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樹洞裡,收到了一位同學的留言。
「曾經我們無話不說,但現在她已經有了更好的朋友。」
「原來不僅愛情有第三者,友情也會有第三者。」
聽罷,我其實有些不知道該怎麼安慰。
畢竟,我們常常會有錯覺,以為好的友情是不需要日常太多維繫,互相都會在對方心中占據很高的位置,相互有事的時候,都會挺身而出。
卻忽略了,那已經不是普通朋友,而是摯友。
長久的朋友,說實話,真的是奢侈品。
我不是一個善於維繫友情的人,
也不是那種熱衷於聚會的人。
又或者說,
隨著年齡增長,
認識到的朋友越來越來少。
小時候玩伴很多,
穿街過巷,互相串門,
大家的父母都互相認識,
我們都以為會是一輩子的朋友。
我們曾經有過十年之約,
但一年比一年人少,
直到最後只剩下我一個。
那個時候我們沒有手機,
有些人因為畢業,搬家等等,
說不見,就真的不見的了。
初中時期,
遇到一個好朋友叫水哥,
無話不說,
上課下課都在一起。
無論對方遇到什麼困難,
彼此一定是第一個出來幫忙的人。
說實話,
當時我們都覺得對方會是一輩子的兄弟。
但升學各奔東西,
畢業後大家工作的方向也不同。
水哥會和其他更貼近自己圈子的人一起,
我也變得不是很熟悉他們圈子的話題。
當年跟他第二第三好的兄弟,
現在是他的首選。
他在我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只是有些有些可惜,
或許真的是我沒有好好地,
了解他每個階段的事情。
又或許真的是我走的路子都不同,
心在,但精神的交流少了。
大學,
我沒幾個朋友。
我性格很古怪,
有稜有角,
會得罪很多人。
高中最好的朋友Can,
一起相同志願報的大學,
不同的專業,
也因為不同的處事風格,
在學校裡面有了不同的地位。
他至今都是我很欣賞的一個人。
但他會遇到更加志同道合的人,
我也會遇到更認可我性格的人。
畢業沒多久創業,
需要找個合伙人,
腦海里冒出的是初中另一個兄弟,
也就是我經常在文章里提到的鄭總。
我很羨慕他,
身邊很多朋友,
經常會組局聚會,
對比之下我有些特立獨行像個怪人。
他是在職場發展當中,
和我相對投契貼近的,
說實話我會很重視他,
但我也會想,
我或許只是他N個朋友當中很普通的一個。
曾經組過十年花街局,
各自成家有了新生活後,
我也成為了偶然缺席的一員。
其實很開心好朋友結婚會找我做兄弟,
很開心朋友的爸媽會記得我名字,
但也會內心有點點醋意,
因為也知道我只是他某個階段里,
非常好的一個朋友。
工作以後,
我就基本遇不到同齡的朋友了。
或許是比我大的同事,
或許是比我小的下屬。
他們都會是支撐我現階段的精神動力。
但我也會害怕,
假如我的工作變動了,
他們還會不會記得我。
其實想了想,
好像還真如此,
或許因為讀書,
或許因為學生組織,
或許因為工作,
都有一個讓友情升溫的階段。
但當重合的一切褪去,
有些人真的就會逐漸少了聯繫,
甚至從你的世界消失。
只是幸好,
後來遇見的人,
都至少有微信聯繫,
偶然會點點贊看看對方的動態,
至少可以偶然寒暄。
以前,
我或許還真會和提問的同學一樣。
去想,
我到底對於某個人是否還重要。
某個朋友,
到了某個階段,
還需不需要我。
直到,
發現有些人已經遠離你,
不是因為你不再重視他,
而是彼此的認知、圈子,
早已經全然不同。
某一天,
我又回到了玩了十幾年的夢幻西遊里。
遊戲還好玩嗎,
好像沒那個勁了。
我懷念的是什麼?
是初中時上課會偷偷聊遊戲,
是周末會朋友一起玩,
是高中的時候有一群不認識的人,
鼓勵我棄游高考。
是大學時無人理解,
我獨自沉浸。
是畢業的時候讓我有了第一份工作,
認識第一群接納我的工友。
是這種,
早已經成為了生命里某些印記的,
特殊象徵。
「做兄弟在心中。」
「雖然會有很多不同時期一起玩的人,但真正遇到大事,都還是想找你聊。」
我也壓抑過,
困擾過。
只是逐漸放過了自己,
或許我也不需要成為誰心中的
排列第一位的朋友。
我只想,
在彼此有事,遇到一些困難時,
依然願意為對方敞開心扉的一個。
時間和經歷可以讓大家有不同的視野,
也會讓大家遇到不同的人,
大家也曾經是彼此很重要的角色,
或許我們都不求占據每個階段的首位,
只想在人生長河裡,
成為一個你會偶然記起,
覺得對方可以信賴可以交心的角色。
最後,
或許這篇文章你們根本看不到。
還是要感謝,
人生里遇到過你們。
無論是有過衝突,有過爭吵,
你們始終是對我很重要的人。
- End -
曾經渴望一夜成長追星攬月
才覺溫婉世界都在學生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