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糖尿病人這樣學做控糖飲食法!21天後穩糖美食沒有糾結

2022-07-04     快推正能量

原標題:醫生:糖尿病人這樣學做控糖飲食法!21天後穩糖美食沒有糾結

據統計,我國糖尿病人數冠絕全球,已有1.14億人被診斷患有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總人數的1/3,但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僅為1/3。那麼,得了糖尿病以後要注意哪些指標,控制血糖要注意什麼?

糖尿病被稱為「不死癌症」,會引發一系列疾病,從頭到腳傷害患者,只關注血糖指標是遠遠不夠的!如何進一步了解糖尿病發展進程?

1.

空腹、餐後血糖

血糖長期處於超標狀態,會導致全身疾病,發生致命危險,如:足部與下肢病變、失明、腎衰、腦梗等。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血糖指數調整藥物。

糖尿病指標

空腹血糖 >7mmol/L,餐後血糖 >11mmol/L

※ 糖尿病前期指標

空腹血糖:6.1-6.9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7.8-11mmol/L

2.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與血糖濃度成正比,能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一般3個月測一次,是判斷病情的重要依據。

※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的控制情況

控制正常:糖化血紅蛋白<7%

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紅蛋白>8%,需要調整藥物

但具體還得根據患者年齡、病情等情況調整控制目標。

3.

體質指數(BMI)

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BMI指數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 體質指數公式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²(m)

4.

血 壓

糖尿病與高血壓為同源性疾病,病因、危害等方面都有共通性,兩者常常合併發作,形成糖尿病高血壓。

※ 高血壓判斷

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3次非同日測量,收縮壓和舒張壓任何一個達到上述標準,都稱為高血壓。

5.

腎功能

糖尿病腎衰竭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尤其多見於多年的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會造成腎小球的生化組成異常,導致血漿蛋白漏出,形成腎小球硬化,推動糖尿病腎衰竭的發展。

6.

肝功能

糖尿病患者體內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相對缺乏容易引發肝臟的蛋白、脂類等代謝紊亂,容易引發脂肪肝,形成糖尿病性脂肪肝。但合理地控制糖尿病可改善脂肪肝患者的預後。

了解基礎的肝臟、腎臟功能,也有利於藥物的選擇。

7.

眼底檢查

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激素及細胞代謝異常,會引起眼組織,神經及血管微循環改變,造成眼部營養和視功能的損壞,易導致黃斑、視網膜等的病變,嚴重時可致盲。

但早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沒有症狀,眼底檢查是診斷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主要手段。

血糖控制越差,出現併發症越早、也越嚴重,出現以下情況時需引起注意。

1、血糖居高不下或是波動幅度大;

2、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可能造成心肌梗死、腦梗塞;

3、合併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伴有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等;

4、出現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

平穩血糖,飲食、運動起到重要作用,但飲食方面應該怎麼吃,水果究竟能不能吃?如何健康運動?

1.

日常均衡飲食

不規律的進餐,特別是不進早餐易引起血糖偏高,導致胰島素水平忽高忽低。循序漸進的控制主食,儘可能選擇低熱量高容積的食物。若要加餐,得保證全天的總熱量不變,避免血糖過高及低血糖。

※ 一天熱量值

一天熱量值計算=(身高cm-105)*30

※ 食物選擇

豆類、莜麵、蕎麥等雜糧,升血糖的速度慢,消化慢;

薏米含糖量較低且易有飽腹感,燕麥的升糖指數最低;

鎂元素輔助調解血糖,可適當食用巴旦木等堅果。

2.

吃對水果

水果中含有果膠,可以阻止胃腸道對葡萄糖、果糖吸收,促進腸道排空,減少糖分的吸收,以控制血糖。但水果也含有糖分,該怎麼吃?

選對水果

儘量選擇對血糖影響小、含糖量少的品種,如:柑橘、草莓、蘋果、梨等,但不推薦香蕉、菠蘿、荔枝等含糖量高的水果。但因為個體差異,也可能存在對血糖特別敏感的水果,建議少吃。

控制量

糖友吃水果可不能貪多,吃水果的時候要限量,每天以100-200g為好,而且應該分次食用。比如,上午吃100g,下午吃100g。

食用時間

餐後水果,會加大血糖的增幅,建議在兩餐之間或是運動前食用,如:10點、15點左右。

3.

定量運動

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保持 150分鐘左右的運動量,中等強度運動每天30分鐘,抗阻肌肉運動每周2次,以達到降低體重和控制血糖的作用。但空腹血糖大於 16.7mmol/L、血糖波動大、併發症嚴重等人群不適宜運動。

4.

合理午睡

睡眠會影響血糖波動,但趴桌睡會導致視網膜病變的人出現眼球出血,最好躺在床上睡覺,而且午睡超過1個小時,糖尿病的患病幾率增加25%,建議控制在半小時左右。同時,午飯應適當少吃主食或配合降糖藥,睡醒後喝一杯水,加以適量運動。

5.健康指導

BTV養生堂的名醫指導課,是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醫生服務好患者的好辦法。通過音頻指導課,我可以把大量平時應該指導給每個患者,卻因為時間關係,沒法細說的那些專業醫囑,通過指導課的方式詳細的講給你聽。我這門課共有21講,每講課10分鐘左右,我的講解長達4小時。你想想看,平時門診,我怎麼可能給每個求診者講4個小時的醫囑?但是,通過名醫指導課,我做到了。

我的這門指導課,會圍繞「降糖飲食法」這個主題,給到你這些實用方法:

1、要降血糖,先懂糖類食物大家族,教你識別「好糖」和「壞糖」。「糖」作為營養學裡的名詞,和生活中的「食用糖」稱呼一樣,普通人很容易混淆。在這一部分,我會詳細講解營養學裡面,所有屬於「糖」的家族成員,幫助你懂得並記住平時看到過卻不甚了解的單糖(葡萄糖、果糖等)、多糖(澱粉、膳食纖維)、雙糖(如蔗糖,也就是生活中的白糖)、寡糖等各種糖類,以及主要的食物來源。首先,要幫助你避免因為「不知道」,而額外吃了過多的糖類食物。不同的糖類,各自對血糖的影響,以及與三高、肥胖的關係完全不同。壞糖直接成為高血糖、肥胖等問題的推手,好糖卻能夠幫助你減肥和穩定血糖。

2、解決你「一日三餐的主食到底該怎麼吃」的煩惱。減肥圈開始流行「斷糖(碳水)」飲食,實際上,再怎麼強調斷糖,我們都離不開糖類食物。在指導課中,為解決你「一日三餐的主食到底該怎麼吃」的煩惱,我會教你1個方法,即「目標熱量選主食」法,你學會這個方法以後,就基本上掌握了「通過吃對飯,來穩血糖」的真本領。

3、粗細搭配是重要的營養原則,怎麼做呢?包括全穀物、雜糧(薯類、豆類)的挑選,以及通過粗細糧的不同組合搭配、烹飪方式、竅門等,提高營養價值,使每餐的主食既能夠滿足身體需求,又保持血糖的穩定。

4、教你怎麼吃對含糖食物。一個是血糖生成指數(GI值),掌握了它,能幫你解決「能不能吃」的問題;另一個是血糖負荷(GL值),掌握了它,可以幫你解決「吃多少」的問題。哪怕是我沒有提到的食材,只要掌握方法,你也能自己辨別。

4、深度解碼水果。作為富含果糖和蔗糖的食物,它也是三高肥胖的幫手,糖尿病人更需懂水果。大家都知道每天要吃水果。但吃多少合適?有沒有基本的標準和方法?我會從營養學的基本共識入手,幫你解碼富含果糖(一類單糖)的水果和蜂蜜等特殊食物。要知道,很多人的肥胖、脂肪肝,是吃水果吃出來的。水果中的果糖,有非常特殊的代謝特點,過量食用對身體傷害非常大,喜歡水果的你,不可不聽。當然,我一定也會告訴你「選擇水果的營養學方法」,並幫你專門製作了一份「《常見水果每天的最高食用量》表」,方便你日常使用。

6、教你識別隱藏在果汁、飲料、糕點、工業食品里的「添加糖危機」,再避開市場上售賣的「無糖食品、代糖食品」的大坑。

7、好的糖類食物——可以穩糖降脂的膳食纖維、益生元、益生菌怎麼選擇?我將教會你掌握最熱門的腸道健康方法。因為,營養界公認的「好糖」——低聚果糖、膳食纖維(最主要的益生元)可以通過改善腸道菌群,穩糖、降脂,整體提升身體健康。你需要掌握穩定、有效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的辦法:日常生活中食用高膳食纖維食材,也可同時選擇高效的8類優質膳食纖維補充劑。因為要教會你掌握腸道健康完整的解決方案,加強維穩糖降脂的功效,除了教你怎麼選擇和補充益生元,我還特地為你增加了「益生菌」的補充和選購指南。希望你能喜歡。

9、關於食材和菜肴,重要的是保證攝入足夠量能改善糖代謝功能的營養素,它們在哪?降糖食材分類推薦。降糖飲食法需要強化補充鉻、鎂、鋅等能夠改善糖代謝機能的營養素。我對富含這幾類營養素的食材、食譜,做了專門的推薦。這些健康、營養、美味的菜肴,你就可以在家為自己、為親人做好一日三餐了,營養食療的意義就在於此吧。

我是左小霞,期待與你在我這門《解碼血糖/降糖飲食療法》中相見,謝謝!

文章來源於:北京衛視養生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cf36e3c1a321ee5266ef6fdb3896c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