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做的輔食,結果卻毫無營養,這麼辛苦為哪般?

2023-10-09     老張育兒

原標題:辛辛苦苦做的輔食,結果卻毫無營養,這麼辛苦為哪般?

年輕的媽媽,更願意花時間和精力照顧寶寶。

尤其是當下的大環境,媽媽們覺得隱形危險太多,吃得方面更要謹慎才行。

於是,很多自己都不會做飯的寶媽,加入了做輔食的大隊伍中。

還別說,為了寶寶的健康,這些年輕的媽媽做的特別認真,每天都在研究、實驗。

悲催的是:有些精心做的輔食,不僅沒有營養,而且還容易出現積食的情況。

要肯定一點,媽媽們願意為寶寶洗手作羹湯的想法是對的!

和外面的速食相比,自己動手做的輔食,無論是選材,還是製作工藝,都更加健康一些。

只可惜,媽媽們光想著食物是否健康,沒有考慮到寶寶的腸胃接受能力。到最後,反而弄巧成拙,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煩。

怎麼說呢?簡單一句話就是:好心,辦了壞事!寶寶幼小的腸胃,還沒有來得及品嘗其他美食,就飽受「摧殘」。

接下來,盤點一些寶媽經常做,可是營養和傷害指數都比較高的輔食。希望,還在做這些輔食的寶媽們,能「放過」寶寶。

毫無營養的輔食盤點,寶媽們要注意

第一種:菜湯

很多寶媽表示:寶寶不喜歡吃蔬菜,哪怕切的再碎,他都難以下咽。

可問題是,蔬菜中的營養很豐富,為了讓寶寶吃到營養的蔬菜,媽媽們突發奇想。

新鮮的蔬菜,摘洗切碎後熬湯。這樣的話,既保留了蔬菜的營養,又不用擔心寶寶不吃。

做好的菜湯,煮麵條也好、泡饅頭、泡飯也好,都是雙倍營養。很長一段時間,寶媽們還為自己的聰明竊喜呢。

可實際上:菜湯,並沒有什麼營養,久煮之後營養會揮發。甚至,高溫煮之後,菜湯中還可能有農藥殘留物。若是再搭配泡飯,簡直就是拿寶寶的健康開玩笑。

第二種:肉湯

在大人的觀念中:肉類,是比較有營養的食物,適量多吃對身體好。

可是,寶寶太嬌小,他們的消化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再加上咀嚼能力也不行,肯定沒辦法吃肉。

於是,又故技重施,把肉類煮成湯,用同樣的辦法泡飯、煮麵條。在媽媽們心中:煮好的肉湯里,滿滿的都是營養元素,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很有幫助。

可實際上:肉湯里的營養,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反而是油脂、脂肪比較多。本來寶寶的腸胃就很嬌嫩,如今再吃這麼多的脂肪,他們肯定消化不了。時間久了,脾胃也會受損,影響吸收能力和生長發育。

第三種:果汁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寶媽分不清楚:果汁和果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食物。

果汁,即便是用新鮮水果榨取,也是呈現液體狀;而果泥,卻混合了水果果肉,營養更全面一些。

很多寶媽不知道:果汁的營養價值,遠沒有果泥豐富。單從口感來說,寶寶確實更喜歡喝果汁,酸酸甜甜的。

可實際上:費盡心機給寶寶挑選水果,並且做成果汁,到頭來營養卻少得可憐。說白了,果汁就是一種有味道的飲料而已。水果中的營養成分,大多都隱藏在果肉中,寶媽們別不懂裝懂了。

說到這裡,很多寶媽都開始後悔不已。因為之前,經常給寶寶做菜湯、肉湯和果汁,覺得這種輔食既簡單又有營養。

結果,卻在無形中傷害了寶寶的脾胃。老話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一旦寶寶的脾胃受傷,就會給他未來的健康,埋下巨大的隱患。

所以說,在輔食方面要多注意,千萬不可拿寶寶的脾胃做賭注。好在一切還有挽救的餘地,接下來只要用心呵護寶寶的脾胃,還有機會。

關於輔食,寶媽們可以這樣做

1、注意食材的營養搭配

隨著寶寶年齡增長,他們對營養的需求,也會慢慢增加。在製作輔食時,一定要注意營養搭配,多挑選幾種食物,切勿單一。

2、儘量做成「泥」狀

一周歲前的寶寶,他們的乳牙還沒有完全長出來。可以把蔬菜、肝臟、水果和肉類,全部做成更容易食用和消化的「泥」狀。

3、養成少時多餐的習慣

一直覺得奶奶的「夢中情孫」,是貶義詞。在飲食方面,一定要少食多餐,不能讓寶寶吃的太多,對他們的脾胃不好。

寫在最後:給寶寶做輔食,除了食材健康、營養外,烹飪方式最好以蒸煮為主,可以減少脂肪、油脂的攝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7ee327955cf96e00795ec2bf9674c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