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一季度結束,表現有喜有憂

2023-03-31     電影情報處

原標題:2023第一季度結束,表現有喜有憂

作者 / 無念

轉眼間,3月過完,2023年第一季度正式結束。

截止今天,整個一季度,大盤累計近160億,同比去年第一季度(139.78億),上漲了14%左右。相比2021年同期(181.06億),則下降了11%左右。在這近160億的票房裡,光是春節檔七天的票房貢獻度,就超過了40%。

過去的這三個月,我們經歷了開年時大多數人「陽在家中」,電影院一片冷清的景象;也目睹了春節檔超出預期的小爆發,實現影史第二的好成績;更有像2月底3月份以來市場的不溫不火,上映的片子不少,但盤子就是熱不起來。最終,一季度結束,160億的成績,談不上特別好,但也算是合格發揮了

2023年,人們都說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全面復甦之年,甚至情報君也看到了不少「重回600億」的口號。能不能回到600億這個咱暫且按下不表,但至少,過去幾個月里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恐怕是今年接下來的時間裡,以及未來,我們所有人需要認真思考的

票房前十名,

進口片只占兩席

首先看一下目前的票房排名情況。

毫無疑問,作為一年到頭最重要、體量最大的檔期之一,春節檔的影片自然是第一季度里最大的貢獻者。票房榜(新片)的前五名,無一例外均是春節檔影片。同時,前五名影片,基本上都達到了10億的體量,雖然第四名的《無名》(9.3億)和第五名的《深海》(9.17億)都沒有突破10億大關,但起碼也算是10億體量的選手了。

從第六名開始,到第十名,分別是《保你平安》《鈴芽之旅》《交換人生》《蟻人3》和《迴廊亭》。除此之外,還有三部票房破億的影片,分別是《毒舌律師》《黑豹2》,以及《中國桌球》。

可以看到,整個前十名里,進口片只有兩部,其中目前今年的進口片票房冠軍,是日本動畫《鈴芽之旅》。影片上映後勢頭確實很猛,或許能夠打破《你的名字。》創下的日本電影在國內的票房紀錄。

而今年雖然是漫威電影重返內地市場的一年,但是接連兩部《黑豹2》和《蟻人3》都在內地市場啞了火。排除影片的品質影響,不得不承認,內地觀眾對於好萊塢超英大片,興趣度確實在減弱。而更慘的是另一邊的DC,《雷霆沙贊2》到現在票房甚至還沒到5000萬。

另外,榜單里的《保你平安》以及《迴廊亭》,都算是春節檔之後,冷檔期里表現不錯的選手,在整個大盤迅速遇冷,且進口片救市情況不理想的狀態下,幾部國產新片的破局入市,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整個低迷的大盤。而像《斷網》《風再起時》《不止不休》等此前吸引過不少觀眾的影片,卻並沒有取得預期的好成績,不僅也是一大遺憾,某種程度上也給後面相似體量的影片們帶來了不少的壓力。

好消息有不少,

但問題更值得警醒

整體看來,過去的這幾個月,相比去年,電影市場是處在穩中向好的階段的。當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問題。情報君總結了過去的第一季度,市場呈現出來的「喜」和「憂」。

首先,好消息是,影片的定檔、宣傳,以及上映,又重新恢復常態化

春節檔之後,雖然大盤冷得很快,但是至少電影市場給人的感覺是熱鬧的。一批新片又重新開啟了宣傳動作,同時宣發窗口期相比之前也延長了不少,「空降」的現象基本沒有了,更別提「無片可上」的情況了。每一周基本都能保證多部新片上映,包括進口片,也開始陸續重新回到內地市場。有片子上,大家才有的忙活,電影院也才有人進去看,這對於電影行業儘快復恢復繁榮蘇,一定是最大的可喜之處。

其次,2月份舉辦的柏林電影節,國內電影人集體出海參賽參展,也象徵著電影方面的跨文化交流重回常態化

今年柏林,兩部華語片入圍主競賽單元,此外多部新片入圍了其他多個不同的單元,國際紅毯上終於重新看到了國人的身影,這對於整個行業,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不僅象徵著電影節展作為重要的國際盛會,重回線下舉辦;也意味著疫情三年過去,電影又重新把不同文化語境下的人們連接在了一起;更是給今年接下來的其他節展活動,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另外,過去幾個月釋放的一些積極信號也預示著,今年或成為電影市場的「清庫存」之年

從最近一段時間,印度片一直在「清庫存」,上映一些很多年前的老片;再到華語片《不止不休》的終於上映,包括網上時不時傳出的一些消息,比如《堅如磐石》《涉過憤怒的海》,乃至頭部大片《封神》等一堆積壓許久的國產片,終於開始鬆動並正式過審等等。這些信息都釋放出了相當積極的信號,也給人重新帶來了不少幹勁。

不過,與此同時,過去這幾個月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其中的一些甚至已經出現很久了,而這些問題帶來的影響,恐怕更值得所有人警醒。

首先自然是檔期的冷熱不均的現象進一步加劇

過去關於冷檔期的問題我們說了很多回,業內對於這一點也都存在一定的認識,但是目前這個現象仍然很難解決。一方面在於,人們的觀影口味、習慣處在不斷變化中,當沒有多元、優質內容提供的時候,觀眾確實是不願意走進影院的;另一方面在於,疫情過後,經濟也需要一段時間的復甦,較高的電影票價也是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整個3月,有好幾天的工作日票房都位於2000萬以下,即便市場上並不缺新片,但是卻依然沒法改善這樣的狀況。

其次,情報君發現,腰部體量的影片,完全消失了

比如榜單的超級頭部,除了兩部40億+以外,次頭部的影片,即10-30億之間的影片,目前也只有一部《熊出沒》。5-10億體量之間的影片,目前僅有一部《保你平安》。

甚至,如果只看1億以下的影片陣容,形勢則更為嚴峻。整個5000萬-1億之間的影片,只有《不止不休》《不能流淚的悲傷》和《斷網》三部;甚至達到千萬級以上的影片數量,也才9部。500-1000萬之間的影片,只有一部,還是一部國產恐怖片。大量的影片票房甚至只有一百來萬,《撥浪鼓咚咚響》177萬,《荒原》194萬,《臍帶》125萬,《生無可戀的奧托》120萬……當然這些影片談不上是什麼體量多大的頭部影片,但是目前的這個市場成績,還是足以令人大跌眼鏡的。

最後,還有一點,如今進口片的質量和體量都大不如前,作為內地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其實也值得注意。

比如,哪怕是在疫情之前歷年的第一季度,雖然一般也只有春節檔能產出超級頭部選手,但是一般的3月份,一些進口片也還是會補足冷檔期帶來的熱度下滑的。但是疫情之後,隨著進口片遇冷,這樣的情況基本不存在了。

目前,進口片的整體大盤基本上只能占到年度大盤的15%左右,今年可能會比去年要高一些,但即便是這樣,也很難再回到20%以上。而當像是漫威這樣的超英大片開始陸續「失靈」之後,哪些影片會來補足這一部分的空缺,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另外,除了分帳大片,批片這一塊,在冷了這麼多年之後,是否也能給觀眾提供一些更新的選擇。庫存當然得清,但光靠著積壓的印度片來滿足國內觀眾不斷增長的觀影需求的話,顯然還是不夠的。

整體形勢向好,

未來仍值得期待

事實上,上面提出的這些存在的問題,也不是最近一段時間才發生的,有一些已經暴露很久了,只是一直都還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又或者,對於現階段的市場來說,也很難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不才過去三個月嗎,急什麼?

確實,或許三個月的時間不太具備代表性,大多數的腰部影片應該都會集中在未來的中小檔期里。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國產片想要去各大檔期里分一杯羹,那麼平日的檔期里就會越來越被「冷落」

而且,即便是各大檔期,能夠完全脫穎而出的影片數量也不多。五一、暑期、國慶、賀歲,除了這幾個檔期有機會貢獻10億+選手之外,其他的檔期發揮能力也都還比較有限。更何況,當影片特質不夠突出的話,哪怕片子再多,那可能也完全跑不出來,2021年的端午檔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大片一騎絕塵,小片難上加難。舉個可能不恰當的例子,這就像是一個偏科的學生,只有一兩門課名列前茅,剩下的全都徘徊在及格邊緣,甚至都不及格,這樣很難稱得上是「全面發展」的。

前一陣子,我們分別總結了目前年內可能有的10億+國產片存貨和5億+好萊塢存貨,發現其實真正具備頭部片體量的,其實也屈指可數。這樣的話,按照正常的檔期排布,除非能夠再來幾部有票房號召力的大片,不然就只能靠更多的腰部影片來推動大盤了。但是腰部影片在哪裡呢?至少就現階段的市場表現來看,能夠拍著胸脯說自己肯定能達到預期的選手,恐怕不多。

所以,接下來的電影市場,為了進一步帶動熱度,助推大盤,是否能因地制宜地採取一些措施?

比如,合理調整影片的最低發行價,利用「薄利多銷」的方式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再比如,更多地了解觀眾的喜好和口味,創作觀眾們真正愛看的內容,不再讓主旋律完全占據大檔期。再比如,既然進口片現在已經完全不具備威脅了,是不是能進一步放開,並引進一些超英大片、特效大片以外的片種,以及不同國家的優質最新批片,稍微豐富一下院線市場等等。

當然了,還是那句話,畢竟今年也才剛過去三個月。指望一個春節檔就實現全面開花,那也不太現實。整體上來看,形勢還是基本向好的。而且,只要取得了成績,那就是值得高興的事情。情報君也總結了第一季度的全球電影市場,全球票房的前十名里,國產片占據了五席,就是春節檔的那五部,並包攬了第一二名,可以說是一路領先。也希望今年接下來,國產片能夠再接再厲。

取得的成績既是一個鼓勵,也是一個期許。同時,呈現出的問題,也是給未來的道路,指明了一個方向。希望今年接下來的電影市場,能夠更加均衡地發展,各大檔期都能產出預期之外的票房成績,給觀眾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5a1b3be1291949687bfd063b07ee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