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才賈誼,22歲當副部,為何還沒幹幾年,竟被漢文帝流放?

2023-12-11     郭哥文化

原標題:少年天才賈誼,22歲當副部,為何還沒幹幾年,竟被漢文帝流放?

大凡天才文學家,似乎都有一個毛病,就是一旦讓他當上了諫官,他就真會正兒八經地提出很多有見地的建議,哪怕皇帝們不高興不待見,哪怕冒著殺頭的生命危險,哪怕被開除公職,他們也前赴後繼。

比如,杜甫當了左拾遺,就一天像蚊子一樣在唐肅宗面前提意見,多次得罪皇帝。白居易也如此,當了諫官後,連皇帝收禮品或提拔一下心腹,他也得管一管。

更有甚者,就是明朝第一文人的楊升庵,更是帶領一幫人在朝廷之上給皇帝提建議,不聽還不停止,最後惹怒了皇帝,被流放雲南,蹉跎一生,這樣的代價也太大了。

賈誼和他們有著相同的臭脾氣,剛給了他一個虛職的副部級職務,他就開始認認真真為漢文帝出謀劃策了。

據史料記載,漢文帝元年,賈誼自己以儒學與五行學說設計了一整套漢代禮儀制度,主張「改正朔、易服魚製法度,興劑樂」,以進一步代替奉制,從而實現禮制改革。

但是,賈誼或許太天直了,這一年是漢元帝元年,什麼是元年,就是當皇帝第一年。文帝自己的屁股都沒有坐熱,對下面的官員都還沒弄利索順溜,怎麼可能立馬開始改革得罪權貴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進行改革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開國皇帝,一種是政治強人,而漢文帝恰好兩樣都不是。果不出所料,文帝認為條件還不成熟,並沒有採納賈誼的建議。

上一次的教訓還沒吸取,又過了一年,賈誼的嘴又痒痒了。公元前178年他針對當時「背本趨末」(棄農經商)「淫侈之風,日日以長」的現象,又上《論積貯疏》,提出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主張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饑荒,增強國力。

這一年,漢文帝屁股坐熱了,下面的官員差不多也開始服帖了。這個建議的操作性也不是太難,於是漢文帝便採納了他的建議,開始「小試牛刀」下令鼓勵農業生產,進行輕微的改革舉措。

有了上一次的成功進諫,賈誼頓時來了精神,又開始鼓搗起許多改革建議來。其中,有一條建議,讓他徹底得罪了權貴集團,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這一條改革建議就是,在政治上,賈誼向漢文帝提出遣送列侯離開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希望藉此穩固皇權削弱列侯勢力,讓他們互相不能團結,從而維護漢家天下的統治。

這一條建議漢文帝心裡是很想採納的,於是他便琢磨著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有利於開展改革工作。

但他哪裡知道,當時的周勃、灌嬰、張相如、馮敬等人都對賈誼很不滿,認為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真是不消停,不僅要擔任公卿,還要專權改革,便進言誹謗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周勃等人對賈誼最開始還是挺讚賞喜歡的,畢竟是個年少才子。但後面為什麼排擠他呢,我想有兩個原因。

一是賈誼升職太快,22歲當副部,還沒過幾年,就差點要被提拔為公卿(一品),人家周勃奮鬥一輩子,十年戰場拋熱血砍人頭,才換回了一個侯,而賈誼憑几條建議、幾篇文章就輕易得到了,這不讓周勃等人感到難堪嗎?

二是賈誼既然得到了高位,卻不知足還要鼓搗改革削減列侯利益,從私人角度看,列侯們並沒有影響賈誼的利益,只是對皇權有衝擊,賈誼是為文帝著急而主動提出改革的。

這兩條原因足以讓賈誼的改革遭遇巨大的阻攔。果然,漢文帝迫於列侯們的壓力,不得不逐漸疏遠賈誼,不再採納他的意見。

這有點類似於漢朝的另一位才子主父偃,當時也是提議改革得罪諸王,最後不幸做了替死鬼。但是,我們不能否定賈誼和主父偃。

有兩句話「在其位,謀其政」「士為知己者死」,從大局的角度看。賈誼的做法是對的,只是他沒有採取迂迴委婉的方式罷了。

果然,漢文帝經不住權貴利益集團的狂轟濫炸,不得不在公元前176年便將25歲的賈誼外放為長沙王太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aab87b9f59db8c7c73dd9d27365d7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