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歷經3段婚姻,晚年癌症折磨5年,臨終投身慈善事業

2024-01-20     三目史官

原標題:奧黛麗赫本:歷經3段婚姻,晚年癌症折磨5年,臨終投身慈善事業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帶著微笑和祥和,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當得知奧黛麗赫本去世的消息,前夫梅爾費勒連夜開車趕了過去,他看到這個自己曾經深愛的女人,靜靜地躺在那裡,握住了她冰涼的手。

而她的第二任丈夫和現任丈夫羅伯特也靜靜守候在她的身邊。

1月24日,是為奧黛麗赫本送葬的日子,這一天四個深愛她的男人抬著棺木,走向教堂。

而這個僅僅只有一千人的小鎮,在這天也聚集了2500人之多,他們沒有人說話,只是都在低著頭默哀,來送女神最後一程。

曾經和她參演《羅馬假日》的格里高利.派克,七十七歲的高齡,聽到赫本去世的消息也千里迢迢從美國趕來 哽咽著說"你是我一生最愛的女人"。

作為女神,她是時尚界的弄潮兒,而作為一個普通人,她為聯合國兒童基金做過傑出的貢獻,她去世以後,家人們也建立了奧黛麗赫本紀念基金,來幫助那些她曾經幫助過非洲貧困國家的兒童。

1989年,奧黛麗赫本扮演了她職業生涯中的最後一個角色,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愛情電影《直到永遠》,她也不必再塑造別人的角色,而做回了自己。

經歷過戰亂,傳染病,奧黛麗赫本也看到了這個世界,很多人遭受了太多的苦難,所以她義無反顧地走向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去援助那些在苦難中的兒童。

也是在這個時候,疾病悄然降臨到了赫本的身上。在非洲的時候她突然覺得陣陣腹痛,但是為了不讓別人為自己擔心,她又將身體情況藏在心裡。

1992年的一天,紀錄片找到了赫本,邀請她拍攝,恰好趁此機會,在家人的陪伴下,在美國好好檢查了自己的身體。

1992年的11月1日,這一天是赫本生命中最灰暗的一天,她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西奈山醫院,經過長時間焦急的等待,結果也出來了,在赫本的腹腔內,檢查出了癌細胞,並且癌細胞已經在她的身體里擴散了五年之久,已經十分嚴重了。

又有誰會想到,一生被光環照耀的天使,竟然會被癌症折磨,就連奧黛麗赫本的兒子肖恩也寫道:我們對這人體內已經退化無用的器官知之甚少,但是它卻殺死了我的母親。在闌尾這個小小的器官里,積攢了我們體內無法消化的食物,還是堆積了我們靈魂無法彌補的創傷?對於自己的病情,家人並沒有告訴自己真相,但是赫本早就已經心裡有數了,因為自己多次去非洲,她以為自己感染上了非洲的傳染病,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可以和死神對抗,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戰勝疾病。

第一次手術的時候是切除了迴腸,本來就虛弱的她,幾乎在這次手術中失去了生命,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只能靠注射維持自己的生命。手術之後,等待的是一次次的化療,還要擺脫掉狗仔隊的偷拍。

這個時候的赫本早已經痛苦不堪,甚至自己已經堅持不下去,和兒子約定,要安樂死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慢慢地,赫本的生命也開始倒計時,作為一個將死之人,最後的願望就是想去瑞士過自己最後一個聖誕,去瑞士的日子,也成了赫本晚年最幸福的時光。

雖然,自己拚命和死神對抗,但是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這種競爭註定是失敗的,即使是天使一樣的赫本也不例外。

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特蕾莎修女曾為赫本徹夜祈禱,希望女神可以多在人世間待幾天,但是,如此虔誠的祈禱,也沒能使赫本活下了。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對兒子肖恩說"我沒有遺憾,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兒童在受苦。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赫本關注的仍舊是那些在苦難中的孩子。這也許和她自己苦難的童年也有關係。

人生似乎有太多的可能,誰又能想到,這個曾經忍受飢餓,舞蹈夢破碎的平凡女孩,最後會成為萬眾矚目的天使?

1924年5月4日,在一座豪宅里,一個女嬰呱呱墜地,家人為這個女孩起名奧黛麗.凱薩琳.魯斯頓。後來父親就將赫本加入名字裡面,為了方便,她便將名字改成了奧黛麗赫本。

剛出生時的赫本是幸福的,她一出生就在豪宅里,父親有著英俊的樣貌,穿著紳士的服裝,有著體面的工作。但是如此優渥的家庭,如此優秀的父親,卻十分擁護法西斯主義,這也成為赫本苦難童年的一個原因。

赫本的母親艾拉是皇室後裔,有著天使般的美貌,有著活潑的性格。但是她卻有三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在20歲,對愛情有著幻想的她緊接著閃婚閃離,又迅速開展了第二次婚姻,生下了兩個兒子。赫本的父親也是她第三任丈夫了。

在艾拉看來,愛情婚姻似乎是最不可靠的東西,所以,在開始,她就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的身上。

在赫本剛出生一個月的時候,百日咳便差點帶走了她的生命,以至於後來赫本和兒子說寫自傳的時候說自己肯定要寫"六周後,我將告別人世"。因為母親相信,虔誠的禱告會感動上天。眼看著小赫本已經喘不過氣,母親一陣打屁股,將她打活了起來。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人們也更加相信,赫本就是天使。

童年的孩子,總是那麼天真無邪,赫本也一樣,她也和其他女孩一樣,有一個芭蕾夢,每每看到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時候,每當看到那白色的舞裙在燈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的時候,赫本在心裡也悄悄許下願望,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名芭蕾舞演員。

1938年,赫本開始學習芭蕾舞,因為自己的熱愛,赫本也比任何人都認真,母親也竭力支持女兒學習芭蕾。

事情總是事與願違,她的父母分手了,對於母親來說,所有的一切都不如家庭重要,而對於父親,所有的一切都不如他所狂熱的法西斯重要,夫妻二人也因此一次次不停地吵架。1935年,赫本的父親也離開了這個家,也給年僅六歲的赫本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痕,她曾說"看著母親的臉布滿淚痕,你會因而驚嚇不已。心想'接下來,我該怎麼辦'?你腳下站立的土地似乎離你而去……"。

後來為了和父親相處,她去了倫敦,要堅持學英語,還要忍受同學對她的冷嘲熱諷。父親對赫本也是極好的,但是隨著二戰愈演愈烈,赫本父親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也使他死心塌地追隨那些危險分子。母親也不再讓赫本跟隨父親,而回到了荷蘭。赫本的童年,也是在戰亂中度過的。

原本富足的家庭,在戰亂之中也變得一度貧窮,十三歲的赫本知道母親的艱辛,也經常自己打一份工,賺得一份收入,為了省錢,她捨不得買芭蕾舞鞋,用木頭製成的鞋子來代替。

夢想,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有的人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越來越順利,而有的人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註定孤單,也註定坎坷。

赫本就是那個在芭蕾舞中受盡挫折的人。

母親讓她跟隨著名芭蕾舞老師學習,但是,這個女孩瘦弱不堪,卻個子很高,這在芭蕾舞中,沒有穩定性,這個女孩卻能克服。

隨著這個學校被政府關閉,赫本的人生也發生了轉折,去了倫敦,接觸了電影。雖然芭蕾是她的夢,但是只能將這份夢藏在心底里。

為了生存,赫本開始接觸話劇,並且在多部話劇里做群舞演員,不停重複的動作也使他煩躁不已。

偶然的機會,羅伯特倫納德的劇團正在為電影物色演員,奧黛麗赫本被一眼看中,舉止優雅,長相好看,並且還會多國語言,赫本聽到以後也欣喜若狂,因為自己太需要這份工作了。

從此,赫本便在電影這條路上順風順水,後來又出演了《羅馬假日》,成為奧斯卡女神。

傳奇人生,肯定也擁有傳奇的愛情,赫本的愛情似乎卻不那麼順利,一個天使般的女神,卻在自己的愛情道路上歷經坎坷。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梅爾費勒,雖然母親並不看好這段婚姻,但是對於赫本來說,婚姻如今成了她最幸福的一刻,她將自己的婚禮選在了一個美麗的教堂,紀梵希設計了赫本婚禮的全部禮服,剛開始的一切都似乎那麼美好。

但是,奧黛麗赫本有著遠比丈夫大的名氣,流言蜚語也撲面而來。

蜜月後不久,赫本懷孕,生下了兒子肖恩,她自己也多渴望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來彌補自己童年家庭的缺失。

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在事業發展的巔峰期將身心都放在家庭上,她只為了一種平淡的幸福。

1955年,一家人遷到了倫敦,她也再一次懷孕,但是因為自己身體太弱而流產了,身體恢復後的赫本也開始復工,先後拍攝了多部影片。

隨著時間流逝,生活也逐漸趨於平淡,丈夫對她的愛,也似乎更多的是控制欲。

隨著奧黛麗赫本和艾伯特之間的緋聞,夫妻二人也更加貌合神離,曾經的山盟海誓,成了一紙空話,二人的感情也在丈夫出軌後徹底破裂。

感情破裂而傷心的赫本接受了朋友的建議,去希臘旅行,在這裡,赫本遇見了自己第二任丈夫,多蒂醫生,在愛琴海相遇了自己最愛的女神,是愛神的安排,還是命運本該如此?

一個優雅女神和一個風流醫生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

和多蒂結婚後,她很快就退出影壇,很快就懷孕了。

但是赫本的懷孕,成為家庭破裂的第一個預兆,她這個丈夫本來就不是什麼情聖,很快赫本懷孕,他便和別的女人廝混出軌,鬧的滿城風雨。

兒子出生後,當了父親的多蒂也沒有任何改變,他的風流韻事依舊布滿街道小巷,赫本也認識到這樣的婚姻也註定是不幸福的。

愛情終究還是泡沫。

但是她依舊想要一段完美的婚姻,康妮便將羅伯特沃爾德斯介紹給了赫本,他對赫本一見鍾情,真愛就這麼毫無預兆地來臨了。二人終於在一起生活,赫本最後的日子也是羅伯特陪她度過的。

在奧黛麗赫本的一生中,有愛情,有親情,有事業,也曾在童年經歷挫折,在青年經歷愛情的背叛,最終還是收穫了自己的幸福。

她是優雅的天使,也是善良的天使。

也許是因為自己不完整的童年,所以她對歷經苦難的兒童有不一樣的偏愛,慈善事業,後來也成為奧黛麗赫本的主要工作之一。

20世紀80年代開始,奧黛麗赫本慢慢退出影壇,出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大使。也經常去索馬利亞,蘇丹非洲這些落後的地方幫助落難的兒童,她說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但是地球卻只有一個,而且它正變得越來越小,人們之間的接觸不得不變得越來越頻繁。如果我們生活中在這樣的環境中,那麼,富有的人就有義務、有責任去幫助那些一無所有的人"。

所以她以全身心投入到了慈善事業,幫助飽受戰爭和病痛折磨的孩子們。

當然,也因為赫本頻繁的慈善活動,使得她本來就柔弱的體質變得更加弱不禁風,但是她仍舊頂著病軀,去往世界各地,完成自己的慈善事業。

也因為慈善事業,癌細胞在她的腹腔內擴散了五年之久,她幾乎所有的愛,都放在了身處惡劣環境的孩子身上,卻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自知。

1993年,她懷著對飽受戰爭和貧困地區孩子的擔心,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慈善事業也依舊會繼續下去。

她是生活在凡塵的天使,她謙遜地過著自己的一生,童年的經歷,戰爭的陰霾使她更加珍惜家庭,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貴,她的一生是有意義的,慈善事業為她的人生畫了個完美的句號,她的愛情灑遍了貧困地區的各個角落。雖然時間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跡,但在人間卻留下了最美的印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330467f0dc593a04028c5e319374f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