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濃一點好還是稀一點好?嚴格按照標準沖泡,才是硬道理

2023-05-21     老張育兒

原標題:奶粉濃一點好還是稀一點好?嚴格按照標準沖泡,才是硬道理

又一次跟婆婆,因為沖泡奶粉的事情,發生了爭執……

兒子半歲左右,母乳喂養有些吃力,就給他改用了奶粉喂養。原本還擔心兒子不愛喝,誰能想到,他對奶粉的味道來者不拒,而且喝的津津有味。

按理說,兒子喜歡喝奶粉,家裡人應該更省心才對。結果,卻因為喝奶粉的問題,總是和婆婆發生矛盾,兒子也跟著受罪。

婆婆沖奶粉,要麼習慣性「偷工減料」,要麼就偷偷「加料」,而且有一大堆理由,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偷工減料時:孩子今天輔食吃的多,奶粉就應該沖稀一點,不然營養吸收不了,都浪費了;

加料時:孩子正在長身體,奶粉沖濃一點,他就能吸收更多養分,長得更快更健康。

若不是平時要上班,真的不想讓婆婆幫忙帶娃。作為新時代的年輕媽媽,一直對婆婆沖奶粉的方式存在質疑,奈何平時有心無力。說真的,要是奶粉可以隨意沖泡,還要操作說明幹嘛啊?

奶粉沖濃點好?還是稀點好呢?

關於這個問題,有嚴苛的答案:奶粉沖濃或沖稀,都不好!不管是從營養方面,還是從孩子的健康方面來說,都存在一定的隱患。

幾年前,曾看到相關的報道:

奶奶擔心孫子營養跟不上,在沖奶粉的時候,60ML的水,加了4勺奶粉,結果導致新生兒的腸道壞死。

還有一位奶奶,她總覺得奶粉太貴,所以每次沖泡時,都會多加水少加奶粉,最後導致孩子嚴重的營養不良。

這些血淋淋的事實,就是告訴大家:奶粉沖泡,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進行。不管哪個品牌的奶粉,它們在生產時,都經過了嚴格的配比,容不得懈怠。現在的奶粉,都是精心研究的配方奶粉,輕易不要亂沖泡。

偶爾一兩次,對孩子身體的影響,不會太大。可要每次都這樣,那完全是拿孩子的健康開玩笑,真的會影響他的生長發育。既然出發點是好的,為何要在奶粉沖泡上犯錯呢?

尤其是新生兒,他們的腸胃實在太嬌嫩,過濃或過稀的奶粉,都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

關於奶粉的沖泡,寶媽要多留意這些方面

1、濃度恰到好處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奶粉的濃度問題,嚴格按照品牌推薦的沖泡方式操作。因為不同品牌的奶粉,在配比方面略微有差別,切勿一意孤行。奶粉濃度太高,會給孩子的身體增加負擔,誘發很多疾病;而濃度過稀,營養和能量又會降低。

總而言之,多少奶粉搭配多少水,是有要求的。不管出於什麼考慮,這個原則性問題都不能改變,這是奶粉喂養孩子的重要依據。

2、水溫要適中

直到現在,還有一些老人給娃沖泡奶粉時,堅持用滾燙的熱水。用老人的話說:熱水健康,有消毒的作用,等到晾涼後給娃喝就行。可實際上,沖泡奶粉的水溫,一定要保持在70°以下,不然會破壞奶粉的營養。

若是可以,最好能直接用45°的水溫沖泡。這樣的話,等到奶粉沖好,孩子就能直接飲用,省去了很多麻煩和等待時間。更何況,合適的水溫,可以確保奶粉營養不被破壞。

3、沖泡順序要清楚

先放水?還是先放奶粉呢?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寶媽都做錯了。為了營養不流失,也為了喝奶量更精確,一定要養成先放水,再放奶粉的方式。要不然,奶瓶上的刻度,還有什麼意義呢?

同樣都是60ML,但要是先放奶粉的話,沖泡出來的60ML是偷工減料的;只有先放水,再放奶粉,才是真正的精確配比。所以說,沖泡的順序,寶媽們別弄錯了。

4、水源也很重要

大家會用什麼水給孩子沖奶粉呢?答案真的五花八門。總有媽媽覺得,礦泉水更好一些,因為裡面的礦物質含量更豐富,有益於孩子的健康。可實際上,奶粉中的礦物質太多,反而會影響口感,影響營養。

沖泡奶粉,只需要普通的白開水就好,煮沸的過程,可以過濾水中的雜質。當然,要排出水質自身的問題,若是有異味、有顏色,那就要另當別論。

寫在最後:吃奶粉的初衷,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所以沖泡的每一步,都要嚴格按照標準,不然的話就是浪費,對於孩子而言得不償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db34fa6392bbbb04891a294f62fd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