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推出26條措施,讓台灣同胞享受同等待遇,用善意拉近兩岸同胞心理距離

2019-11-07     中國網觀點中國

李平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1月4日,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2個有關部門,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出台的「26條措施」與去年發布施行並引起強烈反響的「31條措施」既一脈相承,又更新、更實,是祖國大陸堅持在對台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的充分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是做好新時代對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聽取台灣同胞呼聲,研究還可以推出哪些惠台利民的政策措施,「只要能做到的都要盡力去做」。「26條措施」的出台,正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廣泛調研傾聽台胞聲音、回應台胞訴求的過程中,秉持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理念的體現。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26條措施」和「31條措施」一樣,也是相關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的一部分。總的來說,「26條措施」是在「31條措施」持續實施基礎上,廣泛吸收惠台利民經驗,回應台胞更多訴求的進一步舉措,實質是讓台灣同胞進一步享受同等待遇。可以說,「26條措施」的關鍵詞就是「同等」,而「同等」二字不斷被提及的背後,則是祖國大陸回應台胞台企合理需求的真心與努力。

「26條措施」覆蓋面很廣。從科技創新、循環經濟、融資擔保到貿易救濟、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從領事保護、交通出行、通信資費到購房資格、職稱評審、分類招考、文化體育,既重視了台企參與大陸高新科技發展,助推台企加快科研創新和產業升級,又關注了台胞在陸生活的小細節,圍繞網約車、共享汽車等交通運輸新業態,為台胞在陸旅行、通勤等提供更多出行選擇和便利。

台灣同胞可以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為身在海外的台胞們打了一劑強心劑,讓他們的安全與需求永遠都有祖國大陸的保障。關於青創基地可享受政策優惠及文娛體育的相關措施,則協助台灣青年追夢圓夢,構築起台灣年輕人施展才華的更好更大舞台。這些新措施既「新」且「實」,「含金量」高、「含情量」深,是完完全全回應台企台胞關切的問題,兢兢業業在解決台企台胞面臨的困難,必將給更多台企台胞帶來更加實實在在的利益和福祉。

「26條措施」的出台有力促進了兩岸交流合作,進一步促進了兩岸融合發展。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正是吸引越來越多的台商不斷增加在大陸的投資、越來越多的台胞願意把自己的人生未來寄託於大陸的重要原因。

「26條措施」可以說是將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落到了實處,把工作做到廣大台灣同胞的心裡。也許今後大陸還會出台更多個「進一步」,它們的內容各有不同,但不會改變的,始終都是祖國大陸願意用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心理距離的誠意,是我們把台灣同胞當做一家人的真心和真情。

隨著「31條」、「26條」這些讓台灣同胞享受同等待遇的措施不斷出台,兩岸融合發展一定能夠持續深入,兩岸關係將不斷走近走實,兩岸同胞也將在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道路上攜手前行、共同奮鬥。(責任編輯:唐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G6LSG4BMH2_cNUgcQ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