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有自己的崗位職責,所以你沒有資格討厭HR

2023-03-19     青湖已

原標題:誰都有自己的崗位職責,所以你沒有資格討厭HR

01

曾經做招聘的時候遇到一個面試者,我和HR的意見產生了分歧。這名面試者是一名大齡女性,已經生育,背景資質和業務面試表現都還不錯,因為當時急著用人就讓HR儘快做素質面試並走流程發Offer。HR做完素質面試之後有點顧慮,原因是這名面試者期望的薪酬跟她的資歷相比低不少,我就有點不解,於是反問HR難道用更少的錢招到合適的人不好嗎?

HR給出了三個原因:一是這名面試者本身不夠自信,對於我這樣的團隊可能不是很適合;二是因為她是裸辭在家,現在急於找到一份工作,極有可能只是單純為了把現在的工作當成一個跳板,一旦時機成熟她會選擇離開,會不太穩定;三是她剛有孩子不久,自然會更傾向於家庭,在工作投入度上可能是個問題。HR建議我還是再考慮一下,或者多面試一些人對比對比,但是當時我急於用人,沒有過多考慮HR的意見,直接讓HR給她增加了近40%的薪酬發了Offer。

我是希望通過給她遠高於期望的薪酬來減少不穩定因素,後來在實際的工作中她的表現也算不錯,我也在三個月轉正後給她又調了一次薪。包括後來在第二年的年度調薪中我也給她上調了不錯的比例,從一個團隊管理者的角度我也算是仁至義盡,至少在一年的時間裡她的收入遠高於原先她自己面試時期望的薪酬。

我一直以為她是可以承擔更多更重要的項目,但是後來她在工作一年多一點的時間裡還是選擇了離開,雖然理由是家庭各方面的原因,我覺得跟之前HR說的原因還是有很大關係。

誰都有自己的崗位職責,所以你沒有資格討厭HR

02

上個月我們部門勸退了一名員工,這個員工的確也是給我惹了不少麻煩,但是他自己還不知道,而我也是因為當初沒有聽從HR的意見導致對團隊其他成員和自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事情是這樣的,這名被勸退的員工並不是由我自己招聘錄用的成員,他是因為公司組織架構調整被合併到我們部門。在最開始進行組織調整時他雖然沒有辦法阻止我變成他的上司,但是他也不情願跟我們團隊坐一起,想跟原來的產品團隊坐一起。當時HR對這些組織變動的人都做了訪談,HR很明確跟我說這個人不服從管理,而且態度有很大問題,建議我以不服從安排為由直接辭退。

當時的我就想何必如此大動干戈,畢竟沒有正式相處,而且還有其他幾名合併過來的設計師,直接辭退其中一個難免也會影響到其他人,於是我就成為了他行政上的主管,但是業務方面基本上還是安排他做原來的產品,他也繼續跟原團隊坐在一起。後來,我為了讓這些合併過來的設計師不感到我會對他們有區別對待,在有一次外部交流機會中還特地安排了他和另外一名合併過來的設計師去參加。這樣的機會一年只有一次機會,而且成本也非常高。

因為性格的原因,他在那個產品團隊中跟一些成員相處得並不好,有人幾次都對我表達了不滿,我始終站在他那邊,明里暗裡幫他說話,畢竟他現在也是我的團隊成員,我也不可能幫著別的團隊來指責他的不是。

後來,他原來做的產品因為公司戰略調整直接全部被砍掉,他一直賴著不走的產品團隊也被拆分重新整合到別的團隊,我又懷著一個包容的心讓他回歸我們團隊。但是他因為這兩次調整十分不滿意,總覺得是公司里的政治鬥爭讓他做不了原本想做的產品。

之後有一次產品做了一個新年的線上活動,整個活動在設計和執行上的確有些問題,但是他在一些外部門的群中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群中有我們的總經理也就是我的上司在,而這個活動也是他積極主導的,總經理對他的言論十分不滿,當時就通知HR對其進行辭退處理。

因為是我的團隊成員,我又幫他跟HR和總經理求情,說他性格上是有些不成熟,看在過年的份上就算了。後來總經理可能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沒有繼續追究,但是我也知道總經理肯定對我沒有很好的管理下屬而有不滿。自那時起,HR就三番五次建議我儘快辭退他,不要讓其繼續在團隊中散播負能量,HR甚至表示可以直接讓其走人然後給賠償的方式。我仍然找各種理由一次次的壓了下去。

再後來因為產品要做發版衝刺,公司要求集體996上班,其實這在我們這個行業也是常有的事,畢竟市場競爭激烈。而且即便996上班,晚上加班也有餐補、車補,夜宵等,同時加班的時間也可以在以後調休,結果這個下屬又到一個公開的平台匿名散播了對公司不利的言論,甚至讓其他求職者不要來我們公司。雖然是匿名,但是我和HR根據語氣都基本上定位是他。HR又建議我直接辭退,我還是以不確定為由拒絕了。有次開管理層的會議,一個離他比較近的部門總監就當著總經理和其他部門總監的面說他總是在部門周圍散播負能量,讓我將他座位調整離他遠一點不要影響到他和自己部門的成員,大家可以想像作為他的主管我是有多尷尬。

最終讓我下定決心辭退他是因為他在我們自己部門群里發表了一些負能量的評論,我突然覺得之前HR和總經理的決定是對的,幹嘛要一直留著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人呢?他給我帶來了那麼多麻煩,本來又不是我自己招聘的,何必處處表現自己的寬宏大量?即便是這樣,我也沒有按照HR的建議直接辭退,還是讓他去找個更好的工作讓大家好聚好散,畢竟如果被直接辭退,他的職場生涯就會留下污點,再找工作也會有很多麻煩。

結果這工作一找就是兩個月,這期間免不了給其他團隊成員帶來不好的影響,就在離職前期他仍然在馬路邊跟其他同事談論不合時宜的話題,結果又被總經理撞見,我再次被總經理質問為什麼還沒有辭退該員工。我這個時候又想起了很久之前HR給的建議,的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的人真的不必留。

誰都有自己的崗位職責,所以你沒有資格討厭HR

03

我又想起了以前也有個下屬,他也不是我面試的,是我在加入當前這個公司前別人幫我招聘的,為的是在我入職後不至於全部都要重新招聘成員組建團隊。當我入職後,這個下屬還只是通過了幾輪面試,並沒有最終發放Offer,於是我給他做了一輪電話溝通,一方面是看看他的水平,一方面看看他可以入職的時間。

但是這個人在我跟他電話溝通時的印象並不好,就是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我也將自己的想法跟部門HR溝通了,這個HR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首先這個面試者也不是她面試的,因為她也是從其它部門調過來的HR,是另外部門的人將面試資料轉給了她。這名HR也跟他做過一些交流,同樣感覺不是很好,因為這個人總是以各種理由催她,還有各種說話的語氣都有點自以為是。HR對他的判斷是覺得可能不夠穩定。

因為我跟此人聯繫過一次,他就也時常催促我快點發Offer,諸如他已經辭職,不要讓他社保斷交,自己要還房貸之類的種種理由。或許這些都是正常的理由,但是我心中總是有一種說不出的顧慮。部門的HR也是建議乾脆不要算了,畢竟有顧慮的人來到團隊總會是有影響。後來他又找到了原來面試他的人,其中有個人是我們部門HR的主管,在她的要求下還是發了Offer。

這個下屬在入職後行事比較高調,對自己被安排的工作也有些不滿,果然在試用期結束之前就又換了工作。後來,我和HR都有點後悔自己當初不夠堅持,有顧慮的人就是不能錄用,就算是自己判斷錯誤頂多是換個人而已。

04

我之前寫過一些關於面試、招聘、HR相關的文章,很多人都對HR有意見,甚至直接進行抨擊。可是,誰沒有自己的崗位職責?許多人只會從自己是一名求職面試者的角度出發,總覺得HR腹黑不公平,可是如果從公司、團隊、管理者的角度出發,HR就是為了給企業招聘到最合適的人。

HR大多時候都不會刻意對面試者有意見,他們和用人部門一樣求賢若渴,遇到合適的候選人都會積極推動面試錄用。當你以一個面試者的角度來質疑和討厭別人時,也看看自己的履歷有沒有硬傷,面試表現好不好,工作經驗夠不夠,能力強不強。

沒有誰有資格阻礙你在職場中前進,毀掉你的就是你自己。你身邊有中年失業的人嗎?都過的怎樣?

我身邊有兩類中年失業人群,一類是被動失業,也就是被公司辭退的中年人,另一類是主動辭職,開啟人生的下半場,當然這類人不算真正的失業,只不過我們老同事會稱他們「待業中年」。

第一類被動失業的中年人自然非常慘了,他們通常上有老下有小,既然是被公司裁員的,那就表示競爭力不高,畢竟已經35歲多,這個在市場上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但是這也沒有辦法。公司要生存,不可能養一堆工資高還沒什麼戰鬥力的中年人。所以,對於這種被辭退的中年人他們過得不會很好,都淪落到被辭退,那就表示之前的職業生涯一直普普通通,想必積蓄也不多,加上家庭負擔重,肯定過得不會好。

公司的老李就是這樣的,他之前是部門年紀最大的員工,每天早上最晚一個到,晚上一下班就沒了蹤影,而且在公司的群里從來不說話,非工作時間更不可能實時在線處理客戶問題。他可能一直以為自己資格比較老,他也沒有什麼職場野心,覺得就做好份內工作,把公司當養老院就行了。結果,新上任的主管第一時間就把他裁掉了。新主管的原話就是公司不是老幹部俱樂部,情願賠償也要讓這些老油條離開。

老李在一線城市是不可能找到工作的,沒有公司會招一個40多歲的基層員工,所以老李的結局可能就是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然後在老家做個小生意,想再找個養老型的崗位可能性微乎其微。後來大家也沒有了他的消息,他屬於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人,可能他也不好意思跟老同事有什麼聯繫吧。

老李的情況在職場中非常常見,很多人根本沒有職場危機感,還一直以為自己工作經驗豐富,比年輕人更有價值更好找工作。其實超過10年的工作經驗在現代職場有時候已經成了累贅,你會發現很多公司的招聘要求都是5年工作經驗,最多8年,而且要年齡35周歲以下。沒有競爭力的中年人,在職場中已經沒有什麼生存空間。

你身邊有中年失業的人嗎?都過的怎樣?

第二類主動辭職的中年人則有很大不同,他們通常在原先的行業里已經小有成就,就算沒有財務自由也算是有不錯經濟實力,主動辭職只是要換個方式工作和生活,有的人是當自由職業者,有的是自己開工作室。他們是為了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想在太多有束縛的工作環境中工作。他們看上去也是失業狀態,標準的說法叫靈活就業者,他們這種靈活就業的狀態雖然可能收入不穩定,但是也無所謂。

我有一個同事Allen就是在拿了去年的年終獎之後辭職當了一名自由者,主要是做自媒體,每天在公眾號上發文章。跟消失在微信和朋友圈的老李不同,Allen是每發一篇文章必定要到各個群里去宣傳的,轉發朋友圈、微博也是必然的。「失業」後的Allen反而更加活躍,平時不僅要經營自媒體,還會各種旅遊、健身,這樣的狀態令很多要996上班的同事艷羨不已。

Allen本來在行業里就有一定的知名度,再通過自媒體擴大了影響,所以有公司會邀請他去做培訓,有業界論壇讓他做嘉賓,還有出版社讓他出書等等。雖然從收入上可能不如他之前做全職工作,但是獲得了很多自由的時間和空間,對工作和生活有更加掌控感。

Allen屬於那種雖然從事自由職業但是相當於基於自己原來的專業和行業進行的延伸,但是另一位同事老張則不同,他是自己辭職後直接當了一名保險經紀人。老張本來就有很強大的人脈,人緣也不錯,所以當保險經紀人就有了非常大的客戶資源。他之前在上班時就已經開始研究各種保險,專業知識比那些剛從事保險行業的年輕人還要多。

老張現在的生活主要就是跟蹤市面上各種性價比高的保險,在朋友圈裡傳播保險知識,給大家做各種保險產品的優劣分析。他不主動找熟人去推銷保險,但是找他買保險的人絡繹不絕,再加上朋友的朋友推薦,他反而收穫了比上班時更多的收入。

你身邊有中年失業的人嗎?都過的怎樣?

從上面兩個主動辭職開啟人生下半場的兩名中年同事可以看出,你如果原先本身就有不錯的職業發展,即使轉換賽道依然能闖出新的一片天。許多生活都是一種選擇,並不是選擇比努力重要,而是選擇跟努力一樣重要。

你工作十幾年沒有努力,人到中年時就沒有了選擇,但是如果剛開始工作就十分努力,等到中年小有所成後選擇反而會多了起來。不懂得奮鬥前置的人只能老大徒傷悲。

工作一不順心就跳槽,你的路會越走越窄

朋友小A是一名90後,他跟我說國慶之後準備換個工作,因為他們前不久剛換了一個上司,那個上司經常在下班和周末在微信裡面找他們要這要那,他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必須要換工作。

其實小A當初加入的這家公司到現在不過才10個月,一年時間都不到就準備跳槽發生在小A身上已經很多次,從他參加工作到今年才5年多的時間已經換了6份工作。

我對小A說這樣頻繁跳槽很不好,就比如他,如果踏踏實實在第一家公司工作5年,說不定現在已經是個團隊Leader,即使再跳槽到其它公司也是主管級別,而這5年里來來回回跳了很多次,貌似薪資有一些漲幅,但是職位依然只是普通的基層員工。

小A再過兩年也將來到30歲的年紀,按照他這樣的職業規劃,在30歲到來之前恐怕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迎接他的可能就是很多人會面臨的中年危機。

小A並沒有理會我的勸告,反而理直氣壯地對我說,他們90後的擇業觀就是這樣,沒有必要在一個公司里委曲求全,做得不開心就是要換,工作就是用來換的,但是好心情卻是要靠自己爭取的。

這樣的解釋我竟無言以對,因為他說的是實情。前不久我也看到一個數據調查的報道中顯示,90後一段職業經歷平均時間是7個月。這說明,很多人不僅是像小A那樣在一家公司一年都做不滿,甚至連半年可能都不到。

工作一不順心就跳槽,你的路會越走越窄

無獨有偶,曾經一個前同事也是一名90後,有次出差遇到他,跟他聊起工作上的事情,他也是準備換工作,原因很簡單,他想提升收入。他認為通過跳槽漲工資是最快的途徑,一次跳槽可能就能漲個30%~50%的年薪,而在一家公司累死累活工作一年,等到普調的時候能有個10%就不錯了。

所以,這名前同事一直遵循這樣的漲工資策略,已經更換了好幾個工作,這幾個工作甚至不在同一個城市。但是他認為自己無牽無掛,換個城市生活有更多生活體驗,只有不斷地換工作換城市,在漲薪的同時還能為將來最終選擇哪個城市定居有幫助。

他的這套邏輯也竟然讓我無言以對。不過通過他的各種描述,看著他的談吐,似乎能力和知識還是停留在幾年前他離開的樣子,我又忽然釋然了,我知道他的機會窗口正在關閉,他和小A一樣,最終會面臨自己的中年危機。

工作一不順心就跳槽,你的路會越走越窄

很多人真的是把跳槽當成職業規劃,卻沒有想著把工作做好和能力提升當成目標。朋友小A工作就是為了有個好心情,工作時間工作,非工作時間天大的事情也不要煩我;前同事通過換工作來漲工資,原公司給我漲的少,那我就跳去同行的企業,總是可以給我漲不少。

小A和前同事現在看似還有市場,似乎還總能找到工作,其實真實的原因是他們相對年輕,企業需要年輕的人,而且他們換來換去也不過是基層崗位,工資就算漲點,對於企業來說成本也不會高到哪裡去。但是,他們的年齡一旦邁入三十歲的門檻,他們就不再擁有這樣的優勢了,沒有一個企業願意招聘一個中年的基層員工。當他們自己到了三十歲,想必對自己的工資期望也越高,他們給自己留的選擇也會越來越少,到時候即便是光散簡歷也可能無人問津。

我自己工作了近15年,但是目前還是在第三份工作,相對很多70、80後估計也算是一個換工作頻繁的人,但是相比90後換工作頻率可能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我現在的上司工作了近20年,他從一畢業就加入了這家公司,目前是公司的副總,再過兩年公司如果能上市,他馬上可以財務自由。即使公司不上市,這20年公司也給予他很多回報。如果20年換10份工作,那肯定不會有他現在這樣的成績。

很多人忽視了一份工作本身並不是只有一份工資,如果你只看重工資,你就會不斷通過換工作來調整工資。但是,一份工作除了工資之外,還有你在這家公司的人脈,你對公司業務、產品的了解,你能獲得的各種支持,還有職位上的提升勢能,以及各種資源的積累。頻繁換工作就意味著很多東西你要從頭再來,所有的積累都要被清零一次,看似工資有了一些提升,但是各種基礎都不再牢靠。

職場就是這樣,幸運不過是一時,生活不曾饒過誰。你前期想著怎麼簡單怎麼來,工作一不順心就跳槽,隨著年齡的增大,你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9fa06319d72bf51ba6eb0540038db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