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那麼強大,為何055萬噸大驅不採用?俄羅斯讓我們引以為戒

2022-08-09     佐羅軍事

原標題:核動力那麼強大,為何055萬噸大驅不採用?俄羅斯讓我們引以為戒

核動力那麼強大,為何055萬噸大驅不採用?俄羅斯讓我們引以為戒

我國的055型大型飛彈驅逐艦,是一款萬噸級水面戰鬥艦,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戰鬥力最強的大型驅逐艦,其排水量甚至超過了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和俄羅斯的「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有很多網友曾經提出,中國性能強大的055型萬噸級飛彈驅逐艦,還在使用常規的燃氣輪機動力。然而核動力那麼強大,為何中國不能建造動力系統更先進的核動力大型驅逐艦呢?

好多朋友總是認為,使用核動力的艦艇更強大、更先進,更高大上,這其實是一個誤解。使用哪種形式的動力系統,只跟海軍的戰術要求有關係,跟核動力和常規動力哪個更先進沒有一丁點關係。事實上,目前全世界幾乎所有巡洋艦和驅逐艦都不用核動力。在很多情況下,核動力並不是一種特別合適的動力。

核動力只不過是一個燒水的爐子,只適合一些特定要求的艦艇。核動力技術已經面世了六十多年,迄今為止,美國和蘇聯在航空母艦、巡洋艦和潛艇上都探索過核動力,但只有巨大排水量的超級航母和大型的潛艇,才採用核動力至今。從使用性來說,正常的海軍都不會喜歡核動力。其他水面戰鬥艦更多的是採用燃氣輪機和柴油機。

目前各國海軍的艦艇裡面,只有美國的福特級和尼米茲級超級航空母艦,法國的戴高樂級航母,俄羅斯的基洛夫級巡洋艦,俄羅斯幾艘破冰船和大量核潛艇使用了核動力系統。從艦艇技術的發展看,最適合採用核動力的只有超級核航母和核潛艇。

超級航母比較適合採用核動力。超級航空母艦對續航距離和持續作戰能力一直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採用常規動力,那麼天文數字的動力燃油的補給量將會很令人頭疼。由於不需要攜帶動力燃料油,因此減輕了超級航母的燃料油補給的壓力。核動力超級出海時,只有需要攜帶一些航空燃油就可以了,這對於綜合補給需求極大的超級航母來說很有意義。

潛艇更是適合採用核動力。核潛艇具有無以倫比的速度優越性。美國的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在1954年1月開始首次試航時,就顯示了核潛艇無以倫比的優越性,用15節的航速在84小時內潛航了1300公里,航程超過以往任何一艘常規潛艇的最大水下航程10倍左右。

只有採用了核動力的潛艇,才能長時間地進行高速水下航行。而且常規動力潛艇需要消耗大量氧氣,使用通氣管航行會降低隱蔽性。如果不使用通氣管,那就只能用電機驅動,幾個小時就沒電了。潛艇不得不經常浮上來啟動柴油機,或給電池充電。即使潛艇採用了AIP動力,也是輔助性的動力,其水下航速極慢,跟一個成年人散步的速度差不多。因此,只有核動力的潛艇才是真正的潛艇,而常規動力潛艇只是一艘會潛水的船。

而其他的水面艦艇,例如飛彈巡洋艦、飛彈驅逐艦和飛彈護衛艦等水面戰鬥艦。如果綜合考慮,那麼採用常規動力更加理想,因為常規動力的造價相比於核動力要低很多很多,而且常規動力的效率更高,設計和架構更簡單,維護也方便,很適合大批量建造。

尤其是當今最現代化的艦用燃氣輪機,以及燃-燃動力系統,其熱效率極高,勤務性能友好,如果再具備綜合電推的動力系統,就更美了。

從近六十年來美國和蘇聯海軍的經驗看,幾千噸的逐護艦或上萬噸的巡洋艦如果使用核動力裝置,已經被海軍實踐證明是一種錢多人傻的很笨很笨的低效率選擇。

因為,核動力系統的設計、製造、運行、保養、拆解、回收等全壽命各個環節,都非常的麻煩,需要天文數字的資金投入,以及極大量的人員和技術安排。

核動力系統的在航率不高。美國從1961年開始服役企業級核動力航母,採用了8台A2W型反應堆,單堆功率較低,而且一年裡有半年需要進船塢維護。企業號核航母服役期間,共四次更換核燃料,在航行了20.7萬海里之後,於1964年11月第一次更換。又航行了30萬海里之後,於1969年10月第二次更換。再航行了50萬海里之後,於1979年第三次更換。在1991年該艦實行延長服役期改裝計劃時,第四次更換核燃料。也就是說,企業號航母的A2W型反應堆每更換一次核燃料只能夠連續航行20w~50萬海里。

到了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時代,採用了2台更先進的功率為13萬馬力的A4W型反應堆,維護工作大為降低。但尼米茲級航母服役時間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也都是在船塢檢修。而且每隔13年就要徹底更換一次核反應堆燃料棒。直到福特級航母上的新型一體化設計的核反應堆,才可以達到50年不用更換核燃料棒。

俄羅斯採用核動力的水面戰艦的出航率更是慘不忍睹。例如「彼得大帝」號核動力飛彈巡洋艦,屬於俄海軍最年輕的大型水面戰艦,其艦齡比較新,在1998年才正式交付俄羅斯海軍,但在服役至今的23年時間裡,該艦年均出海時間還不到一個月。

按照俄海軍公布的數字,彼得大帝號至今的總航行里程才15萬海里,摺合每年只出海7500海里。如果按照15節平均航速計算,該艦每年總航時只有500小時,摺合20天。

核動力系統的綜合造價非常高。美國在1970年代初建造的「加利福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排水量10500噸,其核反應堆的造價高達5億美元,這差不多相當於後來建造的阿里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的燃氣輪機動力系統造價的25倍。於是美國海軍造了2艘就拋棄了。

如果,使用核動力系統的水面戰鬥艦真的想很多朋友想像得那麼香,那麼現在美國海軍一定是一支全核動力的水面艦隊。然而事實是,美國海軍在80年代就將核動力踢出了水面戰鬥艦領域,只保留超級航母的核動力。 俄羅斯則是另外一條道路。俄羅斯最新設計的排水量超過15000噸的23560「領袖」級大型飛彈驅逐艦,採用了一套核動力系統,直接使用了俄羅斯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的核反應堆,型號為RITM-200型的核動力裝置。

因此,23560「領袖」級大型飛彈驅逐艦被很多中國網友驚為天人,羨慕不已。但實際上,俄羅斯的新一代大型驅逐艦使用核動力,並不代表俄羅斯的艦用核反應堆有多麼強大先進,也不說明俄羅斯的核動力系統有多少優越性,更不是說明這款新型驅逐艦有多麼的高大上。真實的原因其實是俄羅斯自己搞不定大型艦用燃氣輪機的緣故。

由於核動力需要不停的小修和保養,而且換料大修的時間很漫長,因此核動力艦艇的總體在航率並不高。即使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那種海上霸王龍,也是因為核動力的緣故,造成該艦的在航率極低,質量極差。

從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自己一直沒有特別合適和運行可靠的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俄國人是無奈之下才為大型驅逐艦選擇了核動力。

綜上,核動力系統固然很好,但是也看在什麼軍艦上使用。除了超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其餘的驅逐艦或護衛艦等水面戰鬥艦,還是老老實實地發展常規動力系統吧,燃氣輪機和綜合電推才是王道。

有一個冷知識,中國的055大驅的動力輸出,大約相當於2艘法國戴高樂號核航母的動力,接近一艘英國伊莉莎白號航母(6.5萬噸)的動力。

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的滿載排水量約4.2萬噸,使用兩座與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相同的K-15核反應堆,輸出功率僅為7.62萬馬力。

中國055大驅安裝4台QC280型燃氣輪機,總功率為106.8兆瓦,也就是大約14.5萬馬力,是目前地球上動力最澎湃的飛彈驅逐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3a2e5115c38a61f23260408588499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