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檔黑馬電影,竟然是翻拍的它

2020-01-08     谷天娛樂


1月4日,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導演,肖央、譚卓、陳沖等人主演的電影《誤殺》票房累計突破9億。



與此同時,電影宣布全國密鑰延期,延長至2020年2月12日。


上映首周票房就破2億,目前作為賀歲檔電影票房冠軍,它絕對稱得上是2019年歲末的一匹國產片黑馬。



而關於電影本身的解讀和討論在網上不斷被刷屏,下面就和小谷一起來看看,它究竟都講了些什麼?



(以下內容涉及輕微劇透,但不影響閱讀)


《誤殺》講述了一個平民家庭的女兒被警官的兒子強暴,為自保清白而誤殺警官兒子,而為了拯救女兒,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大女兒、小女兒)開始了一場蒙太奇式瞞天過海的逃匿故事。



整部影片的節奏是很快的,看的整個過程小谷也都是懸著一顆心。



情與法之間應該如何抉擇?

愛與傷之間應該如何權衡?


影片故事一開始就設定了緊張的警民關係,為後續的情節鋪墊了同情的因素。



身為超級影迷的李維傑(肖央 飾)就對頌恩大叔說,「如果你看過1000 部電影,你就知道這世界上壓根兒就沒什麼離奇的事」。



拉韞(陳沖 飾)首次登場時也對手下的警察說了一句,「如果你仔細研究過1000個案件,就會發現這世界上根本沒什麼離奇的案子」。



素察是警官拉韞的兒子,在一次夏令營中認識了李維傑的大女兒李平。



圖謀不軌的他決定要冒犯這個姑娘,於是在飲料里下藥,讓姑娘昏迷,成功得手了。



被性侵的李平不知所措,終日惶恐。



一天,素察再次約李平在晚上10點見面,如果不去的話,將要把手機里曾經拍攝的侮辱李平的視頻公示於眾。


而這天,素察來到了李平家的倉庫,再次對李平進行騷擾。



覺察到女兒這兩天不正常的母親阿玉(譚卓 飾),尾隨女兒到了倉庫,目睹了這一切,阿玉挺身而出,與素察扭打糾纏在一起。



由於力量的懸殊之大,素察把阿玉頂在門板上肆意毆打,一時失去了理智的李平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一斧子,朝素察的腦袋揮去……


素察倒下了,李平成為了殺人兇手。



而在外地出差的李維傑因打家裡的電話沒反應,連夜叫了計程車趕回家,便看到了這一幕。



一面是親女兒,一面是性侵惡魔,他決定,保護女兒義不容辭,儘管女兒李平因為他的低學歷而和他關係不好。


實際上,李平的爸爸李維傑是一個樸實又善良的人,他會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高考缺錢而讓店裡的幫手不要和他們要錢;也會在鄰居受到欺負的時候幫鄰居討回公道。



作為超級大影迷,他是一個十分感性的人,看電影的時候會在螢幕前有時喃喃自語,有時熱淚盈眶。



這樣一個憨厚老實、心眼兒好的男人,為了保護妻女,叮囑家人按他的要求回答警官的盤問,與傷害自己兇手的素察家長拉韞展開了一場高智商的戰鬥。



他的機智,他的陰謀,他的勇敢無不讓每一個觀眾揪心。


誰的正義是正義?


縱觀影片,存在著至少兩個「正義」。


第一,性侵受害者的正義,李維傑的大女兒受到性侵後,所要為自己清白伸張的正義。


第二,被李平誤殺的素察家人所要為兒子伸張的正義。


那麼誰的正義是正義呢?



兩個家庭都是受害者,也都是施暴者,都希望自己的正義得到實現,雙方都在努力通過各自的方式實現著自己的正義。


但,正義的標準卻各執一詞。


誰是弱者?誰是強者?


在普羅大眾的認知里,權力是不對等的,當權者一定是站在食物鏈的頂端,隨時都有可能吞噬弱者。


而本片也正是利用了這一視角和心理。


被殺男孩的父親是市議員,母親是警察局長,手裡擁有很大的權力。



但是警察局長濫用權力率大隊警察把李維傑兩口子和平平抓了起來,連五六歲的小女兒安安也不放過,引起的民憤讓他們成為了曾經最看不起的無能平民。



最後,失去兒子的夫妻倆雙雙離職,失去地位名利,穿著普通人的衣裳,相互攙扶,請求李維傑告訴兒子是死是活的真相時,他們才真正地變成了弱者。


而李維傑呢,平民家庭,無權無勢,卻在誤殺素察之後,成為了強者,想盡一切辦法藏匿證據,躲避追逃。


強與弱的衝突是這部影片的看點之一——弱可變強,強會變弱。


誰是真愛?誰又是溺愛?


同樣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在大是大非面前,誰才是正確的愛呢?


忙於政務的議員父親與兒子缺少交流,愛子心切的警察局長母親嬌慣兒子成性,16歲就買了車讓他開。


逐漸讓兒子變成了恃強凌弱、恃寵而驕的霸道公子,這也是一種愛,從物質上給予了兒子足夠的愛。


影片中,李平的母親說,「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他是禽獸。」可是,即便是禽獸,在他母親的眼裡依然是她深愛的兒子。


賀歲檔黑馬電影,竟然是翻拍的它


而李維傑的家庭呢,一如我們大部分的家庭,不善言語的父親與青春期的大女兒也是處處吵架,一見面就掐。


但父親的愛是深沉的,為了救女兒,為了讓女兒免受牢獄之災,他幫助女兒實施了系列隱匿罪證行為,這也是愛,一種真誠的發自肺腑的愛。


影片的最後不是以案子的真相大白而結束的,也不是以「罪有應得」警示銀幕前的觀眾,而是以在警察與眾人於可疑的墓區挖出了棺材而結束。


結果,棺材裡不是素察,而是一頭死去的羊。


羊作為重要線索,在電影中也多次出現,有著豐富的隱喻。



在李維傑處理車的時候,山坡上的羊看到了未被河水完全淹沒的車,他擔心牧羊人發現了車,結果只是虛驚一場,羊照舊在低頭吃草。


女兒平平在警察到訪的課堂上,老師提到,」羊的視力較弱,所以容易受到大型動物攻擊而無法察覺。」


還有,李維傑自首後對民眾的採訪中有一句,「羊只管吃草,才不管是誰在薅羊毛。」


我們其實每個人都可以靠近真相,甚至看見真相,但是我們又習慣性的事不關己,視而不見,繞開真相。


還記得結尾最後的那隻羊嗎?


李維傑第一次真正激怒壞警察桑坤,是在幫助普朗時踹了他一腳。


桑坤一怒之下打死了旁邊的羊,結果羊又出現在了李維傑偷梁換柱後的棺材內。


但最後結尾里的,真是這隻羊而已嗎?


結尾時,李維傑在寺院見到拉韞夫婦前,庭院內跑過一隻羊。


這隻羊和前幾次的羊都不一樣,有種聖潔感,似乎代表了李維傑心中的懺悔。



而羊的寓意究竟是什麼呢?



真相到底是什麼?



什麼才是正義?


這一切都給我們留下了問號。


其實,《誤殺》是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誤殺瞞天記》又翻拍自另外一部印度電影《較量》。



自古」翻拍易撲街「,沒想到《誤殺》用實力證明翻拍可以出精品。


作為一部加入了個性化思考的改編佳作,它似乎並不完全是一個聚焦在犯罪懸疑的燒腦故事。


它給了正義與犯罪一次完全對決的機會,但又沒有真正地給予哪一方完全的同情。



與印度的《誤殺瞞天記》相比起來,《誤殺》多了一點思考的空間,多了許多人情味兒。


在魚龍混雜的電影界,能帶給人們深思的電影就是一部好電影。


《誤殺》正是告訴我們,在正義面前不可能有逃遁者。



而看過電影的你們,又如何看待「誤殺」的衝突呢?歡迎評論區交流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n6Zh28BMH2_cNUgDd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