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拍攝於1988年的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影片以八個人去拯救一個人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人文主義的意義,帶給我們關於生命的思考。
報社寫致歉信的工作人員偶然間發現有一位叫做瑞恩的女士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三名兒子。這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極其慘重的災難。司令部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決定解救她的最後一名兒子瑞恩。米勒一行八人接到了這個命令,他們充滿不滿和疑惑,誰的命都不是撿來的,為什麼要為了區區一個瑞恩而犧牲他們?
但是軍令如山,他們還是踏上了尋找瑞恩的道路。不久,他們來到了一座交戰的房區,此地的指揮官表示並不清楚瑞恩的消息。此時德軍已經擋住了八人的去路,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幫助友軍先攻占這裡。
戰爭中,一戶法國人家將自己的女兒交付給了肌肉男,幾乎在同一時刻肌肉男被德軍擊中。米勒帶著女孩躲了起來。沒有人敢去救援肌肉男,只能任憑他的血水流淌在地上,隨時間流逝。肌肉男臨死前從懷中拿出一份被血染的通紅的書信,這是他寫給父親的遺書,身為戰士的自覺讓他早已做好了必死的決心,也早已備好了人生的最後一份書信。
剩下的人繼續尋找瑞恩,隊伍在前進的過程中不小心碰倒了一塊木樁,木樁砸開了破舊無比的牆壁,而牆壁背後是德軍在此區域內的總部。雙方氣氛緊張,用各自的母語嘶喊著,在一片混亂中,一陣槍聲響起,德軍全部癱倒在地。開槍的正是瑞恩所在的軍隊。
他們找到了瑞恩,向他說明了情況。在得知兄弟的噩耗後,瑞恩的五官凝作一團,痛苦地哭泣,一行人本以為完成了任務,但是在交談過程中,才發現這不過一場烏龍,此瑞恩非彼瑞恩。不過他們總算得知了一些關於瑞恩的消息,決定稍加休息後明日前往。
夜晚米勒沉默的看著自己顫抖的手,壓力和巨大的痛苦積壓在米勒心中無法發泄,他只能用顫抖的手訴說著自己的悲鳴。醫療兵在一旁抄寫肌肉男的遺書,他心裡在想什麼,也許是關於死亡,又或許是關於春天。他們都無法入睡,在這個夜晚,他們聊了良久。
第二天他們來到了集合點卻依舊沒有看到瑞恩的聲音,無奈之下米勒在人群中呼喊著瑞恩,這時有人過來告訴他,瑞恩去防守前邊的大橋了,在路途中,他們遇到了一隊敵軍。米勒執意消滅他們。因為勝利,才是戰爭的主要目的。
最終他們消滅了敵軍,醫療兵卻深受重傷,他在隊友懷中,帶著哭腔喃喃地說自己想要回家。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只是那個熬夜等待母親,卻在她回來的時候偷偷裝睡的小孩。剩餘幾人的怒氣在醫療兵死亡的那一刻到達了巔峰,他們想要對一個已經降伏的德國士兵發泄怒氣,最終卻被米勒制止。米勒釋放了俘虜,小隊中的矛盾一觸即發,在混亂之中,米勒告訴他們自己以前是一個教師,無論什麼時候都會保持一份善良,只有這樣,他的家人才會認出他。
在花田的戰爭中,他們找到了瑞恩,並跟隨他來到了他守護的大橋,真正的瑞恩在得知兄弟的死訊後,痛苦萬分,但他卻不願聽從命令撤退,不願拋棄自己的戰友,不願拋棄守護的大橋。最後米勒決定充當增援,與瑞恩一起守護大橋。
沒有一場戰爭是美好的,戰爭是鮮血殘肢組成的地獄,無數的人犧牲了,他們贏了,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失去了生命,最後米勒帶著笑容看著瑞恩,用盡全力在他耳畔艱難的說:「earn this(不要辜負這一切)」隨後他的眼裡沒了光澤,右手也不再顫抖。瑞恩的身影逐漸變得蒼老,變成了一個滄桑的老人,他有些猶豫的問著妻子自己是個好人嗎。得到妻子肯定的回答後,瑞恩如釋重負,他沒有辜負米勒,他緩緩地舉起右手,向沉睡的米勒致以軍人最高的敬意。
許多人都在思考,用八個人的命來換一個瑞恩,是否值得?八對一怎麼看也都不對等。可生命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他是喜怒哀樂,是慈悲是感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人有著高貴的心靈和強大的共情能力。瑞恩是一個象徵,象徵著人文主義,象徵著人道。在米勒一行人拯救瑞恩的過程中,他們也逐漸成長,逐漸追求著人性的善。拯救大兵瑞恩是戰爭中飄揚的奇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ISgAG8BMH2_cNUg-kN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