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考試了,所以說點實用的。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乾貨」,我理解所謂「乾貨」,就是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就好像從一個人十幾年、幾十年的積累和經驗中,提煉一兩篇文章,甚至一兩句話作為方法和技巧,另外複製給其他所有的人用。
這種現象我以前聽搞IT的同事們說過,叫「疊代」。數字、代碼可以疊代,人能不能疊代,我先保留意見吧。
都說「得語文者得天下」,那麼得作文者,語文一般也不會太差。
寫作這個事,我向來覺得感情比技巧重要,因為技巧可以學,感情難培養。但是要考試了,平時不燒香,臨時還不得好好抱個佛腳。換句話說,優秀的作文當然是既有飽滿的感情,又有一定的技巧,但現在條件不允許,在一場考試有限的時間裡,怎樣去寫好一篇應試作文呢?
第一,跟作文主題產生共情。
一般考試的作文都不會讓你自由發揮,會給出一個主題,比如,我的xx;一件感動我的事,等等。
這樣的主題如果確實有經歷,或者跟誰的感情比較深,那就可以產生共情,縮小範圍,把要寫的對象先確定下來。
主題、對象確定了,這個對象身上的事例也比較容易想,舉一兩個事例,再進行一兩句合理的升華,最後呼應一下開頭,那這篇作文不說有多優秀,至少不會太失分。
當然,肯定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跟主題產生共情,死活想不到什麼可寫怎麼辦?
如果自己確實對作文主題沒有感覺,記住感情是不能勉強的,不要硬著頭皮瞎編。既然走不了心,那就試試純技巧吧。
第二,不要跑題。
文章寫得再有文采,跑題了最多給個及格分。不跑題也沒什麼秘訣,就是多讀幾遍題目,把題目的要求理解清楚。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
比較有坑的題目是給了主題,但是採用半命題的方式。比如,XX是我的好朋友;我一想到XX就XX……
這樣的作文題目,不能直白地看出要你寫什麼,所以首先要記得把空白的地方補全,以便確定下面要寫的內容是人還是物。不光是寫作的時候補全,題目空的地方也要補,不然可能會失掉1分。
主題當然是結合得越緊密越好,如果孩子平時的閱讀量夠大,思維夠清晰,只要扣住了題目,那基本就不太會失分。
第三,不要多寫。
應試作文,可以多寫,但肯定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一句話能講完的事,你偏偏用了五句話才說完,那老師不會給你同情分,只會覺得你遣詞造句的能力還不行。
如果是字寫得特別漂亮的孩子還好一點,哪怕多寫,老師閱卷的時候也不會覺得不耐煩。
怕就怕,本來字寫得就不好,還超出格子很多,那老師就懶得看。
要求寫500字,能夠控制在600字左右是很理想的。
第四,保證卷面乾淨整潔。
卷面和多寫就像是一對雙胞胎。
字寫得不好的孩子,多寫了卷面肯定沒辦法保持乾淨整潔。如果再有塗塗改改,卷面就更加慘不忍睹。
就算老師負責任,耐心地看完,也不太可能會給高分。
字可以寫得不好看,但一定要保證清晰可見。給老師閱卷提供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第五,不要寫錯別字。
平時寫作文就算了,考試錯別字肯定是要扣分的。語文基礎不好,字詞能力薄弱的孩子,寧可犧牲掉文采,寫自己有把握的詞,也不要寫錯別字。
寫了錯別字,即便反應了過來,塗塗改改也是要命的。
小王說他們不讓用塗改液,鋼筆用橡皮,以我的經驗是不太可能擦乾淨的,而且力氣大一點,一擦就一個洞。用膠帶,一貼一大片,用塗改筆也不如不改。總之能不塗改就不塗改,能不寫錯別字就不寫錯別字。實在要用到那個詞,自己又不會寫,寧願用拼音代替。
第六,學會押題。
小學生的期末試卷一般還是以教材為主,根據我的經驗應該是他們這學期八個單元的主題之一,所以謹慎的辦法是把這學期寫過的作文主題都過一遍,跟孩子確定一下,如果寫這個要怎麼寫。
當然這種方法不絕對,主題越精確越難押,更靠譜的是多準備幾個素材。
比如,我的XX、最讓我感動的人、那件影響我的小事、那一刻我感到了溫暖……這些主題都可以寫同樣的人和事例。
快樂童年、那一天玩得真開心、假期的一天、記憶中最難忘的一天……這些主題也是一樣的。
所以平時多給孩子積累一些這樣的素材,考試的時候稍稍改頭換面,孩子考試就不會被作文卡住。
這些素材不一定都得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別人說的,書上、電視上看到的。甚至如果能把看到的範文故事借鑑到考試作文里的,也不是不可以。
第七,鎖死正能量。
文學作品可以是積極陽光的,也可以是頹廢陰鬱的,但是考試的作文,請給我把正能量鎖死。
就像有個老師給我舉的例子,讓孩子寫快樂的一件事,一個孩子寫自己放火把雞窩給燒了。快樂嗎?他自己是真快樂啊!能寫嗎?當然不能寫。即便寫得再好,再快樂,老師也不可能給分。
孩子清醒點,這是考試啊~
所以快樂的一天,可以是助人為樂,可以是陪伴家人,也可以是遊戲比賽,但絕對不能去燒雞窩。
這一點真的很重要,寫考試作文的時候,請家長一定給孩子敲敲小黑板。
第八,畫龍記得點睛。
能夠做到上面的七條,考試作文基本可以拿到良好。如果想再往上沖一衝,那麼記得給作文點點睛,拔高拔高、升華升華。
怎麼升華?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可以讓孩子背一背,誰誰誰說過:……這種方法在小學生作文里還是很加分的。
修辭手法可以讓孩子練一練,恰到好處的排比、擬人、比喻,會讓整篇文章生動起來。
如果平時也沒有什麼積累,那一學期的古詩、課文也背了一點的,這時候就可以用上,還能增加老師對孩子「靈活運用」的好印象。
平時也沒好好背書的怎麼辦?
好好好,最後的大招了。
——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想。
這時如果非要說,我們家孩子腦子裡什麼都沒想,那我也是真的沒有辦法。
作文說到底是一個人思想意志的體現,不管深不深刻,成不成熟,任何人對於一件事情都會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這種認識看法發散後,會形成自己的思想,即便寫得不夠準確,不夠好,但至少表達了你的態度和獨特,甚至可以看到童真很童趣,這些在沒有時間字斟句酌的應試作文里,也可以成為亮點。不知道怎麼升華可以把這個寫下來。
最後我想說,對於考試這種作文形式,技巧是要比感情重要。不過以上的方法,並不適合純文學的藝術創作,但話又說回來,完全自娛自樂的寫作形式僅限於個人日記,除此之外,隨心所欲寫自己想寫的東西,且完全不考慮讀者感受的創作形式,是沒辦法在大眾傳播領域實現的。
所以呢,無論是考試還是一般的寫作,都是在約束和自我表達的層面上尋找一種平衡。
作者介紹:陳妍,愛八卦、愛電影、愛孩子、更愛自己。著有《真正的教育在家庭》一書,全網同步上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