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雖已老夫老妻,不減熱戀激情

2019-07-26     言說心志
《言說唐詩》【第2期】

杜甫很少寫愛情詩,《月夜》算是一首,詩中描寫的是患難夫妻之間深厚的愛情。

讀懂此詩,你會感慨:原來愛情的激情可以保鮮很多年!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註解

鄜(fū)州:今陝西省富縣。當時杜甫被安祿山的叛軍禁於長安,妻兒暫時寄居在鄜州。

看:此處應讀平聲kān,因為此句格律是「平平仄仄平」。

幌:帳幔;窗簾。

譯文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這兩句有人錯誤理解為:我在遠方憐惜年幼的兒女,他們還不懂得思念長安。

正解是:我在遠方憐惜你,年幼的兒女還不懂得你為何思念長安。

全詩譯文詳見評論,此處省略!

寫作手法

從對面寫。

明明是自己望月思妻,卻偏偏寫妻子望月思己。

為何從對面寫?

其一,時逢安史之亂,夫妻分處兩地,互相牽掛是必然的。雖是虛寫,卻也真實。

其二,說明夫妻間的感情深厚。因為,只有真心相愛的夫妻,才會互相牽掛。

寫作邏輯

首、頷、頸聯都在寫「獨看」,並且層層推進,尾聯筆鋒陡轉,改寫「雙照」。

由「獨看」到「雙照」,使「劇情」發生反轉,營造強烈的對比反差,同時也使首尾遙相呼應。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首聯提綱契領,設下懸念——為什麼「只能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頷聯承接首聯,解釋「只能獨看」的原因——相思無人懂——妻子身邊只有尚不懂事的小兒女。身邊有人卻無法傾訴,更增添「獨看」的孤獨感。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頸聯再次推進,描寫「獨看」的時長——霧氣打濕了髮髻,月光照冷了手臂,這是看了多久啊?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尾聯轉折,寫想像中相見時的情景。「雙照」對應首聯的「獨看」,令全詩渾然一體。

意境

詩人以前三聯蓄勢,每一聯都能將「獨看」的意境拔高一層,到頸聯時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目睹心愛的女人這麼思念自己,哪個男人還能淡定得住?早就衝過去將她緊緊擁入懷中了!當然,詩人在尾聯也是這麼乾的。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頸聯是最美的一聯。不僅人美,環境也因人之美而變美——霧氣因遇到體香而變香,清輝因映照玉臂而更清。

從頸聯可以感受到詩人熱戀般的激情!須知,詩人與妻子已成親多年,並且生育好幾個小孩了,然而詩人依然用「香霧」、「雲鬟」,「玉臂」這些滿帶「愛慕」之情的詞語形容妻子,這不正是熱戀時才有的狀態嗎?已婚男士可自問——現在是否已對妻子的體香麻木?現在是否認為妻子的胳膊是玉臂?

妻子這麼美,怎能教人不愛?

「鬟濕」、「臂寒」,則蘊涵著詩人對妻子的憐愛之情。

妻子這麼冷,怎能教人不憐?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前三聯均是偏靜態的畫面,而尾聯卻是一個視頻——夫妻坐在床邊互訴離別之苦,不知過了多久才漸漸止住淚水……

然而,視頻只有開始(倚虛幌)和結尾(淚痕干)兩個鏡頭,對於中間過程則隻字未提。偌大的留白,使人讀完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並不自覺的去腦補中間過程。

「雙照淚痕干」,言外之意是「獨看淚無干」。「獨看」是苦,所以淚無干;「雙照」是苦盡甘來,所以淚痕能幹。

因此,尾聯可謂寫盡了離別之苦,但又絲毫未落痕跡,因為一切只存在於意境之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dclNmwB8g2yegNDYp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