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撲了,國產話題劇到底差在哪?

2020-04-10     K社編輯部

最近有兩部熱劇,後台經常看到小夥伴催更相關內容的留言。


一個,是《不完美的她》


周迅、惠英紅、趙雅芝在一起,影后飆戲、不老女神的回憶殺這些噱頭,使含著金湯匙出身的這部未播先熱。


另一部,則是三個男人湊成了一齣戲的《如果歲月可回頭》


靳東、李宗翰、李乃文,三個中年男人現身說法,解讀婚姻情感中的疑難雜症。


前者是女性話題劇,後者為男性話題劇。


但它們命運出奇相似。


一個字,撲。


截止目前,《不完美的她》不僅評分跌至6.6,甚至深陷抄襲疑雲。



而《如果歲月可回頭》更是悽慘,開播就只有5分,如今只剩下3.6分。


比前陣子佟麗婭與黃軒備受大家吐槽的《完美關係》還要低上一些。



不僅如此,小編還發現,放眼望去國內幾乎沒有叫好又叫座的話題劇。


這是為什麼呢?


為了探究這個答案,今天的99°熱評,「K社」邀請了我們的朋友@貓影文娛。


來聊聊國內話題劇的現狀與困境。


01


什麼是話題劇?


即以現實生活打底,戳破美好虛幻的童話故事,討論現實存在的某種問題,還原殘酷的現世真相。


隨著受眾的愈發細分和播出平台的圈層打法,又裂變出了男性劇、女性劇兩大分支。


事實上這兩種都不太好拍。


但某種意義上來說,女性話題劇會更能引起共鳴一些。


比如《不完美的她》

這部在翻拍時,保留了核心思想,用成人與孩子搭建的鏡像劇的外殼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女性相互救贖。


現實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原生家庭是「罪惡」源頭,父母變成魑魅魍魎,魔爪伸向無辜的孩子,孩子求救卻被無視繼而失聲。

就是這套發生在施暴者與被家暴者身上的惡性循環,成為這部劇話題滋生的源頭



印象最深的,是小女孩穆蓮生與周迅飾演的林緒之的一段頗富寓言意義的對話。


字字扎心。


「小草被割了頭,一定也在求救,只是聽不到吧」。


這句台詞借孩子的視角映射成人世界的骯髒醜陋一面,極具批判諷刺意味,用平靜的鏡頭語言揭示話題的殘酷性。

沒有隔靴搔癢,而是一陣見血,是女性話題劇容易出彩的表達方式。在某種意義來說,帶有一定的「爽」的特質。

02


同樣是話題劇,為何會有「女強男弱」的情況?

我想很多人隱隱有感,卻難以表述出來。


其實不難解釋。


首先,劇作切入點不同,女性話題劇更容易引發輿論熱議和情感共鳴。


女性劇通常聚焦原生家庭、婚戀問題、職場生存幾大方面,探討的話題極具敏感性。


譬如重男輕女導致的父愛母愛的失衡與缺席、婚姻中被家暴被出軌的兩性問題、男性主導的職場生態中女性被歧視,劇集成為女性的發聲器。


而男性話題劇,通常只鎖定在情感問題上。


其次,由於話題剖面的不同,劇作探討的深度會有局限性,價值觀輸出也會出現偏差。


女性劇可以深入解讀和抨擊社會上一些不公的現象和潛規則,引起反思和警示。


男性劇里對婚戀的觀點卻像出於理想主義和悲觀主義兩種極端心理地喊口號,給人無病呻吟的感覺。


再者,主創的性別會給話題劇帶來天生的優劣勢。


男編劇對需要精準把脈都市男性情感問題的話題劇,還欠點火候。


反觀女性話題劇,以細膩的洞察力和敏銳的觸角作為抓手,具有天然優勢。


《不完美的她》編劇是路怡,《危險的她》編劇是楊哲,《歡樂頌》的編劇是袁子彈。


都為女性。


最後,是對異性角色的功能使用錯誤。


男性劇里女性變成串場符號,女性劇里男性退化成「智障」,都是犯了為了反襯主角強大、刻意矮化配角的錯誤。


不過話雖如此。


這兩種相比較,女性話題劇儘管稍勝一籌,也只能算是矮子裡拔將軍。


畢竟國內的話題劇,整體情況都不算好。


容易陷入「想當然」的創作怪圈。


而放眼國外優秀的男性、女性話題劇,無不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戳中受眾痛點,才得以好評如潮。


03


好的話題劇,是怎樣的呢?


這方面,英美日韓劇有太多值得參考的範本。


女性話題劇範疇,就拿「K社」曾經安利過的三部為例——


《致命女人》《娃娃臉》《這個不可以報銷》


分別對應了女性情感、閨蜜友誼、職場生存三大議題。

儘管聚焦的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三部劇選擇的觀察樣本具有典型性,而且人物立體飽滿。

《娃娃臉》的女主角有一顆戀愛腦,曾因為男友跟閨蜜疏離,與男友分手後決定重拾珍貴的友情。


所有發生事件均圍繞劇中幾個主要女性角色對友情的忠誠展開,最妙的是,該劇插入了貓咪女士的喻體,不僅將女主內心世界外化,而且以旁觀者的視角解讀女性友情話題。



反觀國產女性話題劇以女性之間純友誼為主題的探索較少,大都還是圍著情感打轉,在創作視野和藝術表達方面還有很大的開拓空間。

而國外優秀的男性話題劇呢?


往往會結合社會背景做出故事設定,取捨之後主次分明地揉入劇情中。


雞毛蒜皮的日常生活、斗獸場般的商場政界,都只是話題發酵的培養皿。


《我的事說來話長》


這也許,就是優劣的差異所在。


眼下,國內話題劇的市場潛力正在釋放。


但還是建議。


原創劇本請務必體驗生活後創作。


至於翻拍劇,如果沒有捋清創作初衷和思路,不要貿然行動。


不然,可能就如《不完美的她》一樣。


一手好牌,活生生打爛了。


一部深刻動人的社會批判劇,被改成了狗血溫吞的家庭倫理劇

白瞎了逆天的演員陣容

最大的問題是視角選擇和故事展開

日版圍繞著孩子,抽絲剝繭地揭示出虐童、棄童現象

懸疑感與情緒渲染力俱佳

這版一開始就讓孩子的「家人」猙獰示人,並讓周迅那個角色找起了媽媽?



寫在99°影評的最後:


我們的讀者中有導演、編劇、泛二次元從業者

醫生、教師、等等各行各業的

影視愛好者們


如果你想表達

[email protected]

為你開放



別再糟蹋好演員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ShBaXEBfwtFQPkdhh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