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成功,在趙國名噪一時成天才人物,後來他結局如何?

2022-08-03     仲安筠

原標題:毛遂自薦成功,在趙國名噪一時成天才人物,後來他結局如何?

眾所周知,大部分中國人的性格都是比較內斂的。一些有才之人在沒有得到別人賞識之前,通常都會選擇默默無聞的幹著自己的事業,因為他們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但可惜的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在這時候,大家就要學會「毛遂自薦」。只有向別人推薦你自己,別人才能知道你到底有什麼本事。那自薦的毛遂後來又是何結局呢?聽小編給大家慢慢道來。

毛遂出生於戰國時期,後來去平原君趙勝的府上做門客。當時盛行養士之風,所以一些達官顯貴都會收養很多門客。像平原君這種檔次的,府上門客至少也有幾千人。在幾千人中引起主君的注意,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毛遂在當門客的三年時間內一直默默無聞。平原君甚至不知道他這個人的存在。終於,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被毛遂給等來了。

秦國在長平之戰中大勝趙軍,趙國危在旦夕。在這個時候,趙王派平原君趙勝去楚國求援。平原君在出發前,打算從自己門客中挑選20人與他同行。但在挑選了19人後,一直找不到滿意的人選了。這時候毛遂主動站出來,表示願意同平原君一起出使楚國。

平原君問他:「你到趙國多久了?」毛遂答:「三年。」平原君說:「先生若是聖賢之輩,三年時間為何沒人稱讚過先生?可見先生並沒什麼才能。」毛遂說:「我就像囊中之錐,未曾露出鋒芒,今天從囊中出來,才能脫穎而出。」平原君還挺佩服毛遂的勇氣和自信心,於是便把他帶到了楚國。結果在遊說楚王時,平原君用了一上午的時間也沒搞定,毛遂便按著佩劍,親自出馬遊說楚王。

毛遂對楚王說:「合縱之事對楚國有百利而無一害,秦國狼子野心,想吞併六國之意已昭然若揭。若趙國滅亡了,楚國也不會長久。當年蘇秦首倡合縱,六國結為兄弟,導致秦國十五年不敢東進一步。而秦軍雖然現在包圍了邯鄲,但卻久攻不下。魏趙向來交好,肯定會發兵救援。如果楚國再出兵救援,那便可聯合韓、魏將秦的精銳消滅於邯鄲城下,甚至還可以趁勢西進,楚國也能收復失地,重振雄威。如此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您究竟還在磨蹭什麼?」楚王覺得毛遂說的有點道理,便在朝堂上歃血定盟,平原君也圓滿完成任務。

毛遂回國之後,平原君便把他用三寸不爛之舌遊說楚王的事講給了趙王。趙王覺得毛遂是個人才,便封他為諫議大夫。次年,燕國攻打趙國,趙王便安排毛遂領軍出征。毛遂跪在趙王面前:「不是臣怕死,而是對領兵打仗確實不擅長,還請大王收回成命。」但趙王不聽,非要毛遂領軍作戰。結果趙國果然兵敗,毛遂感覺愧對趙國百姓,便避開眾人,在山林中拔劍自刎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2da0c18f1dc79fe51e7cca32bea3c7e.html