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縮減教材古詩文比例,日本卻大量增加,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

2023-02-21     奶爸聊教育

原標題:我們想縮減教材古詩文比例,日本卻大量增加,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

我們想縮減教材古詩文比例,日本卻大量增加,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

古詩文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每個人小時候至少都能流利的背誦幾首唐詩宋詞,優美的韻律和講究的用詞,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之美。不過,遇到文言文就讓人頭疼了,語句晦澀,詞義難懂,成為很多人的學習障礙,尤其到了中高考的語文考試,文言文已經成為重點失分項目,不少家長和孩子甚至提出建議,應當縮減語文教材里的古詩文比例,現在都21世紀了,誰還會講那些生澀拗口的之乎者也。

就在我們想要縮減教材中古詩文的占比時,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反其道行之,在他們的教材中大幅度增加中國的古詩文內容。

通過網友的分享,我們可以在日本小學生教材中發現李白的《靜夜思》、耿湋的《秋日》,以及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甚至看到這些日本教材,還會有一種神經錯亂的感覺,因為這些詩詞都是用漢語書寫在教材里,要是沒人說這些都是日本教材的內容,相信不少人看完第一眼,還以為是國內的語文書上的內容。儘管日本教材上《靜夜思》中兩句存在明顯的錯誤,「床前看月光」應該是「床前明月光」,「舉頭望山月」應為「舉頭望明月」,但是,也能看出我們的這位鄰居正在努力「推廣」中國古詩文文化。

不僅是在小學教材中有大量中國古詩文,日本的中學教材同樣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古詩文,都是一些非常經典的古文,譬如《師說》、《赤壁賦》、《捕蛇者說》、《桃花源記》等,同樣也都是用中文直接印刷,可見,日本在學習他國優秀文化上的不遺餘力。不止如此,日本中學教材中還有魯迅先生的文章,著實讓人驚嘆。並且在日本教材中還有一個發現,越是高年級的教材,中國古詩文的占比就越高。

看到日本教材大幅出現中國古詩文,人們對此議論頗多,有的人說,我們好多專家教授叫囂著要縮減古文,其實是在摒棄傳統文化。但是,我們的鄰居日本和韓國,他們卻把中國古文化深深地植入本土,韓國電視劇甚至還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個女孩要嫁給一個家境優渥的男孩,因為不懂茶道,不會背《出師表》,從而遭到男方親戚各種看不起。也有人說,這就是日本的「文化融入計劃」,他們在下一盤大棋,細極思恐

對於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我認為他們過於敏感,我覺得鄰國開始在各自教材中大幅度增加中國文化,反映的是我國正變得越來越強大,不僅是中華民族正在復興,中華文化也在復興,回顧漢唐時期,周圍鄰國無一不以學習中國文化為榮,現在日韓的做法,正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強大。其實,不止日韓,就是歐美很多國家,中文已經逐漸成為僅次於母語的重要語言,有些國家還把中國的春節列為法定節假日。可見,越來越多的國家,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正在被中國文化折服。

當然,我們也要小心一些國家的「鬼祟」行為,防止把「中國文化」占為己有的惡劣行徑出現。想要做好這件事,除了增強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互動,國內教育也要重視古詩文,值得慶幸的是雖然不少專家學者以各種理由建議減少中小學教材古詩文占比,但是,實際上,我們的教材中古詩文的比例不減反增,就以現在的統編版語文教材為例,小學階段的古詩文共有132篇,比之前的人教版教材多了55篇。初中階段,古詩文相較人教版也有提高,共計124篇,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體裁上較之前也更加豐富,從春秋戰國的《詩經》到清朝的古詩文,從詞曲絕句到諸子散文,從兩漢論文到明清小說,均有收錄。不僅如此,就連人們以為「大撤退」的魯迅文章,統編版教材也有不少,小學2篇,初中6篇。

家長和孩子也要正確看待教材中不斷增多的古詩文,這些代表了我們國家最為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它們,可以讓我們時刻記住我們的根在哪裡,意義重大。

對於日本大量增多中國古詩文的行為,你又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8ebcfe07c0d1e087188285db6dff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