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親戚:共難不共富,窮時親近富時疏遠,親情為何變了味?

2022-07-23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中國式親戚:共難不共富,窮時親近富時疏遠,親情為何變了味?

什麼樣的親戚才最親?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有人覺得舅舅最親,有人覺得叔叔伯伯最親,因為親不親的這個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覺得血緣關係越近的越親,也有人覺得誰對我好誰最親。

其實自古以來,咱們中國就是一個特別重視親戚關係的人情社會,古人的社交圈往往都是從自身家族關係出發,然後慢慢向外界發展,哪怕是現代社會,如果你要在自己身邊畫出一個這樣的圈子,基本上也是從親戚關係開始向外擴展。

親戚

但是,相比古時候,現代人所定義的親戚範圍,已經大幅縮小,除開一些傳統保留得特別好的古村落,比如湘西和雲貴地區的村寨,可能他們一整個村子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親戚關係,甚至有些村寨里的人就是一個大家族。

但是你到城市裡面看一看,大部分人的親情社交圈,可能就只保留在直系親屬範圍內比較活躍,如果再往外延伸一點,很多親戚關係其實已經名存實亡,親戚之間很少往來,有些親戚可能一年到頭都很難有生活上的交際,這樣就讓我們感覺到,現在的親戚關係越來越沒有什麼人情味兒,過去那種傳統的家族觀念也越來越淡。

親戚

為什麼現在我們會感到親戚之間的那份親情越來越淡?甚至親戚之間的感情有種變味的感覺?我記得小時候所體會的親情很溫暖,很熱情,可能有些親戚,小孩子根本不認識,也不知道應該怎樣稱呼,但是逢年過節大家聚在一起,那種其樂融融熱熱鬧鬧的感覺,真的令人很懷念。

反觀現在,越來越多人感到的是親戚之間的疏遠,甚至我在網上有看過一個熱帖,說現在的親戚,都是「共難不共富」,大家條件都比較差比較困難的時候,反而關係會親熱一點,一旦有親戚富裕發達了,大家再聚到一起的時候,無形中就變得有點尷尬和疏遠,從前不分彼此輕鬆愜意的親情關係,開始有種變味的感覺。

親戚

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這種感到親情變味的體會並非個例,特別是對於在親情關係中處於低位的人,特比是相比其他親戚沒那麼富裕的家庭,可能會有更多的體會。

其實這種現象,也並不僅僅只存在於現代社會,我們的古人早就說過「遠親不如近鄰」,還有一句更現實的,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其實這些俗語早就把親戚之間的人情冷暖和人情世故說得非常明白了——親戚之間一旦有了層次上的差距,就一定會有人覺得親情正在悄然變味。

有人說中國式親戚,是「窮時親近富時疏遠」,姑且不說這句話到底對不對,但這樣的現象肯定是存在的。從古至今,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社會矛盾,親戚之間也是這樣。

親戚

有的人富了,擔心窮親戚來找自己借錢,故意疏遠窮一點的親戚;窮一點的人看到親戚富起來了,可能各種心理都有,有的替他高興,有的感到不公平,甚至還有眼紅嫉妒的。

總之,不管怎樣,親戚之間一旦有這種貧富差距和層次距離的時候,關係就很難回到過去大家都平等的位置上來,這是親情會變味的原因之一;

第二點,現在的生活模式不像過去,大家都在一個大家族的體系下生活,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讓一個個的小家庭慢慢脫離了原來的家族獨立發展,親戚之間的聯繫也不像過去那樣頻繁,生活上的交集也越來越少,所以「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的確是真理。

親戚

但是有些離得比較遠,發展得相對慢一點的親戚,體會到的就是被疏遠被冷落,因此,有時候親戚之間還是要常來常往,親戚關係雖然不會改變,但親情有時候的確會因為忙碌而被忽視。

其實,金錢社會最難得的一份真摯的情感,無論是友情,還是親情,都應該用心去維護,假設沒有這些情感圍繞在我們身邊,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58751d3011fb4ba0eafd671eafba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