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七,婚八,壽九」,紅白喜事的傳統老規矩,有啥講究?

2023-02-10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喪七,婚八,壽九」,紅白喜事的傳統老規矩,有啥講究?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年當中宴席最多的就是臘月和正月?反正以往常經驗來看,每到快要過年的時候,或者在春節期間,各種婚喪嫁娶的事兒就好像扎堆一樣,有時候一天吃幾個地方的席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很多地方把婚宴壽宴喪宴統稱為「吃席」,也就是俗稱的「酒席」,當然有些地方「吃席」的意思就是喪事,甚至用「吃席了」來代指有人去世。

酒席

通常,人們一般把結婚做壽叫「紅」,稱喪事為白,合起來就叫「紅白喜事」,俗話說「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老百姓對紅白喜事通常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傳統老規矩。

比如婚宴和壽宴得收到請帖才去,而喪事只要知道消息哪怕沒人通知,一般也會主動去參加追悼,總之無論是婚宴喪宴還是壽宴,都有很多習俗講究和忌諱,過去有句老話叫「喪七,婚八,壽九」,說的就是婚喪壽宴的一些傳統規矩,你知道有啥講究嗎?

酒席

「喪七,婚八,壽九」,這句話完整的說法應該是「喪宴吃七,婚宴吃八,壽席吃九」,按照傳統,過去辦喪事的宴席,只有七道菜,婚宴的酒席,則是八道菜,壽宴的席面最豐盛,一共有九道菜。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矩呢?其實和我們傳統文化中對數字的特殊講究有關。喪宴吃七,「七」這個數字,在傳統文化中和祭祀有很多關聯,比如周代的禮制當中,就設立有七種祭祀,《禮記》中稱之為「七祀」 。

酒席

傳說人有三魂七魄,魂離開人的身體不會讓人死亡,但是魄不可以,魄如果和身體分離,人立刻就會失去生命,所以一個人去世以後,他的魂還要飛往鬼門關經歷六道輪迴,而「七魄」則直接消散,這就叫魂飛魄散。

從上古時代起,人死之後的祭祀活動就以七為周期,比如頭七、二七、三七,一直到末七,一共七七四十九天,這叫「燒七」或者「守七」,當然在現代的喪葬活動中,通常只保留了頭七的習俗。

酒席

民間的葬禮,因為受到傳統祭祀文化中「七」特殊意義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喪宴吃七」的規矩。

婚八,說的是「婚宴吃八」,按照傳統,過去婚姻的酒席,一般安排的是八冷八熱,也就是八道熱菜,八道涼菜,寓意八八大發,成雙成對!

結婚是人生的大喜事,婚事的主題是「雙喜」,所有的東西都要成雙成對,一切和數字有關的都要蘊含美好甜蜜的祝福,數字八既是雙數,還諧音發財的發,婚宴吃八的習俗,其實是對新婚夫婦以及所有賓客的美好祝願。

酒席

壽席吃九,同樣也是用酒席上的九道菜、來寓意老人家能活得長長久久。按照傳統,六十為壽,也就是說人到六十歲的年紀才能做壽。

但是做壽也有做壽的講究,比如很多地方做九不做十,七十大壽要提前到六十九歲做,因為古人認為凡事不能十全十美,不能夠太過圓滿,所以正十的大壽要減掉一,變成九,長壽的福氣才會真正長久,這就是「壽席吃九」的由來,不知道在您的家鄉,還會不會遵循「喪七婚八壽九」的習俗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00b086b880c947db2a99f4fd0c10d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