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賞賜兩位將軍,一個要兵,一個要美人,二人命運天差地別

2024-08-06     歷史兩張臉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離不開一個團隊的輔佐,文臣武將,缺一不可。

但往往武將因為手握重兵,被帝王所忌憚,最後落得過功高蓋主的悲慘下場。

所以都說

「伴君如伴虎」

,給皇帝辦事,一定要拿捏好分寸,不然一不留神,就會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作為武將,大都是性格耿直、說一不二的辦事態度,相較於文臣來說少了一絲圓滑。

在乾隆時期,

海蘭察

烏爾登

作為乾隆的兩大得力幹將,立下戰功後,面對乾隆的賞賜,他們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事實證明,兩人最後的下場,也是有著天差地別。

乾隆的左膀右臂

海蘭察·多拉爾氏,滿洲鑲黃旗,據說他出生的時候,哭聲洪亮,周圍幾里都能聽得見,視察的官員路過他家,還專門跑去看了一眼。

乾隆二十年,這是海蘭察第一次出征,討伐蒙古準噶爾部。

海蘭察雖然是第一次上戰場,但是他驍勇善戰,大破敵人,取得了多次勝利。

回來後乾隆論功行賞,海蘭察被封為一等侍衛,賜號額爾克巴圖魯,巴圖魯就是勇士。

乾隆三十年,海蘭察作為先鋒,率領清軍從雲南進入緬甸作戰。

在虎踞關,海蘭察率領的先頭部隊遇到了十幾位緬甸軍,海蘭察當場射殺三人,其餘悉數被俘。

然後率兵攻擊老官屯的緬兵,殺敵200人後,又再次埋伏,把前來支援的400多名緬兵也悉數解決。

緬甸最難應對的就是騎著大象的部隊,海蘭察曾率領這500士兵,在渡口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象兵。

「烈風掃枯,迅其奚難。亦賴眾傑,摧敵攻堅。於塔巴台,射巴雅爾。是其偉績,勇鮮倫比」。

這是乾隆第一次為他題寫讚詞,並將他的畫像懸掛於紫光閣。

相比于海蘭察來說,烏爾登的出身那就好太多了,

身為索倫族上三旗的

烏爾登,是大清的正兒八經的貴族家庭。

所以當海蘭察還是在外征戰的一個小兵的時候,烏爾登已經是皇宮的一名侍衛了。

由於出身不凡加上自己身手又好,所以深得乾隆的賞識,不久後就把他派到軍營歷練,以便將來能委以重任。

在平定準噶爾一戰中,烏爾登也表現出色,屢立戰功,不過此時他和海蘭察還並不認識。

武將聯手退敵,邀功不同暴露性格

海蘭察和烏爾泰合作,是在

大小金川之戰

中,乾隆三十六年,清朝出兵征討,海蘭察和烏爾泰都奉命前去。

大小金川的土司聯合反清,由於地理位置的優勢,清軍吃了好幾次敗仗,乾隆一氣之下將阿爾泰革職,讓阿桂帶著援兵前去增援。

海蘭察和烏爾登帶著部隊聯手抗敵,等待阿桂的前來,為清兵保存了力量。

乾隆四十一年,海蘭察攻克了噶拉依河岸的險要地點,截斷了敵人的退路,並且生擒大金川的頭目,金川之亂被徹底平定。

大軍班師回朝,乾隆封海蘭察和烏爾登一等超勇侯,賜雙眼花翎、寶馬鞍轡、珠寶古玩......

並且還把宮廷畫師請來,為二人畫像,準備懸掛於紫光閣內,這可是天恩浩蕩啊,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此殊榮。

賞賜完後,乾隆還覺得不夠,但是又不知道在賞些什麼好了,於是主動問兩人:

還有什麼想要的?儘管開口!

烏爾登是從皇宮走出去的,那種溜須拍馬的套路他再熟悉不過了,於是立即下跪磕頭,感謝皇恩,烏爾登誠惶誠恐地表示:

臣沒有什麼想要的,惟願能為國效力,繼續為皇上平定四方,保大清江山永固!

烏爾登這話聽著像是忠心耿耿,兩袖清風、一心效力,但是乾隆聽完這話,並沒有多麼感動,也沒有搭話,而是轉頭詢問旁邊的海蘭察。

海蘭察跪地謝恩,起來後嘿嘿一笑:

「末將也沒什麼想要的了,末將粗人一個,要是皇上非要賞賜,那就賞我幾個美人吧。」

乾隆聽完哈哈一笑,這個要求太簡單了,當即下令賞給海蘭察幾個美女,而對於烏爾登的賞賜卻閉口不提。

對比之下,烏爾登那番表忠心的言辭,其實正觸了一個皇帝的眉頭,問我要兵?那不就是對軍權的渴望!難道以後是想反了不成?

而海蘭察只要幾個美女,放下刀槍後對權利表現得無欲無求,反而讓乾隆更放心了。

下場一個圓滿一個悲慘

論功行賞完畢後,海蘭察深得乾隆的信任,成了乾隆身邊的紅人,而烏爾登雖然能力不俗,但是乾隆對他有了芥蒂之嫌,漸行漸遠。

烏爾登除了自身的能力外,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索倫族,萬一真讓他拿了兵權,家族勢力豈不會更加強大!

金川之亂被平定沒多久,大小和卓那邊又鬧起了叛亂,這次,乾隆下令讓海蘭察和烏爾登再次合作,領兵出征去邊疆平定戰亂。

烏爾登之前不是想要兵權嗎?乾隆這次就成全了他,讓他作為主帥,海蘭察作為副帥。

烏爾登一下子來了鬥志,覺得乾隆還是非常重視自己的,但是他們沒想到,如果自己打贏了那還好說,可是萬一敗了呢?

果不其然,兩人到達邊疆後,連續多日天氣都異常惡劣,行軍困難,而是糧草被被迫中斷,後續供應不上。

兩人所帶的5000精兵被敵人圍困,後續的援兵卻遲遲趕不過來,

沒辦法,兩人不能坐以待斃,決定嘗試突圍,殺出一條血路來。

這場仗打得異常慘烈,兩人率兵突圍,最後只剩下幾百人了。

第一仗就打得如此窩囊,乾隆覺得自己這張老臉都要被丟盡了,立即讓他們滾回來!

海蘭察和烏爾登回到京城後,還盔甲都沒來得及換,就被壓進了大牢聽後發落。

烏爾登作為主帥,作戰不利,自然受到了處罰,乾隆也不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一道聖旨剝奪了烏爾登的爵位,不日斬首示眾!

而海蘭察作為副將,僅僅是被撤了職,不久之後,再次被乾隆啟用。

乾隆五十二年,台灣林爽文發動叛亂,乾隆命令福康安挂帥,海蘭察為參贊大臣。

海蘭察率領20人前往彰化八卦山勘察地形,遇到了在山上剛剛修築關卡的叛軍,海蘭察一馬當先,拉弓射死了沖在前面的叛軍,後面的叛軍看這陣勢,直接就被嚇跑了,海蘭察以少勝多,乾隆特予嘉獎。

乾隆五十三年,海蘭察率領清軍活捉了林爽文,奉命把林爽文押送回京。

台灣平定,乾隆特意摘下隨身佩戴的香囊賞賜給海蘭察,圖像再次被懸掛於紫光閣內。

乾隆五十六年,海蘭察又和福康安前往後藏平定戰亂。

在一次作戰時,清軍在山上設下埋伏,打了廓爾喀軍一個措手不及,敵軍且戰且退,海蘭察乘勝追擊,此戰大獲全勝。

這時候乾隆得知海蘭察的戰馬蹄子中了一槍,特意叮囑海蘭察

「作戰時要持重,不要輕易冒險」。

戰爭接近尾聲,清軍兵分三路進攻噶勒拉山,都取得了勝利,廓爾喀軍無力抵抗,主動投降。

清軍班師回朝,乾隆晉封海蘭察為一等超勇公。

海蘭察去世的時候,乾隆非常惋惜,特意開恩,把他加入恩入祀,並且第四次為他題寫讚詞:

「勇而有謀,侍衛鑾公。索倫巨擘,黼衣錫龍。圖形四番,福祿鮮比。旋終於家,矜惜無已。」

由此可見,烏爾登表忠心索要兵權,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悽慘下場,而海蘭察索要美女看似毫無上進心,卻身份地位、財富美女全都有了。

唐朝的郭子儀也是一身戰功赫赫,唐代宗感受到皇位受到了威脅,便封郭子儀為尚書令,並且賞賜了他很多美妾。

此時的郭子儀已是八十多歲的高齡了,但是他早就參透了唐代宗的試探之心,於是這些美妾照單全收,這才打消了皇帝的芥蒂之心,保全了性命。

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無論是郭子儀還是海蘭察,「權利是一時的,智慧才是永恆的」都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65eb4cb0a5e7a1593bf84a96d45ea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