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買玩具倒地就哭!高情商媽媽輕鬆5步就化解

2019-08-17     科學育兒創新社

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最近朋友跟我吐槽了一件讓她非常無奈的事情,上周她帶孩子去兒童世界準備去買衣服,在經過玩具專櫃時,孩子看上了一款變形金剛的玩具模型,就走不動路了。特別想要買那個玩具,一直在身邊哭鬧「我要嘛~我要嘛~」,最後朋友實在受不了孩子的哭鬧聲把玩具買回家了...玩了沒幾天又被擱置在玩具箱~

像這種孩子通過哭鬧達到目的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讓人抓狂,又束手無策。

你家孩子有這種情況,你是買?還是不買?

這個難題化解其實也不是一件難事,需要先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通過哭鬧達到目的?

孩子在想要達到某個目的的時候,一開始他們是想用平和簡單的方法告訴家長。但糟糕的是,家長們可能會因「聽不懂」或「沒意識到」,而忽視孩子的訴求。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要求一再被忽視時,憤怒的情緒就上來了。然而孩子太小,還無法用成人的方式和言語去表達他們的情緒,只能哭鬧了。

孩子的邏輯很簡單,如果孩子一哭鬧能達到目的,那麼哭鬧就會變成她的手段。慢慢地,通過哭鬧達到目的,就形成了一種習慣。

面對這種情況,媽媽們不妨試試「哭鬧5步化解法」

第一步:保持鎮靜、和善

在寶寶哭鬧的時候,首先自己不能被孩子影響而大發脾氣,整個過程要鎮靜和善,不要真的生孩子的氣。

第二步:安撫孩子

媽媽可以通過摸頭殺或抱抱的方式,和孩子連接。讓孩子知道你懂得並接受他的情緒。孩子明白自己被理解了,負面情緒會很快消失,這個時候再糾正孩子的錯誤就會很順利了。

也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暫時讓孩子自己待會,來舒緩孩子的情緒。

第三步:轉移注意力

可以把他抱離現場,看一會兒動畫片,給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喜歡的代替物,把孩子的注意轉移到別的地方,避免在一件事情上過不去。

第四步:耐心說明原因

事後,一定要對寶寶耐心說明原因,讓他明白大人們不答應他的要求是有道理。

第五步:引導他用正確的方法,自己去達成目的

例如:孩子想玩小夥伴的自行車,但小夥伴死活不肯時,您可以教孩子好好地跟夥伴商量,看能不能在等她玩累的時候,借來玩一下,或者用自己的玩具跟她交換玩。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孩子這種壞習慣,如果家長一開始堅持拒絕,但當孩子連續哭了幾分鐘後就熬不住了,這樣做就是給孩子傳遞了信號——一定要哭鬧,大人才理會。哭了幾分鐘媽媽就會投降,那我下次再提要求,就要哭鬧並且堅持到大人理會。

只要家長堅持原則,不退縮不妥協,一兩次之後,孩子意識到「哭鬧真的沒用」,自然會停止採用哭鬧的策略,這種習慣才會慢慢消失。

兒童是依靠一個接一個敏感期來發展自己。

而哭鬧,在語言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執拗敏感期都有可能出現,如果發展得不好,則可能變得嬌蠻任性,或者過分順從、軟弱,沒有主見。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須堅持3個原則,才能幫助寶寶逐漸成長為一個既自主又懂得遵守規則的孩子。

原則一、規矩不可少,從小就要樹立規矩

比如電源插座不能動、不能拽小狗尾巴、鞋不能脫在沙發上、不能在床上吃東西等。有了規矩,就有了界限,孩子從小就知道在界限的範圍內活動。當然,家裡其他人也要遵守這些規矩,不能爸爸一個做法、媽媽又一個做法。

原則二、讓孩子承擔後果

比如,吃飯的時候哭鬧著不吃飯,那麼,其他人吃完飯,就將飯菜收走,孩子只能等待下一頓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的選擇帶來的後果。

原則三:父母的態度要保持一致

家人態度一定要一致。特別是有老人同住的家庭更要注意,否則孩子有了「保護傘」,孩子還是會覺得哭鬧是有用的,最後結果你懂的。

糾正孩子「通過哭鬧達到目的」的壞習慣,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更多還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讓孩子養成習慣,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收穫更多果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msLoWwBvvf6VcSZzwS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