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的名字,可能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這個名字時我們上小學的時候都知道的。焦裕祿是和雷鋒、董存瑞、黃繼光劃等號的,他的精神感動中國。
2009年,焦裕祿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但是焦裕祿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名字,但是對他的事跡並不是很了解。
到底焦裕祿的精神是什麼精神呢?焦裕祿精神指的是「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紀念焦裕祿誕辰96周年,我們詳細了解下這個偉大人物的生平。
我們不必懷著多麼沉重的心情去看待這個歷史人物,我們應該懷著親切的感受走進他的生活。
大家看看焦裕祿的照片,是不是覺得焦裕祿曾經是個大帥哥呢?
放在現在焦裕祿的確是個小鮮肉,但是他是一個有實力的小鮮肉。
焦裕祿的家庭十分的貧困,11歲就被迫退學,退學後主要是靠買菜來維持自己的生計的。
抗日戰爭時期,焦裕祿參加了民兵,並且參加過解放博山縣城的戰鬥。
1953年,焦裕祿為了響應號召,從事工業建設,在這個工廠當過車間主任,後來稱為科長。
之後,焦裕祿前往哈爾濱工業大學進修,稱為祖國一個工業人才。
畢業後,焦裕祿回到原廠稱為車間主任,在此期間,焦裕祿不幸患上了肝病。
幾年後,焦裕祿稱為考縣縣委書記,可惜2年之後,焦裕祿因病去世,走的時候只有42歲。
他在蘭考縣工作的時候,當地自然災害十分的嚴重,風沙很大,焦裕祿不顧自己的病體,強忍著疼痛堅持工作。最終在焦裕祿的帶領下,蘭考縣的自然災害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可是就在風沙治理好之後,他也因病去世。臨死的時候,焦裕祿留下遺言,「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焦裕祿很感人,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