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襄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2-08-19     仲安筠

原標題:趙襄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史書中說,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說的是趙氏家族兩代家長的性格,明顯呈現兩極發展趨勢,一冷一熱,一溫情一酷烈,似乎根本不像父子。趙氏家族歷代之中,往往便出現如此現象,父子性格迥異,但最終都殊途同歸,位列權臣。趙衰趙盾死後一百多年,趙氏家族又出現兩位人物,他們與趙衰趙盾亦有類似的命運。

趙簡子是晉昭公、晉出公時代趙氏家族的掌舵者,也是《趙氏孤兒》中趙武的孫子,在其任內,頒行法制,致力改革,北伐齊國,復興霸業,乃是晉國朝堂中有著絕對話語權的權臣。這個時代,六卿把持朝政,各自拓展力量,架空王室,趙氏當年經「趙氏孤兒」事件後,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但經趙武而後,三代耕耘,趙氏雖不能獨霸朝堂,卻也在六卿中有得一席之地,只是六卿之間相互攻伐,大肆搶奪土地,中行氏、范氏為智氏排出六卿序列,兩家遭滅族之禍,如此殘酷形勢,趙簡子尚能讓趙氏崛起,實為不易。

史書中有「趙簡子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這個無恤就是趙襄子,有趣的是,趙襄子也是趙簡子與狄人女子所生的孩子,當年趙盾也有狄國血統。在中原禮樂體系中,趙盾與趙襄子的命運相同,他們不是嫡長子,按照正統來說是很難繼承家族權位的,但兩人最終都成為絕對的掌權者,可謂是具有極大的歷史必然性,這跟時代相關,更跟兩人的性格有關。

趙盾所處時代,文公霸業衰退,晉國朝政格局未定,趙盾以己之力,扶持新君繼位,靠的是鐵血手腕,遂定晉國。趙襄子面臨時代更為複雜,晉國王室成為傀儡,卿大夫團隊獨自為政,百年權力爭奪戰爭後,僅剩智伯與韓趙魏三家,而且內戰不止,誰將成為晉國最後的終結者,大家已經進入最後的較力階段。趙襄子如無鐵血,恐是很難生存。

對趙簡子而言,嫡長子伯魯名正言順,若無意外,是應該順利繼承趙氏權位的,但面對幾個兒子的成長,趙簡子必然對包括嫡長子在內的幾個兒子都不夠滿意,所以才「將置後,不知所立」。歷朝歷代,傳位之事,往往腥風血雨,趙簡子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才要對所有兒子進行測試。這場關於趙氏家族繼承者的測試,持續時間是多年,期間兒子們之間到底有多少明爭暗鬥,是可以想像的。

史書「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辭,求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辭甚習,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要知道當時書寫的材料主要是竹簡,趙簡子書寫的訓戒之辭,要隨身攜帶超過三年,且能隨叫就能從衣袖中拿出來,還能倒背如流,若非趙襄子的資質好,就是趙簡子的測試早就被趙襄子所知了。也就是說,趙襄子極可能在趙簡子身邊安插密探,方能對父親的行動了如指掌。如此判斷,嫡長子伯魯就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天資愚鈍,二是不善權謀。

趙襄子是最小的兒子,又是狄國女人所生,顯然在趙氏族人中地位可能並不高。這亦是趙簡子即便想立賢不立長,也必須要考慮族人的想法,也才導致立儲之事數年未定。這些時間對趙襄子而言,必定是比較煎熬的。作為狄國女人的兒子,他的地位決定了他的童年,他在宮中所居,可能並非最好的地方,所享受的供給,也可能不是最好的東西。這種出生就低人一等的境遇,導致趙襄子對他的兄弟姐妹都沒有什麼感情,在他幼年的心中,可能極早就產生了要成為趙氏族長的理想。後來,趙襄子成為族長後,即將代王殺掉,將代國滅掉。這個代國的夫人正是趙襄子的姐姐,在代國滅亡後,襄子之姊泣而呼天,自殺而死,可見趙襄子對兄弟姐妹的感情,是相當嚴酷的。趙盾,夏日之日也。趙襄子,亦如夏日之日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4e112143c2772d2e5fc140555f563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