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有兄弟姐妹,自己也經常與朋友們一起談起各自的兄弟姐妹,很多時候,都是無比驕傲,無比自豪,無比幸福的說:「我有兩個姐姐,我是最幸福的人。」
有一種陪伴,叫手足之情。大姐比我大五歲,二姐比我大一歲,這個年齡差一輩子也不會改變了,小時候一起長大,現在都一起步入中年,將來的我們還會一起步入老年。
大姐因為在家裡是老大,小時候,我和二姐天天跟在她屁股玩,別人家兄弟姐妹經常打架,而我們姐妹三,幾乎很少打架,這也源於父母的教育。
父母家規:老大穿新衣服,老二老三不得眼紅,老三多吃一份好吃的,老大老二不得眼饞。老大必須讓著老二,老二必須讓著老三。父母派給的家務活與農活一起干。
我的童年都是在父母與姐姐的呵護下長大,除了很少穿新衣服,親情我是這世界上得到最多的。
大姐學習一直名列前茅,初中畢業考上了縣裡的重點高中,那時候一個村考上了就兩個人。父母卻犯了難:二姐六年級,我五年級。那時候我和二姐學習都名列前茅。父母心裡盤算著,如果三個孩子都將來上大學,憑著家裡幾畝地,是萬萬供不起的。
他們做出了讓他們到現在都愧疚的決定:勸說大姐放棄學業。
我也不知道父母與大姐到底說了什麼,大姐哭了好幾天,終歸沒有去上高中,當時的我和二姐去和父母說:我們不上學了。父母只是說:不用管了,她們心裡自有打算。
父母對大姐的補償是託人去了縣棉紡廠,又給買了非農業,意思也就是,不會讓大姐這輩子種地的。
大姐乾了幾年,又認識了大姐夫,結婚生子。到後來,縣棉紡廠倒閉。她們一家三口又一起來到我現在生活的市裡,從事著普通人的工作,直至到今。
現在的我們一家人聚在一起,會聊起這段時光,偶爾問大姐:你沒有後悔父母當初的決定吧?沒有去讀高中,上大學。
大姐總是搖搖頭:沒有。就是上大學,也不知道將來會怎樣,現在也挺好的。在市裡,有房子,有車子,挺知足的。
但我分明看到大姐每次說這些話時,神色黯然,眼睛裡透漏出不知是委屈,難受……她的說說笑笑也不自然,然後立馬岔開話題。
我想:她心裡雖然接受父母安排的命運。但終歸心裡的大學夢是她一輩子的遺憾。
二姐也有一個上大學的夢想,可偏偏老天爺與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在上初二時,大量脫頭髮,父母領著二姐去市裡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頗讓人吃驚:營養不良,用腦過度,壓力大。
父母拚命給增加營養,又告知二姐別努力學習了,後來花了很多錢,終於治好了。二姐上了高中半年,學習一直名列前茅。一直認為,可以學業有成。
可老天爺故意和二姐過不去,高一下半年,又開始大量脫頭髮,去醫院檢查,醫生無可奈何搖搖頭:別上學了吧,不是上學的命。二姐輟學了,一直到現在,沒有復發。
二姐後來嫁到了本村,成了農婦,現在的她農忙地里幹活,農閒村裡工廠打工。
因為她離父母最近,父母什麼事她都放在心上。我和大姐得以安心在市裡工作與生活。
建了個微信群,隔三差五,二姐都會拍些小視頻發到群里,要麼是老爸和外甥一起下象棋,要麼是老媽在那裡跳廣場舞,每次聊天都會彙報些父母最近身體,還是地里農活怎樣。
因為自己在市裡有工作還有家庭,每年回家就幾次。有了二姐陪在父母身邊,自己安心踏實不少。每次和大姐聊起,大姐都會說,你二姐替咱們守孝道,最盡心盡力,讓咱倆在外面安心。
想起了孔子《弟子規》開篇說的幾句話:"弟子規,聖人訓,守孝娣,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孝——我們做人首先要學會感恩,感恩生我養我的父母們,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尊敬和孝順他們。
娣——若我們在生活中友愛我們的兄弟姐妹,大家就會團結互助,其利斷金,不怕艱難困苦,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最後願天底下所有兄弟姐妹都能夠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