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亞運會雖然已經結束,但總有些人的表現,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
比如全紅嬋。
在女子10米跳台決賽的賽場上,全紅嬋再次上演了「水花消失術」。
尤其是在第二跳407C(向內翻騰三周半抱膝)動作上,她的驚艷表現讓7位裁判齊刷刷地打出了10分滿分,讓她輕鬆奪下金牌。
圖源:新華社
網友銳評:「我吃火鍋往鍋里丟丸子都比這個水花大。」
大家毫不吝嗇對她的喜愛,給她貼上「天才少女」、「跳水之神」的標籤,把她捧得越來越高。
但震耳欲聾的誇讚聲響起時,我們常常忘了,她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女。
「天才」的另一面
全紅嬋稱得上是「出道即巔峰」。
東京奧運會女子10米跳台決賽,讓她進入許多人的視線。
5個動作,全紅嬋獲得3個滿分,全部動作滿分477分,她拿下466.2分,打破女子10米跳台的記錄。
一出場就是高光時刻,圍繞她的讚譽,如潮水般湧來。
美媒NBC的解說員給出了至高的評價,稱她的表現可以進入奧運會年鑑。
跳水皇后高敏誇她是「老天給我們的禮物」,還說她的出現斷送了好幾個運動員的奧運金牌夢。
郭晶晶都曾經表示過對她三跳滿分的羨慕。
她謙虛地自嘲,說自己跳了二十年都沒跳出過這麼多的滿分。
但是光芒如此耀眼的全紅嬋,過往履歷卻很「單薄」。
2020年10月開始的國內奧運選拔賽,是全紅嬋第一次參加國內大型比賽,她在賽前三周才把動作完全學會,連全國性的比賽都沒參加過幾場。
但3站選拔賽後,她積分名列第一,後來又輕鬆取得奧運冠軍。
從無人識到天下知,她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稱得上是「橫空出世」。
但是,在賽場上,她是搶走所有人注意力的強者,走下賽場,她像一個乖巧可愛的鄰家妹妹。
她很喜歡玩偶,這次參加奧運會,她的背包上就掛滿了各種玩偶。
她最喜歡的是小烏龜玩偶,因為覺得它又丑又可愛。
看台上的粉絲為她準備了小烏龜背包,一下子就在茫茫人海之中吸引住了她的注意力。
徵得粉絲同意後,她又把這份快樂傳遞給了教練。
東京奧運會奪冠後,激動到難以自抑的教練上演《獅子王》名場面,把她高高舉起。
她的關注點卻是「胳肢窩好疼」。
她喜歡愛玩《王者榮耀》等遊戲,卻讓她深感苦惱的是,因為未成年,她會被防沉迷系統拒之門外,每天只能玩一小時。
面對鏡頭,她像同齡人一樣社恐,路過採訪區,只想貼牆「逃跑」。
被問到奪金的感受,她也只是惜字如金地說:「很開心」。
在記者之中,流傳著一種說法——採訪全紅嬋是「記者最大的挑戰」。
記者曾經請她多說兩句,她也只是羞澀地說「還行還行」就跑了,只一臉懵的記者對著她的背影。
這個天真可愛少女,誰能不愛?
「成神」之路
全紅嬋「爆火」之後,除了成績,她的清貧家境同樣吸引大家的目光。
全紅嬋所在的村裡有38個低保戶,全紅嬋家就是其中之一。
全紅嬋的父親靠務農為生,全紅嬋母親患了病,貧窮的家庭連治病的錢都拿不出。
全紅嬋不知道母親得了什麼病,但她知道,站上了跳水台,能賺到獎金給母親治病。
出征東京奧運會前,她正是貪玩的年紀,卻因為沒錢,放假回家只能待在家裡,沒去過遊樂園,也沒去過動物園。
她最愛吃的零食,是小賣部五塊錢一包的辣條,她的心愿是開一家小賣部,讓自己有吃不完的零食。
即使摘得金牌之後,她的夢想也很簡單——開一個比小賣部更大的超市。
全紅嬋當時進入體校學跳水,一個重要原因也是這裡吃住全包,學習生活都不要錢。
但當時尚且年幼的她,並不知道自己踏上的是一條遍布荊棘的道路。
競技體育需要投入大量練習才能出成績,吃苦是家常便飯。
全紅嬋一開始加入的湛江體校,是廣東省條件最差的跳水訓練基地,和大家印象里池水清澈見底的場館截然不同,這裡使用的還是露天跳水台,牆壁破舊斑駁。
這導致孩子們的訓練進度經常受限於天氣,夏天打雷下雨、冬天太冷都不能訓練,全年只能訓練7個月。
但這個「全省最差」是全紅嬋的起點,也是她夢開始的地方。
跳台的跳板是鐵制的,經常在夏天被烈日烘烤得滾燙,她就用毛巾擠水給跳板降溫。
即使條件如此艱苦,全紅嬋也從未抱怨過,而是對自己提高要求,不斷克服艱難的訓練。
全紅嬋是同伴中第一個登上3米板的,接著又征服了5米跳台、7米跳台。
兩年後,她第一個站上了十米跳台,在常人看了都打怵的高度,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
她的教練陳華明直言:「全紅嬋對待訓練的態度和她能夠吃苦的精神在同批隊員裡面都是最拔尖的。每次訓練都是竭盡全力,把自己磨練到極致。」
加入國家隊之後,她仍對自己「狠」。
她對待訓練的態度是同年齡同一批運動員里最投入的,每天陸上跳在200到300個之間,水上跳120個左右。
僅槓上卷腹這個動作,每天就要練1000次。
比賽時一個動作失誤,她就回去每天練習10次,練到攻克為止。
她奪得的每一枚獎牌上,都沾滿了汗水。
造神也毀神
大家總是樂於把一個人捧上神壇,也喜歡拍著手,看她從高空狠狠摔落的樣子。
全紅嬋就是那個曾被捧上神壇的人。
人們放大她的光環,把她塑造成完美無瑕的模樣,貼上「天才少女」的標籤,便看不得她一點失敗。
東京奧運會結束之後,全紅嬋成績開始下滑,連續七次大賽,她都輸給了隊友。
甚至有人發文嘲諷,標題毫不留情地寫:「奧運冠軍也只是曇花一現」。
看客們拿著放大鏡審視她的種種行為,力求在白紙之上染上污點。
成績下滑,是因為接了太多廣告,沒心思在訓練上。
奪冠之後落戶廣州,被質疑成愛慕虛榮。
甚至還有人造謠她成績太差被退回省隊,逼得全紅嬋的主管教練都出來闢謠。
面對失敗,全紅嬋自己也很難過。
今年3月的全國跳水冠軍賽中,她只拿到了銀牌,賽後在接受採訪時,卻壓抑著內心的波動,一個勁兒地說:「我沒哭,我沒哭,下一場贏回來。」
實際上,曾經帶過她的教練知道她被捧成「天才」並不是一件好事,在一開始就曾出面替她辯解。
人們把她的成功歸結為上天的恩賜,所以理當一帆風順,卻太容易忽視每一個耀眼的成績背後,都是日以繼夜的苦練。
少有人知的是,奪冠之後,全紅嬋進入痛苦的發育期,身高體重都在增長。
跳水運動員每長一兩肉都足以讓教練戰戰兢兢,原來可以輕鬆完成的動作,在身體發育之後會變得很吃力,被一種「沉重感」牽絆,跳不動、翻不動都是常有的事。
而且男孩子發育長肌肉,女孩子發育會長脂肪,這讓體重控制更加艱難。
身高的變化,也讓很多動作都需要重新調整。
用「跳水皇后」高敏的話來說,全紅嬋今後的幾年,可能會像走鋼絲。
那根鋼絲在半空之中晃晃悠悠,行走在上面的人稍不注意,就會失去平衡,摔個粉身碎骨。
好在儘管艱難,她還是度過了這一難關,在亞運會成功斬獲金牌,再次驚艷所有人。
全紅嬋這一路行來,攀過絕頂,也行過低谷,聽過震耳欲聾的讚譽,也承受過無端的謾罵與惡意揣測。
但她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把跳水練好。
就像她在採訪時說的,「每次比賽的目標就是,每次超越自己一點點。跳好自己的,專注地去比賽跟去做動作。」
人們見不得「神」的隕落,但競技體育的賽場上,又哪有人能保持常勝。
在苛責她之前,別忘了她也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十六歲的孩子。
我們當然期望她取得更好的成績,為國家爭取更多的榮譽,但更希望她能享受跳水這項體育活動,在其中獲得真正的快樂。
她的路還很長,或許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長。
參考資料:
1. 《保護全紅嬋》 人物
2. 《把她捧成神,你們滿意了?》鳳凰WEEKLY
3. 《亞運會頂流全紅嬋,「天才」人設崩了?》 金錯刀
4. 《奪冠後貼牆「逃跑」,她可太萌了!》 環球人物
5. 《瞰奧·人物|水花的精靈——奧運跳水冠軍全紅嬋的成長故事》 北京青年報
6. 《「被看見」的全紅嬋》 新京報
18 / Oct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離蔭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