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魁禍首可能是激素

2024-11-03     華商網

有一種困能穿越四季,那就是「吃飽犯困」!

這是因為你太懶了嗎?還真不怪你!這很可能是激素在「搗鬼」

吃飽就困?可能真不怪你

「吃飽後犯困」,有個洋氣的名字——「foodcoma」,翻譯過來就是「食物昏迷」。意思是:一吃飽,就想躺下「昏」過去。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foodcoma」背後的原因,是3種激素在作祟。

1.膽囊收縮素

人體小腸中會分泌一種激素,叫做膽囊收縮素,它是身體一種飽足信號,會激活大腦中負責睡眠的區域,讓人產生睏倦感。

在飯後兩小時,膽囊收縮素的含量會明顯上升。高脂肪的食物會刺激膽囊收縮素的分泌,所以吃完飯後,睡意更濃。

2.食慾素

食慾素也叫下丘腦泌素(Hypocretin),是下丘腦分泌的一類激素。

食慾素參與調節進食、睡眠和自主神經功能等,對「血糖穩態」有調節作用。食慾素隨著進食量的增加而逐漸減少。食慾素水平低下時,人體容易產生睏倦感。

飯後血糖升高,同時食慾素含量降低,會導致人體容易睏倦。

3.胰島素

血糖升高同時會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來進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同時,胰島素會促進蛋白質合成,為色氨酸進入大腦「保駕護航」。色氨酸在腦內先形成5-羥色胺,可進一步形成褪黑素。

而褪黑素大家應該不陌生,它是一種睡眠激素,分泌增多時,人體就進入了「夜間模式」,產生睡意。

所以,在各種激素齊心協力的「多重努力」下,吃完飯就犯困這件事,也就容易理解了。

至於大家常聽到的「腦供血不足」導致食困,其實證據並不充足。

有研究表明,進食時頸動脈的血流量沒有明顯的變化,也就是大腦並沒有供血不足。

2個習慣也可能「暗中搗亂」

可是,同樣是吃完飯,同樣是激素變化,為什麼不同人的狀態不一樣呢?同事中午去健身,而你卻只想昏天黑地睡上兩個小時?

這種差異可能與你的一些進食習慣有關。

1.吃大量精製碳水

像白米飯、麵條、饅頭等都屬於高血糖生成指數(GI)食物。

也就是吃完這些後,血糖上升速度很快,為了控制血糖的升高,胰島素會大量分泌,使得血液中5-羥色氨酸濃度增加,褪黑素增加,人就變得格外容易困。

2.吃得太油膩

吃太多高脂肪食物會給腸道、肝臟帶來比較大的壓力,這個時候就需要膽囊收縮素來興奮膽汁分泌,幫忙分解脂肪。而膽囊收縮素水平一旦提升,困意也就來勢洶洶。

有研究表明,人會因為攝入大量脂肪而降低警覺性。

避免飯後犯困的辦法就一個字:睡!20~30分鐘的午睡非常有效。如果沒時間,可以減少高脂肪、高碳水食物攝入,同時加強運動。 據騰訊醫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5efe12733609e7c314d96ce721b5e06.html
















最好的安排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