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2023,新能源車今年會更「卷」

2024-01-04     支點財經

2023年5月25日,華中車展。

(支點財經記者 陳勇 攝)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白熱化競爭中,或將出現不少合資併購案例。

「商場如戰場,爭取時機乃取勝之道。」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曾經這樣說道。

穿越世紀的名言,放在如今的汽車市場依然適用。剛剛過去的2023年,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新能源車企們瘋狂「內卷」,不論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車企,不論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從續航、智能化、場景配置再到價格、開發節奏,無一不是競爭的目標。

2023年銷售成績單,再次刷新行業座次,但這還遠不是終點。近日,在小鵬汽車的新車發布會上,創始人何小鵬說,未來三年車市會繼續「內卷」,沒有企業能穩操勝券。

比亞迪穩居王座,理想領跑新勢力

2023年初,各家企業都定下了宏大的年度銷售目標,然而,從公布的數據來看,僅有比亞迪、理想等為數不多的公司完成了銷售目標,約八成車企未完成。

2023年,比亞迪全年銷量達302.4萬輛,同比增長61.9%,超額完成年初定下的300萬輛銷售目標,連續兩年摘得國內汽車銷量冠軍和全球新能源銷售冠軍。

銷量領先的背後,得益於超前布局。2022年3月,比亞迪停止生產燃油車,專注於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成為全球首家放棄燃油車的企業。比亞迪在各細分領域如中低端、中端、中高端及豪華品牌的全面超前布局,贏得了市場先機。

過去一年,理想汽車風光無限,「套娃」式造車在細分市場大獲成功,成為新勢力品牌中最耀眼的明星。2023年,理想共交付新車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超額完成2023年30萬輛的銷售目標,年度銷量目標完成率為125.3%。月銷量也大幅增長,特別是自去年年中開始,理想月銷量實現3萬輛,此後又增至4萬輛,直到去年12月突破了5萬輛。

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六的企業分別為比亞迪、上汽集團、吉利、廣汽埃安、理想、長城,年銷量分別為302.44萬輛、112.3萬輛、48.7萬輛、48萬輛、37.6萬輛、26.2萬輛。理想是其中唯一的新勢力品牌。

與同時期起步的理想比,儘管年度銷量實現增長,小鵬和蔚來已經大幅掉隊,年銷量分別為16萬輛、14.16萬輛,均未完成20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

2023年,小鵬、蔚來一度陷入銷售瓶頸,上半年月銷量甚至跌至萬輛以下。在經歷多輪降價和調整以及推出新車型後,下半年,兩家車企銷量逐步回暖。小鵬月銷重回2萬輛,蔚來雖較上半年有所改觀,但月銷仍在2萬輛以下徘徊。蔚來李斌近期反思稱,去年最大的教訓是銷售發力太晚,有很多意向訂單跟進不充分,導致最終流失。

哪吒成為一眾車企里唯一年度銷量下滑的品牌。2023年,哪吒全年銷量12.75萬輛,同比下滑16.2%。然而,2022年,哪吒以年銷量15.2萬輛位居新勢力品牌銷售冠軍,比理想的銷量還要多出近2萬輛。為此,哪吒CEO張勇做出檢討,表示2023年做得不好,主要是新老產品切換時沒有銜接好,新產品上市定價過高。

年銷量10萬輛以下的品牌中,問界是不容忽視的力量,2023年全年實現銷量9.4萬輛。問界是華為和賽力斯於2021年共同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去年上半年問界銷量一度不佳,直到9月,改款車型新M7上市,上市25天大定突破5萬輛。隨後銷售價46.98萬元起的M9上市,市場熱度依然不減。去年12月,問界銷量突破2.4萬輛,勢頭強勁。有分析認為,今年新勢力的銷冠可能將在理想和問界之間決出。

支點財經記者 陳勇 攝

傳統車企加快轉型,合資品牌奮起直追

此前業內人士分析,2023年中國汽車整體銷量有望突破3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約775萬輛,同比增長36.5%;滲透率(即新車銷售占比)35.8%,同比增長8個百分點。2024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預計將達到40%。

這幾年,傳統車企加快向新能源轉型,紛紛成立自主品牌,如上汽、廣汽、吉利、長安等,憑藉產品競爭力強、配置高、性價比突出,均取得不俗表現。

廣汽的自主品牌埃安持續領先,2023年銷量突破48萬輛,同比增長77%。吉利旗下的極氪汽車,2023年銷量達11.87萬輛,同比增長65%,新款車型極氪007近日上市,20.99萬元起售,不論是價格還是配置,均被認為是可以和即將上市的小米SU7抗衡的產品。

以燃油車占據主流市場的合資品牌,如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正迎來拐點。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由年初的2.7%增長至7.9%。

上汽大眾公布的新能源品牌ID.系列數據顯示,去年12月,ID.系列車型銷量突破1.9萬輛,連續6個月實現單月銷量破萬;2023年累計銷量達10.97萬輛。

上汽通用去年12月份新能源車銷量達1.9萬輛,同比增長312%,去年全年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同比增長125.2%。2023年,一汽豐田全年銷量達80萬台,其中電動化車型累計銷售28.5萬台,占比35.6%。

合資品牌進軍新能源車市場的步伐在加快。廣汽豐田第九代凱美瑞開啟預售,除了傳統的燃油版本外,增加了混動版。長安福特2024款電馬上市,這是一款寄予厚望但很不成功的純電車型,於是針對中國市場進行大幅改款,希望改變銷量低迷的局面。長安福特董事長楊大勇此前表示,將提升新能源產品的中國本土研發比重,營銷服務將從單一燃油車的服務體系轉型到覆蓋全序列車型的服務體系,為未來的新能源發展做好完整、連續的布局。

除了傳統的合資品牌加大投入外,外資也選擇與國內車企聯合的方式,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去年7月,大眾汽車集團與小鵬達成合作,將在中國B級汽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品牌新能源車型,計劃於2026年推向市場。去年10月26日,瑪莎拉蒂母公司Stellantis集團宣布將投資約15億歐元收購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

蓋世汽車研究院總監王顯斌對支點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各家車企搭載的配置差異化並不太明顯,競爭的核心仍然是價格,今年價格戰將更加激烈。目前,特斯拉和哪吒已經拉開了今年的降價大幕。

王顯斌預測,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白熱化競爭中,或將出現不少合資併購案例,以大眾、豐田為代表的外資車企將加大布局,「行業要出清,產業鏈不能總是虧錢」。

記者 王文華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7d80f509a31cae56c8c3e4231b633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