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咖啡比較酸?

2020-06-01     純味精品咖啡

原標題:為什麼有些咖啡比較酸?

很多人還不清楚,咖啡中不光有苦、澀;還有酸、甜!

在精品咖啡中酸質是最具爭議的屬性,雖然很多人都喜歡好的酸質,但酸質也常讓人產生疑惑。

什麼是酸質?為什麼會在咖啡喝到?酸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如何經由沖煮或烘焙來調整酸質?

1

什麼是酸質?

活潑、濃郁、尖銳、明亮、果香…這些詞常用來形容酸質,雖然用盡了形容詞來描述,有時候卻仍覺得形容不準確。

畢竟描述一種酸味是很困難的!

酸質有許多面貌,其影響了風味及香氣,形成核果類水果、甜桃及蘋果等味覺感受。同時酸質也會影響口感,進行專業杯測時,杯測師都可以辨認酸是否在口腔留下刺激的感受,假如沒有刺激感,代表酸質強度很低或沒有酸質。

酸質同時也是化學的化合物,影響著咖啡到底好不好喝的關鍵,只要了解咖啡化學成分就可以幫助烘豆師或沖煮者得到更好的風味。

但是如果沒有任何酸質,則會讓這杯咖啡喝起來過於平淡呆板。

顯微鏡下的酸質

咖啡的酸可略分為有機酸以及綠原酸兩種。

有機酸包含檸檬酸、蘋果酸、奎寧酸、醋酸、琥珀酸和酒石酸,上述這些是帶來果酸與好風味的酸。

咖啡中的有機酸,對於風味的呈現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這些酸各自賦予咖啡不同的風味特性:

  • 檸檬酸: 這與青蘋果是相同類型的酸,試著將咖啡與果汁感和清爽酸甜的青蘋果聯想。
  • 蘋果酸: 蘋果酸更具柑橘類的酸質,試著與檸檬、柳橙與橘子的酸連結。
  • 酒石酸: 類似於葡萄般的酸,也會大量出現在香蕉中的酸。
  • 醋酸: 換句話說就是如醋般刺激且讓人不愉悅的酸。
  • 綠原酸: 通常會在烘焙過程中分解成奎寧酸與咖啡酸,奎寧酸嘗起無法讓人愉悅。

這些成分會形成苦味、澀味及臭酸味。

因為這個原因,通常較深焙度的咖啡,苦味則會較多;

而較淺焙度的咖啡則嘗得到較多果酸。

有些生豆天生就有較活潑的酸質?

如果你想在喝咖啡時避開酸,那你應該從酸度很低的咖啡著手。

但有些咖啡不論你如何沖煮或烘焙,其天然的酸性本身就比較高,有可能是因為產地、品種、處理法,而種植環境的氣候也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 產地

每個產地的土壤性質以及酸的成分含量都不同,例如肯亞咖啡中蘋果酸較為普遍,而哥倫比亞咖啡的檸檬酸則較為常見,這代表肯亞咖啡有較多蘋果性質的酸、而哥倫比亞咖啡則較富含柑橘性質的咖啡。

  • 品種

品種影響咖啡的酸味,從阿拉比卡種來說,其綠原酸含量較低,因而降低咖啡酸度。而有些品種像是肯亞的SL-28品種,則知名於其活潑的酸質。

部分是基因帶來的影響,然而部分原因是來自種植的環境。部分品種較適合種植在較低溫的環境,而這同樣也會影響咖啡的風味。

  • 氣候&海拔

大多數美味的咖啡都種在較高海拔,但其實溫度的影響程度是大于海拔的。咖啡在較冷的氣溫環境下會成熟較慢,促使果實發展出較多風味。

而咖啡在沖煮時,即便是同一座山種植的咖啡,較高海拔咖啡就會比較溫暖氣候種植的咖啡有更豐富的酸質及香氣。

通常咖啡品種只要種植在正確的海拔,就會有較豐富的酸質。

  • 處理法

雖然我們都說咖啡豆,但其實它是咖啡果實的種子,而將種子外面的果肉等物質去除很麻煩,去除的過程就稱為處理法,而處理法會深深影響咖啡風味。

例如,水洗處理在去除果肉後會先浸泡在水中,去除蔗糖及果糖,這個過程會放大酸質而不影響甜度。另一方面,日曬處理的咖啡會將完整果實曝曬,增添整體的甜度並大幅提高酸質。

2

如何在烘焙時控制酸質?

你無法僅透過烘焙或沖煮,來創造出這支咖啡所沒有的風味。然而卻可以透過烘焙來強調或降低酸質。

首先是烘焙程度,大多數情況下,酸的濃度會在烘焙過程減少,而其他的酸性化合物則會透過降解而產生。

越淺焙的咖啡有越多咖啡的自然風味(當然也不可能烘得太淺,這樣會讓咖啡有臭酸味及草味)。越深焙的咖啡,越會覆蓋掉這些自然風味,取而代之的是烘焙味及苦味。而如何烘得深卻不形成苦味則是門功夫。

但烘焙並不只是讓豆子烘多久這麼簡單,這當中包含了調節溫度及風門,以確保發揮出咖啡最好的風味。

高溫會帶出酸質,只是要小心不要用太高溫烘焙而燒焦咖啡豆。為了追求良好的平衡,也要考慮咖啡豆本身的性質。豆子越軟,代表種植的農場環境越溫暖,需要更妥善處理烘焙的溫度。

烘焙前必須了解咖啡豆、透過觀察烘焙的溫度變化,試著在維持平衡的狀態下發揮出咖啡的酸質。試著品嘗不同焙度及烘焙手法的咖啡,這能幫助你了解烘焙如何影響咖啡的風味及酸質。

如何透過沖煮控制酸質

現在你有一包富含酸質的衣索比亞豆,且以烘焙手法強調這支咖啡的特色,但這就代表衝出來會好喝嗎?不盡然。如果沖煮過程有失誤,最後這杯咖啡仍可能非常平淡。同樣的,一杯富含巧克力風味的中深焙巴西豆,也可能因為萃取不足而有臭酸味。

什麼是萃取?萃取如何影響咖啡?

當水跟咖啡粉接觸的瞬間,風味及香氣物質就開始釋出到水中,而這就是萃取。萃取程度影響咖啡的風味,因為不是所有物質都會在同一時間被萃取出來。

沖煮時最先被萃出的是水果風味及酸質,接著是甜味,最後才是苦味。這代表萃取不足的咖啡會有臭酸味,不會有甜味且有些微苦味。但過度萃取的咖啡則會有苦味,且苦味會覆蓋甜味及酸質。

那要如何控制萃取?以下原則供你參考:

  • 研磨越細,萃取速度越快(註:萃取時間不同於沖煮時間)。研磨得越粗代表酸質越高、代表苦味越多。
  • 沖煮時間越長、萃取的時間也會拉長。短時間沖煮酸質越多,長時間沖煮則越苦。
  • 水溫越高,萃取速度越快,但太低溫則無法萃出酸質。「沖煮時會同時萃出好跟不好的酸質,熱沖的咖啡會比冷萃咖啡萃出更多酸質(冷萃咖啡的特性就是非常溫和的酸質)

想要得到酸質更高的咖啡,可以用較高溫的水、較粗的研磨及較短的沖煮時間。

如果咖啡臭酸,可以研磨細一點並延長沖煮時間,或是降低水溫來減少酸質。但是降低水溫的同時要記得拉長沖煮時間,因為萃取時間會因溫度降低而拉長。

但要再次強調,這些都是為了咖啡的平衡度,如果咖啡喝起來不太對,一次只動一個變因來調整沖煮配方。

酸質是個複雜的問題,有許多變因會影響其強弱感受。然而,挑選並衝出你喜歡的咖啡並沒有那麼複雜。

咖啡的迷人之處在於其豐富性、風味、香氣…,特定的烘焙手法、品種、處理法及產區,都會帶給酸質不同的影響程度。所以試著品嘗不同的咖啡、並透過實驗沖煮過程,找出你喜歡的味道,當你找出屬於你的味道時,遵照上面的沖煮指示來重現你喜歡的沖煮結果。

酸質可以為咖啡帶來平衡及活潑的感受,不論你喜不喜歡酸質,它都在咖啡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 END -

編輯:老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U-Zb3IBd4Bm1__Yfg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