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讓大運河文化綻放新時代璀璨光彩

2024-06-24     金羊網

特約評論員/周軍

6月22日,在古老的運河之城——揚州,「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盛大啟動。活動別出心裁,巧妙運用揚州彈詞作為主線,圍繞「通江達海」「工開萬物」「水潤華章」「護我安瀾」等核心主題,通過情景交融的講述、引人入勝的音畫視頻以及豐富多彩的文藝表達,展現綿延的文化根脈、鮮活的生態綠脈、涌動的經濟命脈。線上線下聯動、大屏小屏共振,新時代「運河之歌」在網絡空間長久迴響。

水脈長流、文脈常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多次在江蘇考察時作出重要指示,囑咐要「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這條蜿蜒曲折的生態綠脈,不僅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瑰寶,更是連接南北、貫穿古今的文化紐帶、經濟命脈。站在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的時空坐標繫上,更覺運河分量之重。盛夏時節,媒體齊聚大運河原點城市揚州,用鏡頭捕捉運河之美,以細膩筆觸註解運河文化之魂,這對於弘揚和傳承大運河文化、推動大運河的保護和利用、增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提升公眾參與度和社會影響力等都有著重要意義。

一條大運河,穿越古今,縱貫南北,悠悠流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讓大運河文化綻放璀璨光彩,成為我們共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大運河是水路,更是文路。攤開中國地圖,觸摸潺潺「水脈」,中國大運河不僅串起沿線8省份的「運河情」,更連綴著中華文明的千年脈絡,深蘊其中的中華文明繁榮與輝煌、中國人民勤勞與智慧,構成了運河文化尤其精彩的段落。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設置「江蘇時刻」,發布了一批融媒體項目,公布了江蘇段重要考古成果,在追尋水脈中講好傳承故事,挖掘文化價值,可謂恰逢其時,回應時代命題。讀懂「何以中國」,仍需在時代背景下挖掘精神內核,升華文明價值,多維度展現沿線民俗風情、文學藝術、思想觀念等,帶著人們了解和認識運河文化,讓大運河成為讀懂「盛世中華」的重要篇章。

誰能洞穿文化的本質,誰往往就能最先搭上發展的快車。大運河穿越之處,山水形勝、歷史悠久、文脈深厚。如同運河奔流,文化只有「活」起來,才能真正被更多人所擁有、所喜愛。由江蘇廣電推出的《我和運河有個約會》探訪紀實片,通過尋訪一座城、約會一位非遺傳承人、講述一段生生不息的運河故事等方式,描繪文化強國的江蘇長卷。6月22日,一曲《漂來的人間》MV在網絡空間一夜走紅,唯美如詩的畫面,情深意切的歌詞,悠揚動人的歌聲,不僅是對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的崇高禮讚,更是對千年運河文化深沉而熱烈的呼喚。

幀幀「吸睛」,句句共情,讀懂「何以中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將進一步激活千年運河的流量密碼。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活動將踏足揚州、淮安、宿遷、徐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8座運河沿線城市,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探尋運河的古今脈絡。弘揚經年流淌的大運河文化,當深度融入數字時代,運用好數字化、網絡化等現代科技手段,將大運河的「前世今生」以更生動、更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公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運河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富礦」,值得助其進一步「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舉辦文化節慶、展覽、演出等活動,催生出豐富場景,詮釋好「何以中國」的時代命題,讓運河文化真正走進群眾心中,浸潤於一呼一吸,體現在一舉一動,從內心深處增強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

大運河記錄著過去的痕跡,也指向未來的方向。從歷史深入流淌而來,千年運河正在孕育著一座座現代化之城。我們不僅要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更要堅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運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著力講好運河故事、打造文化標識、構築精神高地。「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拉開精彩序幕,關注大運河,詮釋大運河文化,邁出的每一步都無比堅實,都將為中華文明之花增添絢爛光彩。(周軍)

編輯:束孟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66e0c7ab765ecc66d77272183a210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