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沉迷直播45萬積蓄被打賞一空,女兒:老人患腦萎縮

2022-07-01     快推正能量

原標題:六旬老人沉迷直播45萬積蓄被打賞一空,女兒:老人患腦萎縮

要是能重來,張悅(化名)一定會在注意到端倪之初就攔著父親。

但現實是,父親張軍(化名)去年年初註冊了某短視頻平台的帳號後,就沉迷於在平台上觀看主播直播並打賞。今年6月初,張悅查詢了父親的銀行卡餘額,才震驚地發現,父母一輩子的積蓄已經被父親打賞一空,金額高達45萬元。

在張悅將列印的銀行流水放到父母面前時,父親張軍愣住了:「我是花錢了,但是怎麼可能花了這麼多?」母親看了帳單之後,直接一頭栽倒在地,家裡亂成一團。

64歲老人沉迷直播打賞

外孫發現端倪

凌晨三點,張悅從夢裡醒來,準備下床倒杯水喝。沒想到路過父母房間時,卻看見屋裡透出點點手機螢幕的光。張悅推開門,看見64歲的父親張軍正捧著手機認真地看著,「爸爸,還不睡?」

自從2020年下半年查出甲狀腺癌來,一向心態年輕的父親好像受了刺激一般,從前經常到處跑,現在不願意出門了,還經常發脾氣,有時候忘事忘得厲害。最近父親註冊了一個直播平台,經常點進去看直播,有的時候晚上很晚了也不睡。張悅也看過一眼,上邊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聊天的,很熱鬧。既然父親喜歡看,那就看去吧,解解悶也行,張悅想著。

「因為我父親本來就有挺嚴重的心臟病,這次得病了之後他脾氣不好了,容易發火,一發火一生氣就容易犯病,我們就儘量什麼事兒都遷就著他。」現在回憶起當時,張悅有些懊惱,「我知道他看直播的時候可能會花點錢,但是沒想到他會花這麼多。」

事實上,張悅9歲的兒子去年就和張悅說過外公看直播打賞的事。張悅回憶,兒子博博曾在玩鬧的時候對她說:「媽媽,我外公是榜一呢!」從沒玩過直播平台的張悅當時不以為意,覺得兒子太小,可能自己都不懂自己在說些什麼。

今年6月3日,博博再次對張悅說:「媽媽,我外公的號等級已經很高了,都46級了。」

張悅這次多問了句:「什麼等級,等級高怎麼了?」博博拿著自己的iPad給張悅展示,原來小孩在使用外公手機的時候看到了外公的平台號等級,回頭就在自己的iPad上檢索了打賞等級對應的花錢數。

張悅拿過來一看,感覺大事不好。

打賞出去45萬

老兩口雙雙住進醫院

「我一看不對勁了,就抓緊去銀行查我父親的餘額、查流水,最後一統計,我父親看直播打賞出去了45萬!」張悅感覺天都塌了,她把銀行流水列印出來,回到家拿給父母看。

父親拿著流水直發愣:「怎麼可能這麼多,我真沒花這麼多……」母親看了帳單,直接兩眼一黑暈倒在沙發上。

這個端午節假期,張家沒能好好過。張悅母親因為情緒激動住進了醫院,父親張軍心臟病發,也跟著住進了醫院。張悅照顧兩個老人,忙得腳不沾地。經過十來天的休養,兩個老人出院了,但是45萬元沒了的陰影,時刻籠罩著這個家庭。

「這一折騰,我父親的心臟狀況又不好了,我就不敢再刺激他。但我母親一直不能接受這個事,她在家天天念叨,抱怨我父親,心疼一輩子攢下來的錢就這麼沒了。我兩頭都得哄著勸著,心力交瘁。」張悅說,父親張軍對自己打賞了45萬的事情一直不肯相信。

「他就一直說我沒花那麼多,我說銀行流水上都有,您看看這錢是不是都打那個平台上去了。」

張悅向記者提供了自己從銀行列印的流水,帳單顯示,從去年2月起,到今年6月3日,帳戶每月都有不菲的金額轉帳到某直播平台的帳戶。每筆的轉帳金額不等,有30、99、298元的小額支付,也有518、1598、2998元不等的高額支付。「有的時候一天花出去1萬多。去年二月、三月、四月這三個月是最多的,一個是8萬多,一個11萬多,一個是9萬多,這三個月就花了將近30萬。」張悅說。

記者下載了該短視頻平台,發現平台設置了不同的榮譽等級,升級的方法是充值刷禮物,用戶消費的幣數越高,等級就越高。平台虛擬幣和人民幣轉換率是10:1,即一元人民幣可購買10個平台虛擬幣。在直播中,平台設置了不同幣數的禮物,有價值1個幣的愛心,也有價值上萬幣的火箭、嘉年華等。

按照規則,升級還可以解鎖新的特權,如等級達到25,就可以解鎖百人以下直播間入場特效,等級達到40,可以解鎖至尊彈幕等。

迷戀被追捧的感覺

老人去年被診斷為腦萎縮

父親住院的那幾天,張悅拿到了父親的手機。躊躇片刻,點進了那個對她而言十分陌生的圖標。進入平台後,張悅找到直播入口,隨便點了個直播間。「當時我一進去,就看見我爸的暱稱從螢幕上划過,說高山(涉受訪人隱私,本暱稱為虛構暱稱)加入了直播間。然後主播就特別熱絡地打起招呼,喊我爸的暱稱,說高山哥,你來了,好長時間不見你了,快點來幫我打榜。」

張悅嚇了一跳,退出後不死心又試了幾個直播間。「我就感覺好像每個主播都認識他,有一個點進去像是幾個主播在打PK,看見我進去了就喊,說高山哥快來幫幫我,我的票數低了。」張悅覺得,「主播這種語言的刺激,感覺像在誘導人花錢。」

張悅看到,一旦直播間有人大額打賞,直播頁面會出現華麗的禮物特效,緊接著主播驚喜萬分報出打賞人的暱稱,有的主播會喊著:「謝謝XX大哥,各位哥哥姐姐們,都給我們大哥點點關注!」評論里也都在歡欣雀躍,一行行點贊大拇指刷過去。

父親出院後,為避免再刺激他,張悅與父親聊了多次,父親也承認確實迷戀被追捧的感覺。「PK的時候直播間的觀眾都在喊我,我一打賞主播贏了,所有人都給我點贊,說『咱們有高山哥呢』這些話,那個時候特別有自豪感。」張軍說,後來主播PK,有時候他一進直播間,對面直播間主播就直接認輸,「因為知道高山哥來了,那就沒有贏的可能。」

但是,即便坦誠了沉迷打賞的心路歷程,父親張軍依然在女兒面前不鬆口:堅決不相信自己花了45萬。「他就一直覺得,我和我母親說的45萬是在誇大,是為了讓他內疚,讓他以後不敢去花錢了。我就感覺到,可能他的腦萎縮症狀影響到了他的判斷,自己打賞了多少都不清楚了。」張悅說。

張悅向記者出示了父親張軍的一份身體檢查報告。這是一份CT檢查報告單,報告日期為去年8月26日,CT診斷結果為「腦萎縮」。

「這是阿爾茲海默病的前兆,我父親嚴重的時候剛吃完飯就忘記了,問我怎麼還不做飯。」張悅說,「他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了,他知道他花錢,但他不知道他花了多少錢,可能當時打賞出去了,他後腳接著就忘了。」

女兒申訴未獲回復

質疑平台老年人打賞機制不完善

事情發生後,張悅多次打電話到直播平台諮詢。在講完父親張軍的情況後,平台客服表示,平台對未成年人充值設置了退款申請渠道。但張軍是成年人,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平台沒有辦法進行退款。

對於這一回應,張悅覺得不能認可。「在網絡上,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在判斷能力、認知能力上都存在很多局限,有的像我父親這樣的老年人,他們真是不清楚自己花了多少錢。」張悅認為,「未成年人受到了保護,我們能不能也保護一下老年人,不讓他們把一輩子的血汗錢都搭進去?」

多次反饋後,張悅收到平台簡訊發來的一個連結,點進去後是平台設立的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申請區。張悅按照選項填寫了信息,並上傳了父親的使用情況、病例證明,以及自己與父親的關係證明等材料。但是提交後,張悅至今沒有收到平台的後續聯繫。

記者在上述未成年退款申請區看到,申請退款後將封禁充值消費能力,並扣回未消費幣。平台公示了處理未成年人退款情況:近3月,平台已累計處理15694起未成年人退款。

不過記者在「退款須知」中看到,這一流程僅支持對申請日前12個月的充值申請退款。還寫明「本平台不支持成年人(18歲以上)退款申請,一經核實將駁回申請」。

「還有另一個問題。我本想在平台上找我父親的消費記錄留存下來,結果發現平台只能查詢最近三個月的帳單,再往前的就不顯示了。」張悅也就這個問題諮詢過平台客服,客服稱這不歸他們管,有專門的運營部來管。張悅認為這很不合理,「你像我們在淘寶的訂單,多久之前的都是可查的,為什麼這裡就顯示三個月,是刻意不想讓人查嗎?」

如今,距離發現父親巨額打賞已經過了二十多天,張悅一邊等著消息,一邊努力修復著家人生出的嫌隙。「我現在就想著,如果平台能退給我部分資金最好,退不了也不要再和父母提起這個事。人是最重要的,我只要我父母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別再犯病了,比什麼都強。」張悅說。

涉成年人直播打賞判罰不一

律師:三種情況可視情撤銷贈與

記者搜索發現,近些年有關直播打賞的糾紛並不鮮見,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主播」「打賞」等關鍵詞,能夠檢索出上百份民事案件判決書。記者也注意到,在這些案件的判決中,各地對能否撤回打賞款的判罰不一。

「目前針對直播打賞的案情主要爭論集中在打賞的定性上,一種認為直播打賞是網絡服務合同,一種認為是贈與合同。」 山東博翰源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賈瀾濤告訴記者,目前來看,認定為贈與合同,當事人能夠撤回打賞款的可能性更大。

回到張悅父親巨額打賞這件事上,賈瀾濤認為,張軍若想撤回打賞款難度較大,但並非沒有可能。「目前有三種情況可以視情撤銷贈與,一是未成年人贈與,他們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二是用公款打賞主播;三是成年人配偶一方主張自己對巨額打賞完全不知情,打賞行為侵犯了夫妻雙方對共有財產的處分權,可以向法院起訴撤銷該贈與。」

賈瀾濤說,從張悅的講述看,其母親對父親的巨額打賞並不知情,張悅可以搜集好打賞的原始數據,參考第三種情況去維權。

那麼,張悅主張父親存在腦萎縮等症狀,可能影響到父親對打賞的判斷,這一點能否成為撤回打賞款的關鍵要素?賈瀾濤認為,這涉及到我國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劃定。

根據我國民法典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八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正常情況下,老年人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當然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父母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這個首先你要提供證據證明,再一個這個認定務必慎重,因為一旦認定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相當於同時剝奪了這名老年人的很多權利,比如立遺囑等等。」 賈瀾濤說。

記者注意到,目前我國對直播打賞的規定,主要集中在對未成年人打賞的規範上。如今年5月初出台的《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規定,網站平台應當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嚴格落實實名制要求,禁止為未成年人提供現金充值、「禮物」購買、在線支付等各類打賞服務。

就在6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遊部印發《網絡主播行為規範》,列出網絡主播在提供網絡表演及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中不得出現的31種行為。其中明確:不得通過有組織炒作、僱傭水軍刷禮物、宣傳「刷禮物抽獎」等手段,暗示、誘惑、鼓勵用戶大額「打賞」,引誘未成年用戶「打賞」或以虛假身份信息「打賞」。

近年來,我國網絡直播行業發展迅猛,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7.03億,占網民整體的68.2%。「也就像張女士所說的,老年人直播打賞,目前我們對於這塊還沒有保護起來,64歲老人打賞45萬事情的發生,值得我們更深入思考。」 賈瀾濤說。

原標題:《64歲老人患腦萎縮沉迷直播,45萬積蓄打賞一空:迷戀被追捧的感覺》

來源:齊魯晚報

實習編輯:胡詩雨

文章來源於:頂端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4f48444f8a2803074a3296defe7f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