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北伐襄樊,先後擊敗了曹仁和于禁,重創了魏軍,光俘虜就抓了三萬多,一時威震華夏。不過此後不久,關羽就被徐晃擊敗,不得不放棄對樊城的圍攻。關羽被徐晃擊敗,主要關羽的北伐看著聲勢浩大,不過實際上他的兵力很有限。
關羽北伐襄樊是在曹操和劉備漢中之戰以後。漢中之戰劉備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自身損失也很大。益州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可以說是慘勝,無力抽調兵力增援關羽。因此關羽北伐襄樊所統帥的,僅僅是荊州本地的部隊而已
在劉備剛奪取益州,孫劉兩家為爭奪荊州發生的衝突中,關羽也曾經率軍參戰。當時他手下的兵馬號稱是三萬。
後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羽號有三萬人
在古代一般號稱都是多於實際兵力,因此關羽的部隊肯定三萬不到。此後劉備和孫權簽署了《湘水之盟》,讓出了長沙、桂陽給孫權,關羽所轄荊州的地盤進一步縮小,部隊數量只會減少不會增加。
而且按照劉備的命令,關羽北伐襄樊時荊州部隊北伐還兵分兩路,一路由孟達統帥攻打上庸,這一路人馬至少有四千左右。一路則由關羽統帥進攻襄樊。這樣算下來,關羽能用於北伐的部隊最多也只有兩萬人左右。
而徐晃統帥的魏軍分三部分:
一部分是漢中之戰以後新組建的部隊,戰鬥力不強。所以在和于禁一起趕到襄樊以後,于禁率七軍前去救援襄樊,徐晃則率部留守宛城。
第二部分是在於禁戰敗以後,曹操派來增援的徐商、呂建等部。
第三部分則是隨後派來的殷署、朱蓋等十二營。
雖然《三國志》並沒有記載魏軍總兵力有多少,不過東漢末年一營大約就有千人,因此徐晃僅最後得到加強的部隊就有一萬多人。算上之前的魏軍,各部加起來應該在兩萬人左右,和關羽的總兵力相當。
然而關羽和徐晃交戰時,他手下的部隊不僅需要扣除之前的戰鬥損失,還要扣除包圍襄陽、樊城的那部分兵力,所留的機動部隊數量很有限。這一點可以從之後關羽率五千人迎戰徐晃得到證明。
以五千兵馬對徐晃的兩萬大軍,在兵力對比上關羽居於絕對劣勢。加上徐晃本身也是一員名將,關羽的部隊又經歷了幾次大戰,師老兵疲,打不過徐晃也是正常的。
所以關羽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兵力不足。當然,徐晃能利用關羽戰敗之機突破關羽的大營,應該說表現也是非常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