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晶片也要起飛了?德國補貼200億,台積電Intel吃大頭

2023-07-26     傑夫視點

原標題:歐洲晶片也要起飛了?德國補貼200億,台積電Intel吃大頭

目前先進位程的晶片製造,全球都非常重視,特別是歐洲和日本兩個地區,由於長期在先進工藝部分處於落後位置,所以目前也在加緊布局。日本已經宣布要在2027年生產2nm製程的晶片,而歐洲這部分各個國家也在向美國學習,以高補貼來吸引各個晶片代工廠投資。其中德國顯得非常積極,不但已經出台相應的補貼措施,同時台積電和Intel這樣的巨頭都已經被德國的計劃所吸引,將在德國建廠。

為確保關鍵零部件供應無虞,德國政府計劃撥款200億歐元,用來支持德國的半導體製造業,期望能扶持德國的科技產業,其中75%的資金已經確定補貼Intel與台積電,至於其餘的50億歐元,預估英飛凌、博世可能是潛在的受益者。也就是說除了三星,全球技術最先進的兩個晶片製造企業,都會在德國建廠,這對於德國乃至歐洲的晶片業有著積極的意義。

至於這200億歐元的具體分配,德國政府已同意為Intel德國工廠提供100億歐元的補貼,相當於新廠總投資的三分之一,這樣將大大節約Intel建廠的成本。同時德國也會提供台積電約50億歐元的補貼建置新廠,相當於工廠總投資的一半,不過台積電的建廠總投資遠不如Intel,所以未來會採用多先進的晶片節點,現在還不好說。至於英飛凌有望獲得10億歐元補貼,約占新廠總投資的20%,這當然就只能生產成熟工藝的晶片了。

當然除了德國,整個歐盟其他國家也都非常重視在本土生產晶片,歐洲議會月初通過《晶片法案》,內容要求到2030年前,歐盟晶片產量全球市占要從目前的10%,提高到20%,以滿足自身和世界市場的需求,而台積電德勒斯登建廠的協商已經進入最後階段,預估可以拿到50億歐元補貼,並已編列入預算。

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其他先不說,14nm以下的先進晶片未來國內基本無法生產,只能依靠3D堆疊工藝來實現性能的提升,但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歐洲以及日韓,都將在未來大步邁入2nm之列。而國內暫時只能生產14nm以上的成熟工藝,如果相關的出口管制和禁令沒有發生改變的話,短時間內這種態勢難以改變。

所幸的是,在大多數領域,晶片的工藝並不需要這麼高,通常28nm晶片就能解決行業大多數問題。不過在一些高端領域,無論是商用還是民用,的確還是要靠先進晶片來支撐,包括國內的AI、自動駕駛等方面,自己能生產的晶片幾乎是搞不定廠商的需求,這部分還是得依靠進口。從技術上而言,晶片和半導體部分,未來海外還是會有明顯的優勢,而國內如果能在短期內,解決28nm工藝完全自主研發生產的話,就算是不小的突破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4eea6ab4275e71cd62eeaae0d8abf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