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特徵分析

2019-09-20   花散人

青春期的心理特徵:矛盾

個體成長中有兩個加速期,第一個加速期是1-3歲,青春期是個體成長的第二個加速期。

在這個時期,兒童的身體發生急劇變化,主要是第二性徵的出現:男性開始變聲、肌肉變得發達、長出鬍鬚、出現遺精現象,女性身體曲線凸出,胸部增大,開始出現初潮現象。伴隨著第二性徵的出現,兒童的性意識開始萌芽:對於異性的好奇心增強,性幻想和性衝動的出現常常讓青春期的兒童困惑不已,甚至無法自拔,造成不良後果。

青春期的兒童在身體上經歷了一個急風驟雨式的變化,然而面對這一突出其來的變化,他們的心理上卻並未做好相應的準備。

可以說,對於青春期的兒童,他們的身心發展是嚴重不平衡的。身體上的急劇變化,讓他們越來越在外形和生理上接近成人,然而心理發展的相對滯後性卻讓他們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因此,青春期是又被稱為危機期。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和更迭,青春期的來到在提前,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常常冠之以早熟。

其實,早未必孰!這意味著兒童需要在更早、更短的時間內去適應來自身體的變化和來自社會對他的要求和期待。這無疑更加劇了他們身心適應的矛盾。因此,21世紀以後,兒童青春期引發的社會問題也有日趨加劇的趨勢。

青春期兒童的身心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上的成人感與現實中的幼稚性

身體形象上的成人化,使得兒童容易從心理上過高地評價自己的成熟度 ,為了追求心理上的「成人感」,兒童強烈地向成人世界傳遞著「我長大了」這一信息。

他們不再希望被大人當成小孩子看,而是渴望社會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要求與成人社會地位平等,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成人的支持和贊同,但是,由於社會經驗的缺乏和思維的片面性、情感的衝動性,青春期兒童的想法常常是不成熟的、幼稚的。

但即便如此,兒童也常常對大人的不支持、不理解持負面的態度。輕則對家長失望,重則與家長爭吵、冷戰,有的甚至做出絕食、出走、自傷、自殺等極端行為。

2、心理斷乳與精神依託之間的矛盾

成人感使得青春期兒童獨立意識空前提高,他們強烈地要為自己的青春作主,迫切地想擺脫大人,特別是父母的羈絆,希望自由穿梭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

事實上,在面對很多複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他們依然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支持和保護。這種「想離開」又「緊抓住」的矛盾心理像極了嬰兒期的矛盾型依戀,所以,如同應對兒童依戀關係一樣,作為家長在這個時期,我們要做的就是更多的關注和愛,以及陪伴。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不亞於嬰兒期的斷奶。因此,青春期也被稱為心理的斷奶期。

3、閉鎖性與開放性

細心的家長和老師會發現,進入青春期,孩子開始變得有秘密了。他們上課會傳小紙條了,回到家會把自己的房門緊鎖,開始寫日記了,會若有所思地發獃了。總之,他們開始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與成人之間似乎有了代溝。如果此時,少年兒童認為自己從父母、老師處得不到理解和信任,這就會更加劇他們閉鎖的程度。

但是,與此同時,諸多的苦惱又使他們倍感孤獨和寂寞,很希望與他人交流、溝通,並得到他人的理解。這種開放胸懷的願望促使他們很願意向同齡朋友推心置腹。於是他們開始交網友、筆友,甚至由此產生早戀。

4、成就感與挫折感交替

青春期的兒童通常會表現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幹,會有不少的「豪言壯語」,甚至會表現得「俠肝義膽」,他們希望通過成功或榮譽引起成人的關注,獲得同伴的艷羨,體驗成就感 。每次的成功都能讓他們春風得意、意氣風發, 一旦遇到挫折或失敗他們又會自暴自棄,產生挫折感。 通常在兩種情緒交替下,他們一時激情滿懷,一時又低沉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