時間,有時候特別忙,她就會打開軟體自帶的「聽書」功能,邊干邊聽。

而且聽書的智能朗讀不是刻板而機械的聲音,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精品音色。

小羽喜歡選擇「知性女聲」,溫婉的語調中有著如沐春風般的治癒能力,每一處停頓、每一句話的情感傳達都能直接穿透她的內心。

無論是在洗澡還是做飯,都能讓小羽沉浸式地體驗聽書給自己帶來的輕鬆和舒展。

後來,小羽不僅在華為閱讀里驚喜地發現了適合不同年齡孩子看的「少年兒童」頻道,還發現了智能人聲定製的功能 。

她把這些功能推薦給了自己的嫂子,聽說自己的小侄女現在不僅愛上了看童書,每晚睡前還可以聽著母親的聲音伴睡。

等自家孩子再大些,也可以把自己的聲音通過軟體中定製人聲的功能錄入。

系統就會根據小羽錄製的20個句子自動分析生成專屬語音包,那樣的話,小羽就會有更多空閒時間做自己的事兒。

「儘管每天都挺疲憊的,但寶寶會給我帶來巨大能量,而我也會在這種支撐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也許學會去找到一種平衡,是每一個新手媽媽的人生新課題。

——有了人生新身份,但你還是你。

在閱讀中,汲取力量

@白白 北漂已經快十年了。

在外人眼裡,她是踩著高跟鞋出入頂級寫字樓的都市麗人,有著體面的工作和不愁生活的高薪。

事實上,她一個人熬過了無數的黑夜,也咽下過無數次的失落。

儘管她靠著自己過上了自己想過的日子,但其中有多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有天深夜,大改了4遍仍被退回的方案成了壓垮白白的最後一根稻草。

媽媽視頻打過來的時候,她正在辦公室里發愁。

不想讓媽媽擔心的她,故意做出一副輕鬆的樣子,可媽媽一眼就能看出她偽裝的脆弱。

「眼睛怎麼通紅?工作再累,也要照顧好自己啊,媽媽心疼。」

一句「媽媽心疼」,讓白白心底的防線被擊潰,她不知道自己這麼堅持的意義。

但白白目前還不想回去,她始終不想對著自己本可以有著無限可能的人生認輸。

焦慮的白白開始失眠,頭髮也大把大把地掉,身體的那根弦兒,繃不住了。

她去報了幾節療愈的課程,養成了看書的習慣。

比起隨身帶上一本厚重的書通勤,她更喜歡電子閱讀的便捷。

通勤的時候她用手機看書,中午午休時候她用電腦看,睡前在家裡她就用平板看。

同一帳號多個設備一鍵續讀的功能,讓白白能隨時隨地去享受閱讀帶來的沉浸。

每次看書,白白感覺都像是給自己做了一場心靈療愈。

在書本中逃離那些外界的喧鬧,讓她能安靜地找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白白的失眠也開始有了好轉,她有了更多的精神去面對壓力,也有了更多的勇氣去直面問題。

儘管關於明天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白白知道自己的心更堅定了。

——有關人生的走向,要聽從內心的平靜。

在閱讀中,回歸生活

@小海 是典型的i人,很內向,在日常的交流中總愛把自己封閉起來。

「看著別人高談闊論的自信樣子,我總是會不自覺的後縮,怕自己的觀點會被人反駁,也怕自己肚子裡沒墨水說出來的話會貽笑大方。」

無論是什麼場合的社交,小海都會藉故推脫掉。

他開始通過閱讀武裝自己,也試圖對一些社會話題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他會去看一些別人的評論,以求認證自己的觀點。

「但我很怕說錯,當我發現我的想法和主流觀點不同,會下意識地懷疑自己。」

但是通過閱讀,小海慢慢不再封閉自己,也交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習慣於在讀書的過程中發布一些讀書筆記和經驗交流帖子,每次總會引起不小的討論量,無意中還收穫了一小批粉絲。

如今,閱讀已經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而他也在其中找到與自己的和解。

——生活的狀態,要靠自己找回。

其實比起閱讀本身,如何能擁有更為舒適的閱讀體驗,才是當下年輕人的追求。

在最近火熱搶購的華為Mate 60系列、Mate X5上,華為閱讀也迎來了革新與升級。

華為閱讀匯聚百萬精品圖書資源,無論精選出版書還是大熱IP都能一站閱讀。

此外,專業的編輯團隊按照讀者喜好對書籍進行分類,進行不同方向的書單推薦,打消讀者的書荒困擾。

不止是內容層面,在閱讀體驗上也進行了更加細化的調整。

翻開精品書,就能感受到賞心悅目的特效帶來的宛如翻閱實體書般的舒適。

無論是內容和排版,還是背景和字體都暗藏巧思,讀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可以說讓每一個細微之處的呈現,都與書籍本身更加契合。

不得不提的,還有華為閱讀自帶的特色聽書功能。

不僅能解放雙眼雙手,滿足騎行、運動等不同場景下的閱讀需求,還有定製人聲的貼心功能,滿足所需要的閱讀場景。

而同一帳號的多端共享,讓讀者能夠隨時隨地一鍵續讀,讓碎片化的時間得以利用,以武裝靈魂、提升自我。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當下的年輕人對於閱讀也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追求。

而華為閱讀則讓電子閱讀成為一種讓年輕人更加輕鬆和舒適的生活方式。

告別碎片化閱讀帶來的被動接受,通過沉浸閱讀,自發地汲取生活中需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