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國慶檔最爆的電影,竟然是《前任4》。
上映兩天,票房破2億,拿下首日日冠的同時,各項數據碾壓其他電影,熱度空前,討論度也是國慶檔之最。
這麼看,《前任4》爆款相十足,很有可能是整個國慶檔的最大贏家。
作為前三部的忠實觀眾,番茄君第一時間看完了第四部。
不得不說,延續十年,《前任》系列爆火,不是沒有原因。而看完《前任4》,能比前面三部,給人更多的感動,更深的思考。
網上,對這部電影的討論有很多,不少觀眾的集中點,都在自己的情感經歷。
有人認為,導演懂愛情,也懂婚姻。
有人相信愛情一定存在。
有人說《前任4》直擊社會真實。
有人表示,要珍惜眼前人。
大家在認可影片質量的同時,都在抒發自己的情感。
這說明,《前任4》不僅在故事完成度上沒有什麼瑕疵,更能激起觀眾內心深深的共鳴,將他們拉進自己的戀愛和婚姻生活,體會到男女情感關係和親密關係的真諦。
那麼,這部愛情輕喜劇電影,到底值不值得一張電影票?
在不劇透的基礎上,番茄君就帶大家,赴一次《前任》系列的十年之約。
與之前的三部一樣,《前任4》聚焦的,依舊是情感關係。
只不過,當初的情場小王子孟雲(韓庚 飾)和余飛(鄭愷 飾),開始成熟了。
孟雲母親專程催婚,兩盒餃子裡,寫滿了「想要兒媳婦」五個大字。
孟雲繃著苦瓜臉:小時候不讓早戀,現在又催婚,您不是雙標麼?
母親拂袖而去。
不得已,孟雲接受了需要靠相親組建家庭的事實,余飛也不遺餘力地幫忙,甚至幫孟雲註冊了相親網站會員。
隨後,孟雲見識了各種「亂七八糟」的相親對象。
有女孩說自己性子直,第一眼就嫌他老。
孟雲想知道,這個「老」是年齡大還是長相老,不想對方還誇他長得年輕。
孟雲正在竊喜,一句「有點油」,又將他拉回了現實。
有女孩見面聊得挺歡,事後卻一句微信,將孟雲打發到了九霄雲外。
「學歷太低,工作不穩定」成了孟雲的短板。
自我感覺良好的孟雲,被余飛一句話打回了原型:在相親市場,你是食物鏈最底端。
有女孩還沒相互了解,已經規劃好了三胎。
就連孩子的初高中,都有了雛形,孟雲尷尬:不應該先戀愛麼?
對方卻回答:畢竟結婚,就是合作。
就在孟雲出入各種相親局的同時,他的好兄弟余飛,卻在另一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與女友丁點聚餐的時候,余飛直言:我要結婚,我要娶你。
沒想到丁點不幹了: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不單純。
為了驗證雙方能不能在一起,兩人開始了「結婚冷靜期」。
搬到一起的第一刻,兩人不約而同地「卷」了起來。
為了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兩人都丟掉了本來的自己,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這個動不動就收拾衛生,那個沒事兒非要做飯。
這個洗了內褲襪子,那個一定要整理衣櫥。
這個搞全屋清潔,那個想做滿漢全席;一個端出一道松鼠桂魚,另一個一定要苦學佛跳牆……
一段時間後,兩人都累趴了。
酒局上,兩人坦白,攤牌吧,不裝了。
回歸自我,家裡成了垃圾堆,誰洗衣誰做飯,沒了譜。
順手能做的事,兩人都不管,小家庭的秩序剛剛建立,立刻消失全無。
看《前任4》,不少觀眾表示:偷窺了自己的真實生活。
而那些恰到好處地金句和笑點,都能精準戳中每個站在婚姻和同居門檻上的觀眾。
喜劇,當然要讓大家笑,只有笑得足夠開心,在歡笑之餘也會帶給大家一些思考。
兩位男主人公,代表著當代情感中,掙扎著的兩類人。
一類,是余飛,他們擁有伴侶,想要踏入婚姻,卻被雞毛蒜皮和油鹽醬醋綁住了手腳。
另一類,是孟雲,他們想要找到另一半並步入婚姻殿堂,卻無法徹底與自由的自己解散,於是陷入了既要又要的擰巴和糾結。
我們可能是第一類,也可能是第二類,但在導演的筆觸里,那種都市情感的艱難和細膩,都躍然銀幕。
先看余飛,他有現成的女友丁點,一時上頭求了婚,開啟了結婚冷靜期,卻在日復一日的婚姻現實中冷卻了熱情。
一個晚上,孟雲發現余飛久久不回家,坐在辦公室玩遊戲。
被問起來,余飛回答,自己太累了,最不想做的事,就是回家。
雖然沒有一紙婚約,但同居的余飛,確實體會到了婚姻里男性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和矛盾。
當情侶兩人走進各自的生活,要磨合的不僅僅是生活習慣,更有性格,三觀,為人處世,生活方式。
這讓余飛陷入了到底應該「做自己」,還是為了丁點「做改變」的矛盾。
家裡的事,事無巨細,小到穿衣做飯,打掃衛生,大到收入規劃,社交圈子,丁點都要管。
余飛不想讓她設定太多的「規則」,他覺得這是對自己的束縛。
丁點卻認為余飛不想承擔作為老公的責任,因為兩人生活就要有規劃,就要讓她看得到未來。
兩個人都沒錯,可現實就是如此。
成為夫妻,就一定意味著改變,無非是一個人改得多一點,一個人改得少一點。
因為戀愛和婚姻,本就是完全不同的關係。
婚姻要求兩個人都要做出取捨,為了這個家,犧牲掉之前的一些習慣,甚至自由。
余飛和丁點的解決方式,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喝酒坦白局。
誰錯了誰喝酒,話說開就沒問題了。
當觀眾看到兩人的三場坦白局,也才get到導演想要表達的核心意思。
所謂「哥們義氣」,其實就是「求同存異」,兩人相處法則里的「義字當頭」,其實就是摒棄小的缺陷,只看大的道理。
這不就是當代情侶相處的最佳法則。
再看孟雲,他的經歷,也戳中了當下不少大齡單身青年的癥結。
相親的孟雲,終於碰到一個很好的姑娘。
她叫柳柳(劉雅瑟 飾),是個律師。
她腦子靈活,品味獨特,既成熟又風趣。
兩人三觀相合,志趣相投,甚至多年前,還買到過同一場前後排的音樂會門票。
緣分到了,自然該相處,吃飯看展仰望星空,喝酒聊天討論哲學。
兩人的關係,就剩一層窗戶紙,而這層窗戶紙,只需要一次勇敢就能捅破。
終於,柳柳率先出擊,但孟雲,卻逃避了。
孟雲自我分析,是因為獨處得太久,所以成了習慣。
但他的前任,酒吧老闆王梓(羅米 飾)卻一語中的:「你不是習慣了獨處,而是恐懼對你現在生活的改變。」
這句話,言中了大多數經歷過相親的大齡男女,不可言說的秘密。
他們不是不想戀愛,而是不敢戀愛。他們怕付出精力對一個人好之後,又因為各種原因鎩羽而歸,反而打破了現在保持的微妙平衡。
他們不是不期待一段全新的戀情,而是不太想踏出已經建立好的生活舒適圈,因為他們承受不起打破自己多年的習慣,闖入別人生活卻又無疾而終的代價。
面對全新的感情,孟雲一直如此。
不接受,不拒絕,不承認關係,也不過分親密。
他既享受跟柳柳在一起聊天的日子,也還沒準備好投入一段感情怕傷害到柳柳,作為一個真實的孤獨症患者,孟雲很難走出自己畫地的牢籠。
這真切的狀態,讓無數人自動帶入。
這也是為什麼,《前任4》里的段落,就像當代男女情感的一面鏡子。
它討論戀愛和婚姻,卻不僅僅止步於此。
最後的落腳點,依舊是獨立且複雜的個體情感,依舊是熟悉且陌生的人性。
好笑好哭,更戳心。
看過前作的不少人,總覺得之前的三部作品,有點放大個人的情緒。
畢竟「前任」的話題,自帶戀愛的感傷。
但在番茄君看來,這部《前任4》,卻提高了這個系列的立意和格局。
首先,它以細緻入微的洞察力,呈現著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和情感。
在戲劇性和現實性的平衡問題上,導演田羽生處理地很好。
他沒有刻意用「狗血」的事去渲染戲劇性,反而用平淡的鏡頭語言,描述著兩位主人公的一次次情感經歷和小小挫折。
整部電影中,沒發生什麼大事,卻似乎又有天大的事發生。
這導致沉浸在劇情中的每個觀眾,都被孟雲與柳柳的擰巴牽動著神經,都被余飛和丁點的家庭關係吸引著注意力。
所以,觀眾們在看完電影,才會感懷自傷,才會追憶過去,才會有所感悟。
其次,它以相對平等的視角討論男女關係,沒有強加的說教和價值觀。
除此之外,其她女性角色也都是獨立自由的個體。
無論是拒絕孟雲的小艾,還是酒吧老闆娘王梓,無論是醫生黃悅,還是帶孩子出場的林佳。
她們只是選擇了自己最舒服的人生。
孟雲最後的結局,已經表明了導演對待情感和婚姻的態度。
如果一個人能獨立清醒,自由快樂地活著,結不結婚,戀不戀愛,其實沒什麼。
我們不用因為他人的催促或世俗的習慣,就著急做出選擇。
只要一步一步探索和嘗試,一步一步走出舒適圈,活得自洽勇敢,過得瀟洒,其實也是人生。
這也是為什麼,《前任4》適合當代年輕人觀看的原因。
這裡面有相處之道,有人生道理,也有不少值得細細體會的愛情哲思。
只要看完後有所收穫,它就是成功的。
而那些「前任」,也終將會和《前任》整個系列一樣,變成人生路上,一道美麗的風景。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